王勤菊 彭 艷
(1.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7;2.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伴隨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行業迎來了創新發展的重要機遇。傳統的商業模式完成了與網絡技術的有效融合,電子商務這一活動模式應運而生。電子商務以線上商品交易為主要服務內容,優勢在于可以使消費者足不出戶便購買到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讓網絡銷售這一模式真正得到消費者信任的關鍵,則是快遞物流服務的存在。從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各自的屬性上看,二者彼此獨立;但從主營業務上看,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存在必然的對應性,二者合作可以構建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不過,二者在通力合作的許多年間,也存在一些協調性問題。因此,應該對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運行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和解決,并對二者協同運行的有效機制進行研究,從而提升二者協同合作的實際價值。
商城、消費者、產品、物流是公認的電子商務發展的必要條件。其中,消費者是電子商務實現盈利的必要構成,其他所有服務也都是為消費者提供的。商城和產品是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提升營銷轉化率的重要條件。但商城和產品存在一定的彈性,而物流是真真正正的硬性條件,也是電子商務運行的必要條件[1]。這是因為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的最大區別是,電子商務交易的大部分過程都是在虛擬條件下運行的。虛擬會使消費者產生一定的不真實感和不安全感。消費者只有真正接收到產品,才能產生消費的喜悅感,而物流就是派送環節的主要“負責人”,因此說快遞物流是電子商務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毫不夸張。
快遞物流是一個獨立的行業,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對貨物的運輸。雖然快遞物流無須直接與消費者對應,但他們所服務的對象仍然是消費者。整個行業的發展前景也將由這些消費者所決定[2],即消費者提供多少工作任務,決定了快遞物流的盈利;消費者所需要的服務質量,決定了快遞物流業務升級的具體方向。基于此,快遞物流行業實際上也需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去優化自身。但也因工作的特殊屬性,快遞物流行業很難直接明確用戶需求,無法刺激消費者進行消費。而電子商務剛好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消費產品、消費空間,有效刺激消費者進行消費。更可以通過定點定向的意見普查,快速整理出用戶需求和用戶評價。可以說,電子商務是滿足快遞物流優化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雙方進行合作,對于快遞物流行業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的福利增長過程,良好的經濟發展可以提升民眾的生活質量。國內所有的商務活動在滿足人民基本需求的同時,也正在為刺激國家經濟發展作出貢獻[3]。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的通力合作,可以同時提升企業和消費者完成商務活動的便利性,進而有效刺激消費增長;更可能刺激消費升級,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持續完善,使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進一步提升,使日趨穩定的消費力量對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壓艙”作用。無論是電子商務失去與快遞物流的合作,還是快遞物流不再受益于電子商務的推動,都將迅速降低國內消費總量,進而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實現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的協同合作,是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步驟。
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本質上屬于兩個行業,由不同的組織監管。而二者在運營目的和運營方向上也存在必然差異。因此,二者之間必須建構穩定的交流關系,才能有效清除合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障礙,實現消費過程的高效升級。但實際上,國內許多電商企業和快遞物流的協同合作,都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例如,在取貨和發貨的問題上存在溝通不暢的現象,進而導致快遞物流收到的信息滯后,影響發貨時間。而與此同時,消費者收到貨物的時間與約定時間也會出現對應不上的問題,使消費者選擇退貨或差評,輕則導致交易失敗,重則使商家信譽受損。
電子商務的交易鏈條中,絕大多數步驟都是在虛擬的線上環境中運行,只有在最后的物流派送環節,消費者才能夠真正在實體環境內與商品進行接觸。因此,該環節內消費者的體驗質量同樣不容忽視。但許多快遞物流工作人員并未意識到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導致他們的服務態度欠佳。在面向消費者運送貨物時,出現暴力派送或不通知即隨意派發等問題。而消費者通常會認為商家和物流具有合作關系,商家理應對快遞員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質量進行管理[4]。因此,當快遞員行為不當時,消費者也會給商家差評。當這種現象頻繁出現,必然會對電子商務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物流資源配置指的是倉儲、配送、網點等資源的配置。對于國內電商而言,要提升商業收益,除要刺激消費外,更要盡可能解決地理上的購買限制。也就是說,要盡可能保證國內每個地區的人們都能夠收到貨品,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購買量的升級。但國內的快遞物流卻并未建立對應的商業規劃,其中一部分是因為缺少前瞻性眼光,認為僅負責城區內的業務就可以保證企業盈利,繼而導致資源配置集中在城區;另一部分則是因為企業的資金有限,無法實現對資源的有效配置。但無論如何,物流資源配置不均衡,會影響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任何商業計劃、商務合作都要建立在穩定交流的基礎上。基于此,應建構高質量、穩定的信息共享平臺,盡可能消除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物流企業的溝通不暢和溝通滯后等問題。為保證日后交流的效率和質量,建議合作的雙方共同商議一套溝通和交流的對接機制,例如:使用怎樣的指令代碼,電子商務出現新營銷業務時物流公司怎樣響應,等等。對接機制的建構,是為了降低活動性因素對雙方合作造成的影響。在擁有完善對接機制和交流平臺的前提下,即使雙方負責交流的崗位出現大面積的人員變動,只要工作內容和交流規則不變,工作質量就不會受到嚴重影響。為此,在對接機制建立后,雙方在平臺上需要以該對接機制為主進行快速溝通,盡可能消除溝通中的冗余成分。
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物流企業應該建立一個雙向的評價制度,制度中需包含對對方的質量要求。具體而言,電子商務應該對快遞物流的服務質量、服務效率作出要求,而快遞物流公司則應該對電子商務的產品質量有所要求。建立該制度的意義在于,通過對產品和服務的同步升級,實現對整個電子商務鏈條的優化,繼而有效刺激消費者進行消費,在增加營業額之余,刺激電商和物流產業優化升級。但具體的評價標準,需要根據不同企業主營業務的特性不斷進行調整。
建議物流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達成戰略上的共識,即電子商務企業要公開分享未來幾年內的商業規劃,物流企業要依據相關規劃確定好未來的網點擴展方向和數量,目的在于擴大物流的覆蓋范圍,滿足電子商務發展的需求。同時,針對部分物流企業資源不足的問題,建議這類企業建立高批量、高效率的服務網點。降低在網點建設方面的投資,增加人員配置、設備配置的投資。當電商和物流在商業格局上達成統一后,國內電商的商務活動規模將迅速擴張,有效實現對國內消費力增長的妥善接納,繼而為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作出貢獻。
當代消費者對于網絡的充分認同,決定了電子商務必然是未來重要的商務活動模式。而當快遞物流與電子商務處于溝通不暢的狀態,或者快遞物流資源配置不科學、服務質量較低時,會直接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質量。因此,應該建構信息共享平臺,保障二者溝通的流暢性;創建雙向評價制度,以提升二者服務的實際質量;更要優化區域資源配置,使雙方在商業格局上能夠達成統一,共建規模更大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