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傳才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七一潺亭中學 四川德陽 618500)
時代的發展和前進對人才需求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如今已經從知識型人才向創新思維能力人才方向發展。而高中數學自身的特征,在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優化課堂結構,構建數學情境等培養高中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推動高中生的全面進步。文章立足高中數學,從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這一視角出發,對文章主題進行深入闡述。
學生聯想能力的發展可以讓學生看到某個知識點的時候,進而不斷地延伸,進而看到事物之間聯系和不同,這是創造性思維構建的根本——聯想性。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聯想思維的形成需要依靠教師的指導,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將發散思維和連貫思維整合起來,進而透過大量感性材料挖掘事物本質,用不同角度看待同一知識點,進而提升學生舉一反三地能力。學生想象力的發展,可以省去繁瑣的過程,可以通過某個特定的方式理解相似的數學計算過程,長此以往的下去學生就可以形成創造性思維模型[1]。
突破固定思維模式、傳統教學的限制,形成橫縱向的延伸是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的另一目標。數學本身就有很強的抽象性,如若思維固化,那么思維拓展中便會受到阻礙。數學是一門以自然為依托在社會中發展起來的學科,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學生只有可以將所掌握的知識點正遷移到其他解題中,才能提升自身思維的靈活性,才能為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做好支點支撐。所以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必須明確思維靈活性的目標。
文章通過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實際研究發現,教師自身理念是否得到轉變,是否具備創新精神是創新課堂開展的根本[2]。教師只有積極轉變陳舊理念,有意識地創新教學模式,才能跟上時代地發展,才能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做好堅實的保障。
數學的發展史表明,數學的每一次發展都和數學家的直觀思維有著密切關系。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經歷了失敗、喜悅、苦惱,最終實現了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結合。但是高中數學教材編者卻直接將冷冰冰的公式、定理納入其中,忽視了數學家們創造歷程的展現。高中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再現數學家的思維探索歷程,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知識的形成中來,并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和技巧。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暴露出來,并通過一遍遍的嘗試有所突破。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只是關注結果,更要將類比、歸納等方法應用進來,注重培養學生質疑精神,如此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摒棄以往陳舊理念,從數學學科特點出發創新教學。情境構建是教師們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在真實情境中可以喚醒學生的探究欲望,可以為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做好支撐。比如在人教版A版的“拋物線”知識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利用情景法開展。首先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的拋物線知識,為后續教學做好基礎;其次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為大家展示學校運動員在籃球場上投籃的畫面,進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最后提出問題:運動員投籃過程中籃球的運動軌跡是什么?如此不僅回顧了課堂知識,而且順利進入到了新知識教學中來。利用情景法開展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知識體系,還能指導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總結、歸納,進而促進他們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觀察不僅是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樣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渠道??梢哉f觀察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基礎。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觀察,在觀察中學會分析和思考。首先,在學生觀察中,教師要做好指導,比如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和順序,其次做好觀察的反思,待學生完成觀察之后要引導學生做總結,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進而為下一次的觀察做好準備,只有長期的堅持,勢必會形成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發散性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但我國高中生很缺乏,其主要是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體現在實際的數學學習中,學生總會從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而且對問題的思考始終停留在表層。因此,我們要打破學生的固定思維,喚醒他們的內在動力,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通過為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發展。比如在“解析幾何”的習題解答中,由于學生的空間感不同,所以會從不同視角分析問題,為了發散學生思維,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模型等方式拓寬學生解題思路,并在他們的自主思考中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促進他們思維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高中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反思。為此在日后地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通過轉變自身理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構建數學情境、指導學生觀察、設置開放性問題等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