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緒榮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學 安徽六安 237151)
現階段強調核心素養培養,可以給學校以及教師教學實踐活動提供指導,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點。語文學科兼具人文性以及工具性,不管是世界名著還是經典詩詞歌賦,都有豐富的思想資源,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師要有效的把握核心素養實質內涵,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這是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重要內容,高中語文學習其實就是對漢語和中華文化進行學習,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漢語文化是重點內容。特別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社會文化體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提升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是對他們的愛國情懷進行培養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注重文化傳承和詮釋,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對他們的創新以及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審美活動包含鑒賞、體驗以及創造等,對他們的審美以及創新能力進行培養,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全人格塑造[1]。
基于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能夠讓學生靈活的應用語言,打破固式模式的束縛,是建立自身語言體系的重要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重對學生的這一能力進行培養,符合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促進學生的發展。
這是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基礎內涵,對于其他方面的內涵具有重要影響。只有讓學生建立良好的語言體系,提升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才能促進他們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要將這一內涵當作教學的根本。
要促進學生語言構建能力的培養,教師就要基于閱讀、寫作等教學來實現,教師在教學中要講解語言知識,提升學生對于漢語的理解以及評價能力。教師應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提升他們的語言應用以及構建能力。比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就要讓學生應用語言表達對于客觀事物的解釋。文章的題材不一樣,要用的語言方式也不一樣,這就需要學生基于應用語言來體現自身的思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提升他們的語言構建能力。比如,在“致橡樹”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演講比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則要結合學生的演講內容,做出相應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提升他們的語言構建以及應用能力。
當前還有一些教師在指導教學中會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思維訓練方面沒有定向性,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限制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無法自主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十分依賴教師,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升。要想改變現狀,教師就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采取有效的措施,體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給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促進他們的發散思維發展,引導他們就不同層面對人物特點實施全面探究。比如,在學習“雷雨”時,作者就運用細膩的語言塑造了一些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如,繁漪,其雖然是女人,但是卻接受了新式教育,能夠勇敢的反抗封建禮教的限制,然而由于封建思想影響深遠,其一直在接受與反抗中不斷的掙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還可以讓學生表演話劇,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以及表演中,豐富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展現人物形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新課標中強調了審美教育,提出其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注重審美教育,引導學生發現、追求以及創造美。教師要對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行培養,提升他們的審美創造力,依據課本中內容,更好的感受作者的高雅志趣[2]。例如,在學習“觀潮”時,教師就可運用多媒體展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麗,讓學生進入到情境中,然后進一步學習,感受和體會其洶涌澎湃,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力量以及特殊審美氣質。
教師可以把國內的思想文化當作學生文化發展培育的內容,讓他們進一步學習傳統文化并產生敬畏的心,積極的引導他們,擴大他們的文化層面,進而促進他們的文化素質提升。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言文課文,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漢語言文化,清楚認識傳統和西方文化。比如,在學習“離騷”時,教師就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結構等,清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感受愛國情懷,在堅持理想和不堪的現實間,作者是怎樣選擇的,作者抵抗命運后的結局是悲劇的,然而中間的感情沖突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理解和背誦文章,還要注重他們對于文章的情感理解,基于學習“離騷”,讓學生樹立愛國意識,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感悟作者死的悲壯美,讓他們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積極的傳承和詮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綜上所述,新課改不斷深入,核心素養培育變成語文學科發展的重要目標,這就需要教師有效的挖掘核心素養培育的內容,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