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鵬
(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 重慶萬州 404100)
化學作為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有效載體,通過化學的學習可以訓練學生科學思維,可以錘煉學生的科學研究方法,這對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一個人科學素養的高低決定著他們在化學領域探究的高低,是影響他們未來發展的重要部分。身為一名21世紀的初中化學教師,要看到科學素養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要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初中化學知識點多、內容涉及范圍廣,教師可以從不同視角出發強化學生科學素養。但科學素養是一種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無法向知識一樣直觀展現在學生面前,由此必須加強教學和學生自身發展的結合,唯有如此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化學素養的最終目的。
通過調查研究表明:很多初中學生邁入高中都表現了極強的適應力,這與他們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習有著密切關系。但由于初中只重視學生成績,忽視對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以至于學生無法很好的開展自主學習。上述的情況說明學生化學素養缺失十分嚴重。我們必須看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增加化學素養在教學的比重。總體來看,初中生化學素養缺失主要和如下幾個方面有關:第一,學生的化學素養不明確。通過實地走訪可以看到學生根本不清楚何為化學素養,很多學生表示化學素養對他們的考試有幫助,但現階段更希望將精力放在提升化學成績上。第二,沒有形成化學素養培育體系。學生之所以不明確何為化學素養,之所以無法開展自主學習,其原因在于初中化學課程的設置偏離了化學素養的實際。從表面來看,很多學校都大力倡導化學的使用價值,完善了全新的教學體系,但大都流于形式。如上的種種現象表明,我們并沒有從自身情況出發設置教學,而且脫離了化學素養培育路線[1]。
興趣是學生進入到化學知識中來的一大動機,立足學生興趣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學生自身知識夯實、自身化學能力提升的時候就會喚醒他們內心的無限潛能。而激發學生化學興趣,就要從學生熟知的現實生活出發,生活中隱藏著諸多的化學現象,從生活出發可以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化學,可以推動他們的深入探究,并提升他們對生活化學的認識。比如在“白色污染”的實際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鼓舞學生列舉生活常見的白色污染,通過這一方法引導學生探究如何利用所學改變白色污染現狀。如若在學生的討論中,陷入思維的僵局,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最新的環保科技,讓學生了解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就這樣從生活實例出發開展教學,讓學生認識到了數學的魅力,而科學探究欲望在學生的心中開始萌芽,從而全身心的進入到化學知識學習中去[2]。
要想促使學生進入到化學探究中來,就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突顯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而巧用情景法則可以促進學生的深入探究,情境教學不僅可以實現化學知識的形象化展現,還能讓學生深入其中自由的探究,并由此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而如上的實現,需要教師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為學生留出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產生思維的碰撞,進而推動他們的共同進步。由此可見,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有賴于和諧、民主教學氛圍的構建。如若教師發現學生在課堂總是沉悶,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態度是否出現了問題,并及時的調整。教師只有明確好自身的定位,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角色,為學生的探究提供一定的思路,才能推動他們更好的成長。
實踐教學可以給學生強烈的感知和體驗,對學生的影響是最強的。不過受到學校自身教學條件的限制,有時無法開展,此時教師就可以巧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比如教師可以為同學們出示液氮應用、自來水廠等視頻資料,通過學生觀看給學生別樣的刺激。另外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開展教學還能強化學生多重感官,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都非常有幫助。多媒體不僅可以看得到,還能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獲得更深的知識體驗,比教師單純的講解效果好很多。如若利用恰當不僅可以推動化學教學的順利開展,還能對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基本學情出發,采取如下方法訓練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比如在教學“酸和堿中和反應”這節內容的時候,方法如下:1.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其次指導學生開展化學實驗,并做好實驗觀察和記錄。2.整合實驗數據,分析相關材料,完成數據的處理。3.得出規律性結論,形成化學概念。通過教給學生正確的化學學習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科學意識。同時,在學生開展實驗中也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為此教師要基于教學情況引導學生開展化學實驗。
綜上所述,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最為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科學素養對提升我國的創新能力有著重要作用,為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化學學科特點,采取多種方法開展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