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繼霞
(重慶市巫山第二中學 重慶巫山 404700)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國家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納入目標體系。而體育也從“小科”轉變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節點。在當下的高中階段,為了強健學生體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注核心素養,研究體育教學也成為潮流所在。可以說,注重體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培育契合人才發展,對本論題展開研究意義重大。
于當下體育教學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自高考改革以來,體育學科雖然地位崛起,但依然擺脫不掉“高考”影響,被絕大多數學生忽視。同時在老師的教學安排下,也因為體育學科分數占比低,經常出現占課,忽視體育科目發展的情況。教學難展開是現狀之一。同時,雖然素質教育已然逐步深入,但是很多教師對于體育學科的認知仍不清晰。教師經常出現片面教學的情況,學生無法在體育學科中汲取到充實營養。最后于學生發展而言,在當下體育教學中存在教學不契合學生發展的情況。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不僅不能強健體魄,還無法得到精神領域的滿足與充實。而且寡淡的體育興趣影響教學展開,更無法貫徹“全民運動 ”“終身體育”的相關理念。
伴隨著教學的不斷運行,體育學科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教師在開展教學中依然受到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影響,局限性明顯。而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對于教師開展教學而言,具有一定的新突破。在核心素養的培育過程中,勢必是一個教師整合自身素養,融合新的教學理念的過程。不僅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更加多樣,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中也更加契合學生的發展。可以說核心素養的引入,是教師對于自身知識體系與教學展開進行了合理性研究的過程[1]。
在當下的體育教學中,雖然課程不斷展開,但是于學生層面而言,所汲取的知識營養并不多,體育學科依然是單純的運動科目,意義影響較小。不過在體育教學中注重核心素養的培育,在一定情況下沖擊了教學開展的無效性。在體育活動的引入中,教師開始轉變教學理念,變革教學方法,挑選合適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更在體育活動中摻雜了一定的德育知識,體育不再是曾經的運動科目,開始轉向為綜合性課程。
身處于體育課堂,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與指路人。因此想要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首要環節應該從教師層面著手,讓體育教師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以激發學生潛能,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為根本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契合“健康運動,增強學生體質”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與安排。最后在體育教學開展中,教師還應圍繞“終身體育意識”的教學理念帶動教學展開,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下,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伴隨著體育教學的展開,傳統的“理論教學+自由活動”模式已然無法契合學生發展。因此,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更要注重相關意識的拓展與引入,推動核心素養的終極構建。
首先,在課堂之上,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伴隨著體育課程的推進,運動課程是體育教學的基礎。不過由于學生天性頑劣,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多種意外情況容易多發,教師圍繞健康意識進行教學設計,不僅對于意外情況有所應對,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為核心素養構建保駕護航。
例如在每學期的授課開始前,教師將第一節課設置為運動技巧培育課。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運動基礎知識,讓學生明確各種常見受傷的緊急處理辦法,也可以讓學生自我測試,了解自身的體重、肺活量、心律等基本素質,幫助學生了解適應身心發展的運動技能。當然,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急救競賽科目,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增強情感交流,提高應急處理素養。這種“健康意識”的有效滲透,確保了后續課程的展開,也讓“健康體育”的運動理念深入學生發展,確保核心素養的有效構建[2]。
縱觀體育教育,開展授課的終極目的除了強健學生的體魄,還要給予學生三觀正確的引導。而核心素養的培育也和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相關。因此,在進行體育課程時,要緊抓學生品德素養這一終極目標。在體育教學前,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起始點,然后在教學中注重通過課程內容與品德素養的滲透與結合,為核心素養的培育奠定道德根基。
例如在講解奧林匹克運動一刻時,教師可以從奧林匹克運動的起點著手,然后圍繞奧林匹克運動的重大賽事進行相關介紹。除了讓學生明確奧林匹克運動的產生發展史,還要引導學生思考奧林匹克精神傳遞的內涵。當然,為了讓課程更加生動鮮明,教師還可以在授課過程中摻雜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劉翔”“楊揚“等人的比賽經歷,讓學生明確“永不服輸,堅持不懈……自強不息,不斷進取”的奧運精神,讓學生在課程的欣賞與了解中,得到人生哲學。這種德育與體育課程的融匯與貫通,從根本上實現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學生培育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體育作為一門小科不斷的在素質教育中綻放光芒。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從單純開展教學活動轉向到關注學生強健體魄的方向,通過好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