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根華
(四川省榮縣第一中學校 四川榮縣 643100)
抽象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物理的一項必備能力,學生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僅可以簡化學生的學習過程,還能提升學生學習效率,進而為他們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物理的嚴謹性、科學性特征也要求必須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基于物理本學科特點,通過有效設計來啟發學生,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文章立足高中物理,從教學特點、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這一視角出發,對文章主題進行深入說明。
第一,從課程難度來看,和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知識點、難度都有了明顯的增加。而且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教學,以實驗、公式推導為主,注重學生抽象能力的發展。但在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下,學生只能基于教師單純的講解、自學完成物理知識的學習,由此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從教學形式分析,高中物理以實驗和講述式為主,受制于物理自身的抽象性特征影響,學生在沒有搞懂物理知識的時候,加之實驗課程被壓縮,進而弱化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進而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以至于學生的物理學習始終停留在書本上,沒有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的結合起來。第三,從學生視角來看,高中物理授課忽視了學生認知規律,完全憑借教師的把握開展,進而加劇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高中物理課時安排有限,加之繁重的課業負擔,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忽視了和初中物理的銜接,基于此學生一旦出現某個環節知識點的斷開,便會引發一連串的學習問題,進而影響他們的整體學習[1]。
縱觀人類的思維發展規律史,抽象思維是最終一環。從心理學視角分析來看,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將原有知識和新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為此高中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要立足心理學這一視角,從高中生思維特點出發,立足高中物理知識點,制定出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方案,進而讓學生快速接受新知識,并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物理能力。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識點“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實際教學中,首先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為同學們展現“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視頻,比如車輛深陷泥潭,用一輛汽車用繩子牽一下就可以將其從泥坑中拉出來,利用視頻讓學生直觀、全面的感受力的等效、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由此引入本節知識點教學,在學生獲得初步感知后,在后續的學習中同學們會不自覺地將其和前置知識結合起來,進而建立起完整地“力地合成和分解”知識框架。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必須植根于物理教材這一基礎,所以物理教師要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進行深度、全面地加工。第一,優化教材中的物理實驗,引導學生關注實驗的基礎原理,同時認真分析和研究實驗中的數據,讓他們認識到實驗數據分析和實驗操作一樣重要。第二,基于實際情況,融入物理發展史。融入物理發展史可以讓學生明確物理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第三,基于習題演練,引導學生探尋背后知識點。高中物理教師在指導同學們開展習題演練的過程中,不要糾結于問題的對錯,要注重問題背后的知識分析和研究,進而推斷知識點的出題方向,以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我們在教學《向心加速度》這節物理知識的時候,在完成基礎知識教學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同學們展現了小球繞著桌面上的圖釘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視頻,并提問:它受到了什么樣的外力作用?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應該如何確定?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回顧教材所學知識點“勻速圓周運動”這部分知識點。之后,教師還可以設置實際的例題:如圖所示, 一圓盤可繞一通過圓盤中心O且垂直于盤面的豎直軸轉動,在圓盤上放置一個木塊,當圓盤勻角速轉動的時候,木塊隨圓盤一起運動,那么木塊會受到哪方面的力,而且方向如何?在上述例題的解答中,除了分析題目之外,還要探尋其蘊含的知識點以及出題的方向,通過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到“靜摩擦力”、“勻速圓周運動物體運動特點”、“向心力”三者的關系,進而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同學們熟知的各個知識點。
物理學科的學習由概念、規律以及學習方法組成,概念和規律有著緊密的關系。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基礎概念和規律的結合揭示了物理本質。如若在學習中忽視規律和概念,只是單純的講解解題技巧,只能讓學生淪為做題的機器,無法促進他們物理素養的發展。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概念學習中、從問題解答中發現規律并靈活掌握規律,進而認識到規律和學習方法之間的關聯,以在學生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物理框架。在課下時間,同學們可以利用掌握的規律反推概念,進而促進自身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2]。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學生的高效學習,要想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就必須注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十分的緩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者作用,分析物理學科特點,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并通過優化教學環節,推動高中物理課堂的穩步開展,并從根本上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