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滿誠
(重慶萬州外國語學校 重慶萬州 404000)
初中物理屬于實驗類學科,實驗教學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實驗教學中,可以把復雜、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可以把難懂的知識變得更加簡單,有效提升教學趣味性,還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而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這一教學需求,這就需要教師打破以往的實驗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不斷總結經驗,對實驗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進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主要是指通過實驗的形式,總結和認識物理現象,屬于一種把抽象概念轉變成為具體現象的教學手段。結合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特點與其對物理知識的了解程度可以發現,初中物理知識對于初中學生來講具有一定難度,若教師利用傳統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很難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教師也難以有效完成教學目標。而通過創新實驗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彌補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1]。在新型實驗教學方法中,教師指引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對物理現象進行親身觀察和記錄,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物理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熱情。并且,通過創新型物理實驗,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獨立動腦思考能力,促使學生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在以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利用演示的方法,學生被動的觀看和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通過對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更多的是扮演啟發者、引導者,學生為主體,實驗內容也不再受到教材局限,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和活躍,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
現階段,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教師常常獨自演示物理實驗,或者是教師逐步指引學生操作物理實驗,學生僅僅作為一個客體,被動的根據教師步驟和要求完成實驗[2]。在該過程中,師生之間很少進行交流和溝通,教師也沒有指引學生思考和探究,嚴重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和實驗教學效果。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式實驗教學,促使學生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更加深入理解和體會理論知識,提供給學生足夠探索和思考的空間,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光的反射”時,在光的反射定律實驗中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實驗,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對入射角、反射角的關系進行尋找。在實驗前,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平面鏡和紙張,指引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在該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探索實驗結論,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理論知識,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知識都和實際生活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引入實際例子,指引學生開展生活化實驗學習[3]。在該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意識到生活和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實驗器材進行制作,或者是在實驗中應用實際生活中的物品,使學生可以真切感受到物理知識和生活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培養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來自地球的力”時,在重力實驗中教師可以挑選實際生活中質量不同的物品,如粉筆和黑板擦,通過彈簧測力,對這兩種物體的重力進行測出,最后得出質量和重力之間的關系。因為實驗物品是學生經常接觸的,所以可以有效調動學生探究欲望,還可以促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物理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物理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新實驗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實驗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物理知識,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物理綜合素養和能力,為學生以后物理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利用傳統實驗教學方法,沒有提供給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僅僅通過演示實驗進行教學,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思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利用多種形式教學手段,創新實驗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動手操作環境和機會,促使學生可以在實驗學習中扎實掌握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物理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