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雅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季延中學 福建晉江 362216)
智慧課堂是立足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巧妙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教學技術構建高效生物課堂。其本質就是關注學生學習中的表現,通過數據分析為教師教學調整、評價做出有效支撐,以構建出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生物學習環境,通過教與學的結合,推動學生智慧的發展。智慧課堂是信息時代發展的結果,同樣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推動力。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只有熟練應用智慧平臺,勇于面對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挑戰和機遇,才能將核心素養落實到教學中去。文章結合生物教學案例,就智慧課堂下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進行了深入研究[1]。
生命觀念是高中生物核心素養之一,通過培養學生生命觀念可以讓學生對世界生命現象進行解釋。在智慧課堂下,教師要善用信息技術的推送功能,為學生構建生物和生活緊密聯系的紐帶,讓學生置身其中,進而引發情感的共鳴,并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目的。比如在“免疫失調”本節內容的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將百度詞條中“免疫失調”以及新聞報道經過拼接將其發送到學生的平板上,也可以讓學生在關鍵詞的引領下搜索關于“免疫”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對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體液面易和細胞免疫的過程和聯系與區別等有深入的認識,進而促進學生穩態和平衡觀的發展[2]。
通過生物模型、導學案等和翻轉課堂的結合,可以從根本上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在教學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將導學案電子版、模型制作等發送到學生的終端設備上,要求學生課前完成預習,并將自己的預習成果、預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以拍照的方式上傳到班級微信群中,通過大家互評、分享,促進了學生正確思維的形成,解決了學生學習中的疑難點。通過自主分享和成果展示,促進了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增強了學生運用歸納、模型建構和批判思維等方法探尋生命發展規律的能力。
比如在“光合作用”本節知識的學習之前,教師便可以將電子導學案發放到學生的終端設備上,導學案包含“舊知識溫習、新知識預習、小組探究、聯系實際”等板塊,“舊知識溫習”要求學生可以將光合作用的圖解過程畫出來,自主學習板塊為學生展現了綠色植物在白天的光合作用強度折線圖,要求學生對不同時間段中光合作用強度不同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完成下列的習題練習。這兩大模塊要求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完成,以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將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帶入課堂開展討論,通過小組討論依然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后由教師進行點撥,并通過學生的深入思考促進自身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實驗是高中生物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樣是深化學生對生命現象認識的有效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巧用實驗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生操作能力,并通過實驗推動學生觀察、對實驗結果討論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探究“植物生長要素”的實際實驗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并明確好實驗開展的總思路,同時設定實驗問題:如何在實驗開展中控制好植物需要的光照和溫度?如何選擇實驗開展的植物,才能保證實驗活動的正常進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置對照組,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對于這一過程的展現,教師可以利用平板模擬,以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引向。在學生經歷了自主思考、小組討論、實驗現象觀察這一系列過程之后,有效促進了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了學生科學探究精神的形成。
學生的生物社會責任感指的是學生在掌握基本生物認知與能力的前提下,從生物視角對社會現象做出科學的判斷,并嘗試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智慧課堂支持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加強生物和現實生活的聯系,進而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解釋生活現象,以促進學生責任意識的形成。
例如在“生物多樣性”這節生物知識的學習中,對于藍藻中的“發菜”這一植物的介紹,教師可以從其的外形特征、繁殖特點入手以及當地人們對于它的喜愛程度入手,讓學生了解到人們的過渡采取,影響了當地生態環境的發展。在這一部分知識的講述中,教師可以利用平板將人們過渡挖掘發菜的圖片以及過渡挖掘引發的當地生態環境的視頻發送給同學們,并組織大家對這一現象開展論述,將自身看法上傳到班級微信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破除人們的迷信“發菜”=“發財”,進而將環保意識扎根學生心中,并促進學生責任意識的發展。
文章從情境構建、自主學習、實驗探究以及聯系實際生活等方面論述了智慧平臺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策略,以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以幫助。綜上所述,利用智慧平臺構建高中生物課堂,可以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可以推動學生生物素養的形成。利用智慧平臺開展教學是時代發展需求,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教師只有從學生學情出發,巧用智慧平臺開展教學,一定可以喚醒學生的探究欲望,推動學生智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