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賢平
(福建省清流縣第一中學 福建清流 365300)
生物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受到了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廣泛關注。高中生物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探究式教學方法在教學課堂的應用,新模式的應用不僅可以突顯學生主體地位,更能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進而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為了落實新課改的教學要求,眾多高中學校創新了教學方法,力圖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新型生物課堂,教師為了落實教育部門、學校的要求也會采取探究式模式開展生物教學,尤其是在比賽課或公開課中,探究式模式成了教師的首選[1]。甚至部分教師認為如若忽視探究式模式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可,但體現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卻忽視了探究式模式的應用法則,使其流于形式。
基于教師自身把控力的不足,容易出現生物內容挖掘深度不夠、無法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等現實問題,進而阻礙著學生的有效學習。尤其是在生物實踐課中,部分教師為了追趕進度,為了提升學生的探究效率,會直接將探究結果告知他們,殊不知這種錯誤的方法會將學生帶入歧途,以至于學生的學習始終存于表面,甚至有的教師沒有全面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問題設置超出學生認知和能力,以至于在探究課上學生只會機械式記憶教師的話語,忽略了互動、思考的環節。
在探究式教學模式支持下的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要看到探究活動僅僅是生物課堂的一個環節,并非全部內容。但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卻發現很大一部分教師將全部精力放在了探究活動上,固化現象嚴重。實則探究活動還包含師生互動、教師指導、探究評價等,教師過分重視活動本身忽視其他環節會降低學生的探究熱情,進而阻礙著高中生物教學效果的優化。
互動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立足現實生活的課堂提問,也可以是多媒體視頻的展示,當然還可以是生物模型。總之,只要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都可以應用于互動情境的創設中來[2]。
①立足現實生活,構建互動情境
大家都知道,生物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關系,可以作為生物知識延伸的有效載體。所以,教師在構建生物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從學生熟知的生活出發,如此才能增強互動的真實性、有效性,才能實現高質、高效探究課堂的構建。比如在高中生物知識點“酶的特性”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本節知識點和生活中常用的加酶洗衣粉以及釀酒工業中的麥芽融合起來,以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酶的特性,如此探究課堂被激活,學生局限的思維被擴大,進而實現了教學課堂效果的最優化。
②立足學生學情,設置層次問題
應試教育體制下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師會為班級學生設置一個問題,很明顯忽視了班級學生的差異。現代化教學理念支持下,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設置梯度問題,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都能在探究課堂中有所得。互動生物情境的構建,首先教師要把握學生生物基礎,尤其是剛進入高一的學生,面對抽象、繁雜的內容會加劇他們的學習難度,教師只有針對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層級問題,才能實現課堂的有效互動,才能強化師生、生生的合作與交流。比如在教學“人類遺傳病”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什么是遺傳病?我們常見的人類遺傳病有哪些?近親結婚的含義以及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通過梯度問題的設計可以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當學生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某個問題開展深入探究。
①基于教師引導,構建互動情境
和初中固化的生物知識相比,高中生物更多的是探尋事物背后的因果關系。但落實到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卻將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混為一談,只是機械式的教給學生知識,進而導致學生出現厭煩心理。要想促進探究式生物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就要注重互動情境的創設。比如在學習“生物體化合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生物化合物組成的六大類(水、無機鹽、糖、蛋白質、核算、脂質)開展探究,保證探究的完整性。另外,教師要明確好自身的課堂角色,基于學生需求調整教學策略,以在自身的有效服務下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②基于教師自身水平,推動探究活動的高效開展
首先,教師要熟讀教材、教學大綱,而且還要廣泛涉獵其他書籍,整合和生物相關的課程資源。生物互動情境的創設,探究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整合生物資源,將知識更系統、全面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以喚醒學生探究欲望。其次,教師要全面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基于他們可能出現的思考做好全面把控。比如“人類遺傳病”這節內容中的一個小片段:白化病和感冒發燒的特點,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閱讀,之后提出自己的觀點,在師生互動、問題解決中完成生物知識的傳遞,進而完成探究活動的高效進行。
綜上所述,現代化教學理念的發展希望教師可以更新自身原有觀念,可以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完成高中生物教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發現中感知生物的價值,在互動情境創設下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