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斌
(寧夏吳忠市青銅峽高級中學 寧夏吳忠 751600)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各種互聯網技術被廣泛的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教師的教學之中。教師在教學中有效應用互聯網技術,不僅能夠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使教學形式多元化,而且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但是,就目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情況來看,一些教師思想還比較保守,在教學中仍采用傳統機械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教學比較枯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教師在開展物理實踐教學時,要認真分析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的要求,合理的進行教學設計,以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1]。
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對所學習的課程有了興趣,才能夠自覺、主動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利用網絡技術,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物理課堂之中。但是,目前一些教師不重視網絡教學手段,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時,采取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難以被提起,雖然有一些教師認識到了網絡技術教學的好處,但是無論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都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效果也沒有得到提升。
高中生在小學、初中階段接受了九年的義務教育,他們的知識經驗、學習習慣、智力水平都會有所不同,并且他們生存的家庭環境不同也導致其個性特征、價值觀念的不同。教師在教學中只有認真了解學生的這些不同之處,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并配合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才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但是,大多數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常常忽略學生的不同,采取統一的教學模式,不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高中課堂的主要形式應該是,把網絡教學資源與傳統板書式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發展學生的個性,豐富他們的想象力。高中生物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才能夠更好對物理知識進行科學、有效的探究。但是,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他們的想象力也存在著差異,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微課視頻教學的方式,讓那些在課堂上沒有完全理解知識的學生,在課后可以觀看教學視頻,以提高他們知識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有關“行星的運動”這一內容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以及開普勒對行星運動的闡述。該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很難想象和記憶,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時教師就可以把自己的教學活動錄制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反復的觀看,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創新了復習手段,提高了復習效率。
翻轉課堂主要是指教師在新知識講授之前不再利用時間對相關內容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事先觀看視頻或者與其他學生在網絡交流平臺進行探討,來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在進行接下來的講解。翻轉課堂應用到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之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2]。
例如,教師在開展測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這一內容時,實驗目的主要是為了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學會用打上點的紙帶研究物體的運動。教師在開始實驗之前,就可以把相關的實驗注意事項以及實驗步驟和過程錄制成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然后教師進行相關講解,接著把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操作,這樣能夠高效的完成實驗,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
互聯網技術下的教學模式,不僅方便教師網絡上學習先進教師的教學活動,收集優秀的教學資源,而且可以使學生在網絡上學習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促使他們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物理教學活動時,可以在課前借助信息技術收集相關的視頻、圖片等教學資料,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而且要引導學生會用網絡進行學習資料的查找,以幫助學生輕松愉悅的學習物理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摩擦力”的知識時,課前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搜索有關摩擦力的學習資料,并且教師也要在課前搜集一些有關摩擦力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把視頻播放給學生,視頻內容為“自行車在不同水平面上滑行,但是最終都會停下來”,然后教師根據視頻資料提問:“為什么自行車會停下來呢?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生通過課前資料查找會知道是摩擦力的作用,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有效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把物理知識更加形象的展示給學生,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創新物理教學的手段,提高教師自身的物理教學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合理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網絡教學手段開展物理教學活動,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找學習資料,不斷提高他們的物理思維,進而提高他們的物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