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英
(重慶萬州外國語學校 重慶萬州 404000)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總是采取照本宣讀的教學方式,雖然也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記憶,但學生對其遺忘的速度較快,不利于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現代化的教育方向不一致。作為新時代的初中歷史老師,要具有多元化教學的意識,巧妙將歷史圖片引入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中,讓歷史課堂妙趣橫生。下面筆者將基于自身的歷史教學經驗,對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分析。
任何學科的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務,也只有做好此項工作,才可以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歷史圖片與實際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可以以直觀、生動地方式對歷史情景進行再現,讓學生對當時激烈的戰況、優美的器物形態、形象的人物面貌進行感知,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并促使其學習興趣的提高。比如在教學《西周的興亡》中的“西周分封制”內容時,展示分封制度圖,利用箭頭將等級人物頭像進行連接,并輔以少量文字,對教材知識進行解釋與延伸,讓學生輕松對這部分知識進行理解,改變了學生的歷史學習印象,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歷史思維十分重要。歷史圖片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真實、直觀、形象地再現歷史事件,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歷史知識的機會,并形成系統認知,在長期的訓練之下,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會不斷提高[1]。比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內容時,可以展示的圖片有很多,如激勵的戰爭畫面、武器的對比圖片、家園被破壞的真實圖片以及雙方談判的圖片等,讓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全面分析和全面掌握,潛移默化中對其歷史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歷史課程在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方面的作用突出,傳統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并沒有關注歷史課程的德育教育價值,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歷史圖片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將簡單、抽象文字無法表達的歷史面貌進行展現,讓學生在直觀感受知識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掌握,并促使其思想境界的提升。比如在教學《鴉片戰爭》中林則徐虎門銷煙事件時,老師可以展示事件發生背景、發生過程和發生結果三幅圖片,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討論和分析,既能夠加深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印象,又能夠對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正確價值觀進行培養。
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大量歷史圖片,這些歷史圖片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對其合理利用,可以讓學生對當時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結果和意義等進行全面了解,可以促使學生完整歷史觀的形成[2]。因此,老師在備課階段,要注重對歷史圖片的關注,要將之作用充分發揮于課堂教學中。
比如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一課時,在深入分析學生游行和巴黎和會的歷史圖片之后,可以從對比視角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多角度比較和分析的學習機會,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對圖片中蘊含的不同歷史知識進行感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學習和把握,提高整體的課堂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每一章節,其重難點內容都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所以,為了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老師可以利用圖片展示重難點內容,為其提供針對性探究學習的方向,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探究學習能力,又能夠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學的效率。
比如在教學《秦朝的統一》一課時,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主要內容為教學的重難點,其中就包含“立郡縣”這個知識點,為了讓學生對秦國的行政機構進行真正了解,老師可以對具體的結構示意圖進行展示,讓學生在仔細觀察中,對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職務進行了解。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接著展示“秦朝的官印”圖片,讓學生從上面的文字、大小、材質等,對其中的等級劃分特點進行了解。與此同時,老師想要更好地駕馭課堂,還要根據不同重要環節的需要,對歷史圖片以及多張圖片綜合應用,開展更靈活有效的教學活動,真正幫助學生對教學重難點進行突破,讓學生更全面的理解問題,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近年來的中考試卷中,出現了一些識圖題,這是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考查。利用歷史圖片對學習進行提問,能為學生提供觀察、想象、聯想、發散思維等機會,有利于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
歷史圖片的內容不同,所用到的提問方式也會有差異。比如老師可以將歷史圖片分為政治事件、民族交往、戰爭場面等多種類型,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教材內容,選擇最佳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將具體感知與聯想思維結合起來,自主形成歷史概念,對教材內容進行理解,并促使其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
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科學、合理運用,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思維和學習方法,促使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因此,老師要對歷史圖片的運用精心設計,并對學生歷史圖片的觀察過程進行充分指導,提升歷史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構建高效化的歷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