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嘉斐
在新媒體的環境中,信息的傳播與傳統的傳播方式不同,擴散得更快,影響力更持久,輻射的范圍可以傳遞到全球的任何角落,一旦國有企業發生輿情危機后,如果沒有及時地進行干預和引導,輿情危機將會愈演愈烈,直接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影響。新媒體環境下國有企業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加強領導理念和機制的創新,不斷提升引導網絡輿情的能力,并且還要深化對網絡輿情的認知,加強網絡輿情工作,從而實現國有企業輿論引導的有效性。
與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和廣播相比,新媒體環境下輿情具有綜合性特點的網絡,如進入門檻較低、信息傳播與蔓延快速,并且因為信息發布傳播等參與人群較大,所以具有信息規模大、實時交互性更強的特點。由于成本較低的在線信息發布功能,信息的提供者、傳播者和讀者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信息網絡已經成為一個“虛擬社區”,并伴隨著越來越顯著的現實社會的互動,信息網絡已經凸顯出分外明顯的社會群體特征。在這樣的環境下,網絡輿情更加表現出交互性、突發性、多元性等特點。
在互聯網上,消費者普遍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識。在對某一問題或事件發表意見、進行評論的過程中,常常有許多消費者參與討論,消費者之間經常形成互動場面,贊成方的觀點和反對方的觀點同時出現,相互探討、爭論,相互交匯碰撞,甚至出現意見交鋒。這個交互式的實時用戶之間的溝通,使各種觀點和意見能夠快速和廣泛的談論。網絡輿情能夠得到更加集中地反映。
在形成公共的輿論方面,網絡表現出非常強大的速度,輿情點燃的導火索往往是一件熱點事件,一種情緒化的意見就可以引爆輿情。當一件事情發生后,消費者可以立即在網絡上發表意見評論,眾多的消費者意見聚合在一起,進而形成公共的輿論,而且伴隨著各種意見的迅速互動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在網絡社會,輿論的形成往往是突然地、迅速地意見聚合。
網絡輿情的話題很廣泛,話題內容的確定也是隨機的、自發的。從網絡輿情發起主體的范圍看,參與網絡輿情的消費者分布于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各行各業;從網絡輿情的話題來看,一般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從輿情的來源來看,網絡輿情消費者可以自發地進行言論的發布,并且言論可以被任意的轉載和評論。
現階段,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不少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思想意識薄弱,對網絡輿情危機的認識不足,無法正確辨別網絡輿情中的虛假信息和負面信息,致使國有企業在經營時容易受到負面影響,不利于推動國有企業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一些國有企業存在對新媒體特點不夠了解的問題,沒有科學地認識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出現對部分網民群體的偏見,并且缺乏對重要網絡現象的了解,進而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目前,國有企業在進行網絡輿情分析時普遍存在著分析結果不準確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學的技術手段,沒有匹配與網絡輿情監測相符合的技術手段,從而導致網絡輿情的收集手段相對落后,無法起到有效的監測作用。另外,不少國有企業的監測人員存在著思想素質較低的情況,例如在遇到問題時采取回避的解決方式,或者采取避重就輕的思維模式,處理事情的方法過于陳舊,致使監測信息無法得到及時公開,失去了信息監測的時效性,進而造成國有企業在應對網絡輿情時出現措手不及的情況。現階段,國有企業在監測網絡信息時往往使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例如刪除、封號等,這種處理方式不夠合理,并且也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如果處理不到位還會引發嚴重的信任危機,繼而加大對網絡輿情危機的處理難度。
根據國有企業應對網絡輿情危機的現狀來看,存在著制度不完善等問題,部分國有企業沒有專業的新聞發言人,同時也沒有建立科學的網評員制度,致使網絡輿情監控工作不到位,無法起到有效的監控效果,并且也不能形成正確的引導力量,如果出現問題就會造成誤判或誤導,從而加大了決策失誤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新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速度很快,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就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方法,以此來避免出現嚴重的經濟損失,而缺乏完善的制度就會導致錯過最佳的解決時機,進而加快事態的變化,可能使突發事件迅速發展為嚴重的網絡輿情危機。
對于當前的網絡輿情危機問題,國有企業必須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應對策略,發揮正確的引導力量,使網民可以理性表達訴求,進而增加網絡輿論的正面影響。首先要建立一個網絡輿情預防機制,國有企業要加強全體工作人員的輿情意識,及時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使他們可以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網絡輿情危機,以此來防范網絡輿情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要重視網絡輿情中的“民意”,加強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從而實現網絡輿情危機的充分疏導;其次是要深化企業的廠務公開制度,將國有企業廠務公開范圍進行拓展,還要改變傳統的廠務公開形式,將走基層、聽民意、察民情等制度不斷完善,這樣可以起到有效的防范效果,避免網絡輿情危機的發生。
國有企業在應對網絡輿情危機時,還可以從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建立科學的網絡輿情巡查制度,國有企業要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處理相關的網絡輿情問題,同時要定時巡查網絡社區的動態,全面監測博客、論壇、微博等媒介平臺的輿情,進而掌握企業的相關網絡信息,做好對事項大小、輕重等程度的評估,以此來提升國有企業的網絡輿情防控水平;二是要制定應急處理預案制度,通過對網絡日常性、持續性的搜集可以充分研判網絡的負面輿情,然后通過應急處理預案制度形成應急處理方案,一旦發生嚴重的網絡輿情危機就可以啟動預案,從而將網絡輿情危機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
目前,國有企業監測人員普遍存在著素質水平不高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國有企業應對網絡輿情危機的水平。為了保證國有企業充分的輿情引導能力,需要加強對國有企業監測人員的技術培訓,確保監測人員能夠正確認識網絡輿情危機防范的重要性,從而有效提升網絡輿情監測水平。同時,還要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將以往“層層請示、逐級匯報”的方式進行優化,加快信息傳遞的效率,保證信息公開的及時性,滿足大眾的知情權,繼而將負面消息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這樣有助于形成公正、客觀的網絡輿論導向。另外,國有企業要及時優化傳統的信息處理方式,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下,簡單的信息處理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網絡輿情危機的控制,因此要加強輿論引導方法的研究。
我國的政府宣傳部門擁有專業的宣傳工作人員,在處理危機矛盾方面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同時也具備良好的資源體系,因此國有企業要重視與黨委、政府的合作,通過建立合作聯動機制尋求支持,從而保證決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實現網絡輿情危機的有效應對。同時,國有企業還要提升網絡輿情的引導水平,對于涉及本企業的不良信息要及時進行處理,認識新媒體時代下網絡輿情的傳播特點,繼而在澄清時尋求科學的應對策略,建立專業的輿情引導隊伍,保證網絡輿論引導的時效性,進而避免網絡輿情危機的發生。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致使國有企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受到網絡輿情的影響。目前,國有企業網絡輿情工作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例如對網絡輿情的認識不足,處理危機的方法過于落后等,增加了網絡輿情危機的處理難度。因此,國有企業要加強網絡輿情工作的研究,及時轉變傳統觀念,不斷提升企業的網絡輿情引導水平,做到與時俱進、有備無患,從而維護企業的形象,將社會矛盾有效、合理地進行化解,使企業可以形成客觀公正的輿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