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 濤
工會對企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基礎部門,它是維護職工利益,體現企業公平的重要組織,是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的核心所在。然而,就目前一些企業工會工作現狀來看,可以發現很多企業工會未隨時代發展而創新進步,仍然沿用傳統陳舊的發展方式或在新舊發展模式之間徘徊,無法很好地解決企業發展過程的諸多矛盾與問題。若這些問題未得以高效解決,勢必會對企業造成嚴重影響,導致企業工會難以發揮出應有價值。因此,本文緊密結合當前時代形勢,對企業工會工作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發現了存在的問題,給予了科學而又全面的創新解決思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社會經濟也相繼革新,企業改革已然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形勢下,一些企業工會工作的主要矛盾和諸多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難以維持企業的穩定進步。
縱觀當前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儼然得到了高效的發展并邁向了新的臺階。企業工會作為企業發展進步的核心所在,其發展思路應隨時代變化而變化,才能更好地推動企業進步。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大鍋飯”式的分配方式,職工與企業的關系相對固定,基本上都是終身制,企業榮則職工榮,企業衰則職工損,職工對企業的依賴程度較高。企業關心關注職工甚至職工家屬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普遍較高,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普遍較高。然而,在當前時代下的新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與職工采用雙向自由選擇并以合同方式進行合作。一些企業還采用多種靈活的用人模式,職工與企業的依存度明顯降低,再加之企業內部職工之間的收入差距愈來愈大,從而導致一些收入較低的職工在心理上與企業產生疏離感,主人翁意識逐步淡漠,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愈來愈低。
為了能夠促使國家更快的發展進步,當代企業應隨著宏觀經濟環境和國家發展形勢做出相應變化,企業工會作為企業發展進步的基礎核心組織更應該率先創新進步。然而,縱觀當前我國企業發展體制,可以發現我國企業雖然努力同國際持平,但相當多的企業管理模式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傳統模式或者在傳統與先進模式間徘徊。制度改革的呼聲高,但限于經驗不足、改革人才不夠、改革成本較高等原因,制度改革的實際推進力度不夠。企業工會也存在這樣的情況,部分企業工會仍然沿用傳統的管理制度,面對新時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時顯得力不從心、難以應對,還有一些企業面對上級工會層出不窮的新制度時,跟不上節奏,在新舊模式和制度中徘徊,在面對實際問題、困難時無所適從。企業工會的這種情況,顯然制約了企業整體的發展進步,難以在當前時代下創造更大經濟效益。
人才是企業發展進步的核心推動力,企業工會作為企業發展進步的基礎組織,更加需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加持才能推進企業發展進步。并且,企業發展進步的各項制度規范均是人為制定、人為履行,所以人才的質量是企業可持續發展動力所在。然而,在當前宏觀經濟市場環境的影響下,很多企業為了能夠獲取到更多效益,嚴重忽視了企業工會組織的重要性,忽略了企業工會人才的培育和引進,一些優秀的工會工作者被吸收到其他專業領域的情況比較普遍。一些中小型企業的工會工作者多為兼職,很難很好地應對企業工會面臨的諸多煩瑣工作,也難以同時代發展接軌,實際效用難以落到實處。
面對當前新形勢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企業也相繼做出了改革創新以適應形勢發展需求。常見的改革舉措例如企業重組、改制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的發展進步,為企業能夠更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礎。然而,企業諸多改革舉措的目的均是在預期內創收較大的經濟效益,企業工會組織內部的煩瑣工作的重要性就被嚴重忽視了,企業工會的管理依然被企業傳統思想所束縛,企業工會整體工作模式難以得到高效進步,難以發揮出實用。
企業工會組織于企業整體而言至關重要,但是因為其基礎性原因極易被企業所忽視,長此以往導致企業工會組織資金成本不足,人才缺乏,內在核心發展力較為薄弱。因而,新常態下企業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首先就是要更好發揮企業工會的作用,提升包括企業相關領導人在內的全體職工對工會的認知。再為企業工會組織提供豐厚的發展創新資金,利用科學全面的管理思想進行管理,定期組織工會成員進行學習培訓,深化專業技能,革新工作思想。除此之外,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了能夠更加高效地促進企業工會組織得以發展進步,相關規章制度要立足于工會組織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以確保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各項活動的合法性。與此同時,約束過程要全程透明化科學化,從而保障公平公正得以實現。
縱觀當前企業工會組織內部成員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企業普遍存在著工會職工兼職較多,綜合水平不高,難以高效完成工會內部事宜。并且由于企業自身對工會的長期忽視,導致工會內部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漸漸退出組織,尋求自身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工會組織整體人才匱乏較為嚴重。因而,相關企業必須要對此予以重視,提高工會組織門檻,定期組織工會內部職工進行專業素質教育培訓。與此同時,也要全方位制定工會職工考核機制,考核內容不僅要涵蓋基礎工會職工專業技能。同時也要緊跟實時動態,強化職工創新發展思想。加強同各大高校進行合作,引入高素質高水平綜合型人才,為企業工會組織注入新鮮活力,保障企業工會職工工作的高效開展。
溝通交流是企業工會組織最主要的工作方式之一,同時也是諸多問題得以解決的有效途徑。因此企業工會組織在隨時代發展變化進行創新時,要加強與職工的溝通交流,加強與地方工會維權部門的協作互助,強化自身中間協調人的角色性能。動態跟蹤企業職工生活和工作,發現職工的困難及權益問題及時施以援手進行調節,從而維持企業穩定,促使企業得以更加高效的發展進步。
企業工會組織存在的根本意義就在于維護企業諸多職工權益,因而企業工會組織在開展諸多工作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工作過程中要將職工利益置于首位,不可唯利是圖,不可貪污受賄。在面對不同階級層級的職工利益矛盾時,企業工會必須要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遵守相關法律,權衡職工利益關系,高效緩解沖突,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促使企業得以更加和諧穩定的發展進步。
為了能夠高效推進新常態下企業工會實現創新發展,凝聚企業職工力量,相關企業工會就必須不斷地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完善企業職工利益調節機制,促使企業職工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當前時代企業的創新發展中。企業利益調節機制要完全的公正透明化,讓各級職工都能清楚透明地了解到權益調節過程和各級責任保障制度。同時,也要時刻堅持職工利益至上的思想觀念,全方位保障職工個人利益。企業工會相關領導人要明白只有保障職工利益才能讓職工對企業更具有信心,更具有感情,在工作中更認真努力。在維護企業職工個人權益的工作中,工會相關負責人要在感情上更加貼近職工,同職工建立起緊密聯系,努力調解職工矛盾,解決職工合理訴求,幫襯職工,全方位保障職工的個人權益。
新常態下企業工會工作的創新思路:首先,要將企業相關領導人的管理思想予以糾正,定期組織工會組織成員進行學習培訓。提高工會組織門檻,全方位制定工會職工考核機制。其次,加強與職工的溝通交流,加強與地方工會維權部門的協作互助,強化自身中間協調人的角色性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工作過程中要將職工利益置于首位,不可唯利是圖,不可貪污受賄。最后,完善企業職工利益調節機制,促使企業職工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當前企業的創新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