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 高迎旭
蘇區精神形成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優勢的重要體現之一。它的主要內涵是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是當下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進步的重要法寶之一。蘇區精神在當代仍然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動力,在塑造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期培育和弘揚蘇區精神,繼承其民族精神,發揚其時代精神,完善高等教育,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蘇區精神發源于江西井岡山精神,是中華民族升華之一,她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和使命,跨越歷史時空,永不過時,是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追溯蘇區精神的源頭,引導學生接過曾在革命先輩手中傳遞的接力棒,將蘇區精神貫穿和融入大學生的責任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之中,有利于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促使其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做蘇區精神的傳承人。
蘇區精神和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聯系越來越受到學術界和教育界的重視,尤其受到江西學界的重視,而高校是這方面研究的主力軍,如江西師范大學和贛南師范學院等院校,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
1.蘇區精神之于責任感教育
許靈在有關蘇區精神和大學生責任感教育的關系中指出,當前大學生責任感教育出現了諸如教育動力不足、教育形式單一、教育內容粗略,簡單劃一。但同時還指出蘇區精神為提高大學生責任感教育研究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支柱。
2.蘇區精神之于理想信念教育
王鸝在有關蘇區精神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關系中曾經提到,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極大地沖擊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他們中有個別同學出現了諸如理想欠缺、信仰危機的情況,因此充分發揮蘇區精神的育人價值和當代意義,是新形勢下繼承和弘揚蘇區精神的有效方式。但具體應該怎么做呢,他指出將蘇區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拋棄以往落后的傳統觀念、更新教育觀念,與時俱進、更新教育方法,勇于改革、創新教育模式。
3.蘇區精神之于思想道德教育
田川在有關如何將蘇區精神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更好結合的論文中指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學生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網絡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因此要采取理論與實際、言傳與體驗、內容與形式、批判繼承與吸收發展、客觀教育與主觀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同時他還指出,如果想更好地將弘揚蘇區精神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還可將蘇區精神滲透入課堂教學,與當下最新的網絡信息相結合,所以,他強調蘇區精神依然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精神支柱。
4.蘇區精神之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王鵬飛曾經在一篇關于蘇區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的論文中指出,蘇區精神的內涵能為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借鑒和指導。他指出,要引導學生逐漸認同將蘇區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此同時,還要構建相應的融入機制,更新改造融入的載體,優化融入的環境等。
5.蘇區精神之于人文素質培養教育
黃蒙在有關蘇區精神和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研究中提出,當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正確道德觀念地樹立、沉迷于網絡等,為此他創新性地提出將蘇區精神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育相結合,找到了兩者的契合點,即挖掘蘇區紅色資源,塑造大學生的人文性格;借助校園活動載體,培養大學生的人格品質;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充分利用蘇區舊址,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優化教育教學環境,營造良好氛圍,指導當代大學生的行為規范等。
1.從近年來將蘇區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研究情況來看
主要是將蘇區精神融入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責任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等。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的研究只是側重于蘇區精神融入大學思政教育的其中一個方面,很少有實證性、系統性和綜合性的論文。
2.從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看
關于蘇區精神的內涵與特征、蘇區精神的開發和利用、蘇區精神的教育功能等方面研究比較多,而關于如何才能充分發揮蘇區精神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作用的論文并不是很多。
1.教師要更新轉變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注重人文教育
結合蘇區精神,提升對歷史規律的認識水平,要學在別人之前、比別人學的更深,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習領會。同時還要充分認識到,將蘇區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已經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在思想層面上高度重視起來,不斷努力嘗試將蘇區精神滲透到教育教學內容中去。
2.加強高校思政課與蘇區精神的銜接
不斷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教育改革,打造青年大學生可聽、可感、可學、可做的思政金課。高校思政課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陣地,要承擔起將蘇區精神內化于學生之心的重任。諸如打造專題文化課程體系,創新多樣化授課方式,讓原本充滿意義得課變的有意思,做好蘇區精神與高校思政課的有效銜接。
1.開展相關活動,使學生將蘇區精神內化于心
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形成一定的心理氛圍,通過這種心理氛圍吸引帶領團結師生,進而激發師生的熱情。一方面,展開與蘇區精神相關的學術報告,通過專家的權威分享和解讀,在高校普及蘇區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紅色蘇區”開展豐富多彩的吸引師生主動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再者,充分發動各個年級學生會和社會開展與弘揚蘇區精神相關的演講比賽、辯論賽、征文比賽等活動,并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將蘇區精神的內涵銘記于心,做到寓教于樂。
2.以網絡媒體為媒介,形成相應的輿論氛圍
高校里有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載體,因此可以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對蘇區精神展開宣傳。一方面,可以設置文化墻、宣傳板、宣傳櫥窗等,選取蘇區時期杰出人物的事跡進行宣傳,組織學生在課外時間到櫥窗,宣傳板等進行參觀學習。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校園廣播、校報的優勢,在課間操和三餐時間進行播報宣傳,除此之外,還要將英雄人物的事跡編輯成宣傳稿發送到校園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號上等,激勵學生進行轉發宣傳,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1.以蘇區精神為主題建立社會實踐展館
使學生親身感受蘇區精神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震撼與激勵。通過展館講解員和教師的講解,并且通過VR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和條件,最大限度地還原史實,使學生在感受史實的過程中,逐步將蘇區精神內化為自己的品質,納入自己的價值觀體系中,從而得到思想層面上的升華。
2.豐富拓展社會實踐活動
將蘇區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不單單是使學生銘記蘇區精神的內涵,并將其內化于心,最重要的還要引導學生踐行蘇區精神的內涵,因此有必要豐富拓展社會實踐活動。首先,要在校園鋪墊普及弘揚蘇區精神的氛圍。其次,關于弘揚蘇區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應該進行長期的規劃和安排,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將其納入期末考評。再次,社會實踐活動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使廣大大學生充分參與到弘揚蘇區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在活動完成之后,使學生充分交流討論心得體會,并相應給予表彰。最后,將蘇區精神內化于心并非一日之功,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無私奉獻,關于清正廉潔、一心為民,關于求真務實、艱苦奮斗,需要學生在日常社會實踐活動中,如春風化雨般去體會。堅定我們必將實現“中國夢”的信念,學會服務社會,奉獻力量,學會感知貫徹群眾路線等,這些都需要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去貫徹落實,去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