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國萍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向陽小學,甘肅 白銀 730913)
小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起步階段,該階段的閱讀教學直接影響著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群文閱讀是我國近年來在不斷突破狀態下提出的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課外閱讀中合理實現群文閱讀具有提升學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的良好作用,可見合理進行群文閱讀是有必要的。
群文閱讀本身就是指教師在與學生共建一個議題的基礎上,在不斷達成共識的狀態下,進行多文本閱讀的教學過程。因此,前期建立合理的議題是非常關鍵的,要想保證群文閱讀的方向正確性,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合理借助課外閱讀存在的目的與意義,明確群文閱讀的選文路徑。
要想更好地實現一篇帶多篇,讓群文閱讀更有價值,教師在借助課外閱讀來明確群文閱讀選文路徑時,就需要遵從以下幾方面原則。第一,強調單元整合的原則。這一原則也就是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借助課外閱讀之前要立足于課本知識,通過將學生本單元所學的內容作為一個整體來判斷出課外閱讀的方向,進而使得后期群文閱讀的選文路徑更加明確。第二,學生適應性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在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基礎上,要保證所選擇的課外閱讀內容符合當前學生年齡階段,一方面要保證其內容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要保證所選擇文章的漢字難度與學生當前學習階段更為匹配。第三,準確聯系原則。該原則是指教師在明確學生當前需要達到的閱讀水平后,確定出給學生提供的群文閱讀需要與課內閱讀在主題、題材、作家、思路等哪方面保持一致,這樣學生在進行后期群文閱讀后,就可以具有更加明確的閱讀方向,同時對該類文章有更清晰的閱讀思路。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曹沖稱象》內容后,會給學生提供與古代故事有關的課外閱讀,由于小學生對古代人與現代人之間的差別十分感興趣,因此學生會特別喜歡該類課外閱讀,為了拓寬學生視野,幫助學生閱讀到更適合他們的文章,教師就可以結合自己所提供的課外閱讀以及學生實際閱讀情況,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在課后可以選擇哪些文章進行閱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實現多文本閱讀,并且促使學生在群文閱讀的基礎上,對古代知識相關故事更加了解。
群文閱讀的主要作用是輔助課堂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鞏固課內知識的學習,為此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就需要基于課堂教學中的閱讀目標,選準群文閱讀的切入點。一方面,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透徹分析課內閱讀教材,明確閱讀教學目標。例如在給學生講解與童話有關的文章時,教師需要明確本節課閱讀教學目標為“讓學生掌握童話故事結構以及寫作方法”,通過構建出更為清晰的文章框架,讓學生可以掌握童話故事的寫作手法。并以此為中心,確定好群文閱讀應從讓學生掌握童話故事寫法這一點入手。在明確閱讀目標后,具有更加針對的教學方式方法與內容。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也需要從學生當前學情入手,分析學生是否在課內閱讀時達到了相應的閱讀目標。若已經達到該目標,教師可以在以當前目標為基礎,適當提高目標、擴充目標的基礎上,明確群文閱讀切入點,若未達到該目標,教師則可以結合學生具體學習情況,適當降低該目標,通過給學生選擇相對簡單,他們能夠入手的群文閱讀內容進行介入,讓學生在不斷進行深入閱讀的基礎上,擁有更強的語文閱讀能力??偠灾?,閱讀目標本身是不變的,但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情況以及課內文章,讓自己在選擇群文閱讀時更具有靈活性,更滿足當前學生閱讀發展情況。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母雞》一課后,會讓學生通過進行其他動物課外文章的閱讀來掌握如何描寫動物?;谶@一核心閱讀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書籍的閱讀,像《海底世界》《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等等,也可以讓學生圍繞動物這一核心主題展開主題性閱讀,其中可以包括好的報刊、短文、作文等,通過該種方式找準群文閱讀切入點,使得學生在該階段可以通過對相關文章的閱讀更快速地掌握如何描寫動物,最后達到相應的寫作目標。
為了讓課外閱讀資源更加豐富,讓群文閱讀活動效果更加明顯,小學語文教師在借助課外閱讀滲透群文閱讀時,就需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構建起良好的群文閱讀體系,并讓學生在該體系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才能夠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達到相應的閱讀教學目標。
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通過提煉、歸納的方式,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完整的閱讀方法體系,在建立起閱讀技巧與閱讀方法框架的基礎上,使得學生可以在后期進行閱讀時,快速從體系中尋找需要使用到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在這一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將學生為主體落到實處,真正讓學生參與到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的提煉與歸納之中,通過讓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整理,使得他們在后期使用時能夠更加準確。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分析學生需要得到的外部支持,通過為學生創設合理的閱讀情境,使得學生可以在該情境中更快速理解群文閱讀的內容,此后教師也應該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環境,讓學生在實踐的同時,可以更為準確地理解內容、運用內容,在一點一滴積累后具有更強的文章概括能力,最終使得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的支持下能夠理解文章寫法,并正確運用文章寫法。
例如,講解《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后,為了讓學生能夠閱讀更多描寫場景的文章,教師就可以通過與學生溝通的方式來了解學生更喜歡哪些地方。在做好前期搜集的基礎上,為學生找到描寫該類地方的相關文章,此時有助于幫助學生構建出群文閱讀體系,且該體系全部為描寫地理景觀的內容,在學生閱讀過程中,他們不僅會被美景所吸引,而且還會在閱讀的基礎上搜集更多精美的語言,在理解后,最終變成學生自己可以利用的語言,讓閱讀變得更有價值。
要想更好地在課外閱讀中滲透群文閱讀,促使學生可以由一篇帶多篇由多篇帶整本,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就要保證其形式的新穎性,通過激發學生閱讀好奇心、學習興趣以及閱讀興趣,來使得學生能夠更積極地進行群文閱讀的探究。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群文閱讀興趣。第一,通過合理設置問題的方式。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當教師提出某一問題時,學生非常想要知道答案,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文章來讓學生在其中獲取答案,他們會讀得更加認真與仔細。但為了讓學生能夠認真讀完整篇文章,教師不能只設置一個問題,而需要結合群文閱讀具體篇章內容設置多個問題,以便學生能夠從頭到尾地讀下去。第二,對學生進行激勵與評價,良好的激勵與評價不僅有助于師生關系的建立,更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讓學生樂于進行文章閱讀。第三,豐富閱讀匯報的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表演形式、朗讀形式、批注形式等多種形式進行匯報。通過新穎與豐富的閱讀匯報形式,讓學生對于群文閱讀的用心程度更高,也讓學生更為仔細地進行閱讀,使其想要在保證自己閱讀內容豐富的基礎上獲得教師的肯定與激勵。
例如,給學生講解《草船借箭》內容后,大部分學生都會十分欽佩諸葛亮的智謀,通過這一文章,激發出學生對于《三國演義》的閱讀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引發學生進行相關文章的閱讀,通過增加課外閱讀來鞏固課內文本閱讀所學習到的知識。并真正實現一篇帶多篇,讓學生在對《三國演義》內容更感興趣的基礎上,也能夠積極閱讀我國其他的文學名著,最終具有更強的文學素養。
總而言之,要想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促使學生思維與素養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借助課外閱讀明確群文閱讀選文路徑,并基于閱讀目標找準群文閱讀切入點,切實保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探究群文閱讀的基礎上,對閱讀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