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怡婕
(常州市武進區(qū)林南小學,江蘇 常州 213101)
對于低年級而言,識字教學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學習任務,并且對于教師來說是一項教學的難點,因為識字教學本身就是一項枯燥乏味的教學,如果不能更好地對教學方式進行處理,那么就會形成較差的教學效果。且低年級的識字量較大,如何可以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有韻味和游戲性,那么就需要教師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結合學生這一階段較為活潑的性格特點,進行課程的改進和設計,從而更加吸引學生的識字興趣。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過程,這一階段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也會對他們之后的學習有所影響,所以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且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階段的教師需要重點注意的,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讓學生進行趣味識字,也讓識字學習變得輕松起來。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習是枯燥乏味的,遠遠沒有游戲更加有吸引力,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之中存在的創(chuàng)新點,將一些新式的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學習中,并且根據(jù)文字的自身特點和學生特點相結合,以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并且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識字學習之中去,獲取學習的快樂,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講解,幫助學生更快地識記漢字。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一年級的語文下冊中的《小青蛙》,是一篇需要學生大量認識包含“青”字的生字的課文,雖然這篇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也是教學中的難點所在,需要教師輔助課件化解教學難題,將這篇課文以更加形象的形式展現(xiàn)到學生的眼前,比如說,教師可以放一些關于青蛙的圖片,并將這些青蛙通過圖片轉化到字體之中,利用這一形象的過程讓學生更好地記住每一個字的運用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事實證明,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制造“趣味”,利用他們更加喜歡的形式來進行,也會讓學生在更加輕松的氛圍下更好地學習漢字。
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將生字的學習集中在一個時間段,這樣學生不僅不能記住,也會更加地感覺識字的疲憊,不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識字過程中的樂趣,并且也不能記住需要記住的生字,如果教師可以將生字的教學放進課文中,通過讀課文來引導學生熟悉這個字的具體含義,隨文識字,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字的組成。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的《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由于需要學習的漢字較多,并且文章較長,所以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進行文章閱讀時,就講解有關的生詞,并對字進行講解。比如說“睛”字,是有關眼睛的,所以左邊的部首用的是“目”,引導學生進行部首的記憶,并聯(lián)系這個字的含義進行識字,利用字理識字,充分了解字的組成意義,再對于字形進行基本記憶,而不是對于每個字都是死記硬背。又比如,教師可以開展“生字開花”活動,利用識字翻翻卡,將學生的識字興趣調動起來,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翻翻卡上面,減少走神的情況。教師還要設置出相關的凹槽,由字到詞到句子,凹槽要不斷變大,以此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學習習慣。
新課改確定了學生在課堂之上的主體地位,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體驗和學習態(tài)度,所以需要教師多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將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也會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進行生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找到識字的規(guī)律,并且發(fā)現(xiàn)識字之中的方法,比如說:“加部首”“換部首”“去部首”等方式,來進行識字的歸納法總結,幫助他們進行更好的記憶。創(chuàng)新識字的教學方式,根據(jù)不同的文章內容進行不同的課堂設計,比如利用生字進行組合等等游戲,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并且鞏固生字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低年級時可以積累更多的生字,自主地去進行識字。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一年級的語文下冊中的《小青蛙》中,有很多關于“青”的字體,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加部首的記憶,加上眼睛的“目”就是“睛”,加上三點水就是“清”,加上言字旁就是“請”,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記憶,以“加部首”的方式記住關于“青”的其他字。又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童話故事或者寓言故事,先給學生簡單地講一些,后面就讓學生自行閱讀,一旦他們做好了識字的學習,那么可以自己閱讀到更多的精彩故事了,用這一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積極性,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較好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置來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可以采用這種游戲的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感,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識字過程中的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象形文字,漢字會具有比較強的表音和表意的功能,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如果可以更好地運用這一特點進行教學,那么對于學生而言,學習也會變得簡單起來。所以,教師應該循序漸進,首先對于偏旁部首開始,通過對于文字結構的分析逐步幫助學生進行識字,將漢字的歸類分為兩種,一種是義旁歸類法,另一種則是聲旁歸類法,有一部分的字,他們的聲旁是一樣的,但是偏旁部首卻是不一樣的,所表達的意思,也是大有不同的。比如說眼睛的“睛”字,是目字旁的,所以它要表達的意思也跟“目”有關系,而植樹的“植”則是“木”字旁的,也是和“木”有關系,雖然植樹的“植”和“值”中,“直”都是一樣的讀音,但是學會了“直”,在之后學習到有關它的生字,就會更容易理解并學習,而教師需要做的是,鼓勵學生多認識漢字,多用聯(lián)想法和關聯(lián)法,將漢字進行有規(guī)律的認識和學習。
另外,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相比大人較弱,但是他們的想象力是極為豐富的,所以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聯(lián)想進行識字,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和學習難度。中國的漢字是最為古老的,從一開始的簡易的圖形轉化為今天的字體,是經(jīng)過了歲月的洗禮和時間的證明,而漢字的字形也是較為形象的,所以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中,可以充分抓住這一特點,直觀、形象地引導學生來想象漢字的字形,引導學生利用想象力來提高識字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那么就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鼓勵和幫助,讓學生們可以在識字過程中找到信心,比如可以讓學生多讀一些課外書,或者是通過認識其他同學的名字等多樣化的形式來進行識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識字練習,讓學生可以一邊念一邊認字,利用多種不同的形式進行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和水平。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閱讀圖畫書等進行識字,低年級的圖畫書和語文課本中,都包含了豐富的插圖,這也使得教師在進行簡單的教學后,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圖上面的內容,進行對話設計,不僅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進步,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教師還要適當插入故事引導學生認字,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文化,是需要不斷學習的。而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首先學習一些關于本課漢字的寓意以及故事,在課堂上利用故事進行輔助教學,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字,那么學生對于字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在一個較為輕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由于低年級學生自我管束能力較弱,所以一味地進行知識的講解,也會消磨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適當增加一些小游戲,不僅可以調節(jié)課堂氛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在游戲之中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學習模式,既緩解了課堂氛圍,又完成了學習任務。
總而言之,讓學生接受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出發(fā)點,在識字中發(fā)現(xiàn)學習樂趣。低年級的學生是需要多加關注的,而教師作為他們的引路人,也要時時刻刻地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問題,及時地對學生伸出援手,明確學生的想法。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識字方式。正所謂“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每一個老師的身上,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改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才會更好地開展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做好課程的鞏固,全方面的進行識字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