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軍
(寧夏同心縣豫海回民中學 寧夏同心 751300)
新課改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物教育者開始意識到填鴨式教學方法的不足,明確此種教學方法只能在過去那個教育年代發揮作用,已經難以新課改教學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要加強對學生發展有利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的探索,唯有如此,才可以保障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對現代化人才的培養工作。那么在新時期的高中生物教學中,究竟該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呢?下面將針對此主題分析。
要想實現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需要老師具有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意識,只有這樣,才可以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老師與學生之間始終存在著傳道授業的關系,并且這種關系是眾多師生關系中最為重要的,也是處于主導地位的關系。也正是在此種關系之下,講授模式才得以存在。講授教學模式的優點就在于能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快速的理解,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對完整知識體系進行構建。所以,講授教學模式不僅適用于應試教育中,還適用于素質教育中。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運用講授教學模式時,老師要對其運用精心設計,如與其他教學模式進行結合運用,或者用于精講,真正將講授教學模式助力學生學習的作用發揮出來。
引導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將課內外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進行拓展延伸性的學習,非常有利于對學生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不斷完善自我。但要想充分發揮引導教學模式的作用,需要老師注意其教學的速度,絕不出現過快的情況,那將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比如在教學“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內容時,在運用引導教學模式時,老師就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內容聯系起來,如運動員在長跑過程中常通過補充葡萄糖的方式恢復體力。針對此老師可以設問:為什么葡萄糖具有快速恢復人體力的作用,讓學生主動進入到有方向的探究學習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所以,引導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能利用現實資源,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對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意義重大。
評價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情況,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評價標準。所以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進行自學,在自學中提升其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包括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大環節。對于課前預習階段,老師可以采取將微課教學工具引入教學中,讓學生更加更加有方向的自主學習,對新知識進行一定程度的理解。在課中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疑惑的問題,組織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中提升學生的自學效果。對于課后復習環節,可以要求學生采取制作思維導圖、解答生活中問題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將自學模式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強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1]。
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效的備課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有效備課過程中,老師要從教學需要備課的錯誤方向中走出來,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視角備課。首先,備教材。要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對教學重難點內容進行把握,在此基礎上設定三維教學目標;其次,備學生。學生是生物學習的主體,老師要對學生的生物學習基礎、學習特點、學習興趣等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對教學中運用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選擇,保障其教學的效果;備材料。也就是指教學輔助材料,簡稱為教學內容的各種載體。老師可以將現代教學手段引入教學中,增加課堂教學容量,讓學生進行由感性學習向理性學習過渡,為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基[2]。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對課堂教學的優化十分重要,老師要做好全方位的優化。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老師有序教學和引導學生有序學習的關鍵。因此,老師要注重對教學目標的設定,包括長期目標和若干短期目標,只有在若干短期目標的支持下,才可以保證每節課教學的有序、高效推進,并根據短期教學效果的反饋,及時對后續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達成預設的長期教學目標。
教學情景是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創設情景的方法有很多,如生活化教學情景、直觀教學情景、操作情境等,老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創設不同的情境,真正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教學評價是生物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樣對教學質量和效率意義重大。因此,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必須要做好及時的教學評價,在評價時,要采取終結評價和過程評價結合的方式,以此來給每一位學生更多的鼓勵和引導,讓各層次學生都具有持續探索學習的意識,獲得不斷的進步。另外,老師還需要根據對學生的評價數據,對短期教學目標進行檢驗,確保其與長期目標的制定方向一致,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綜上所述,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意義重大,除了從本文闡述的三種方式外,還有很多種途徑,一線教育者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持續的探索和優化教學,推動高中生物教與學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