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 福建 367300)
核心素養是我國教育部門提出的教育方針,主要是指學生自身應該能夠具備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以及自身終身發展的品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能夠有效的落實德育教育,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進而提高我國的綜合競爭力。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生命觀、科學探究、理性思維以及社會責任。因此,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時,需要認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情況,并且經常進行教學反饋,及時發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科學、有效的設計教案,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提高。
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提出以后,學校引起了重視,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的開展有關核心素養培養的教研活動,以探討出高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教師仍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機械的把課本中的生物知識傳授給學生,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也難以被激發,從而生物課堂教學效果也達不到預期。并且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教學改革的重要,但是大部分改革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從根本上對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從而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沒有得到鍛煉。同時,高中生面對著高考和升學的壓力,他們在日常生物學習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用于生物理論知識的掌握,所以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也就不注重自身核心素養的提升[1]。
理性思維是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通過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2]。高中生物是一門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理性思維能力,才能夠采取正確的思維方式對生物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養成良好的生物思維習慣。因此,在開展高中生物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從而促使他們潛移默化的形成理性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這部分內容的視頻資料,然后提出問題:視頻中一位母親生九個孩子,九個孩子都不同是什么現象呢?接著讓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然后緊接著提問: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什么,哪位同學可以說說?他們有什么區別呢?那么剛才視頻上的故事是基因突變的結果還是基因重組呢?通過問題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思考,對于他們理性思維的養成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是目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高中生物與我們生活的實際是存在緊密聯系的,生物課本中有許多知識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并且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生命問題都需要運用課本中學習到的生物知識進行解答。在高中生物教學時,教師理論聯系實際教學主要是把生活中的生物知識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使學生對抽象的知識產生熟悉感,有效的提升他們的生命觀念。
例如,教師在教授有關脂肪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我們生活中有關的肥胖的問題,并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有關肥胖的原因,有的學生會說吃飯吃的多導致肥胖,有的同學會說不運動導致肥胖……接著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做總結,并給同學們說說生物學中肥胖是怎樣造成的,學生會從教師的講解中理解到肥胖與脂肪有關,最后教師可以講解一些肥胖的危害,或者是如何恰當的減肥。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學習到本節課的重點知識,而且能夠正確認識生命觀念,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
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教師通過實驗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我們都知道開展實驗教學,需要教師事先設計實驗方案,并準備實驗器材,在實驗過程中還要給學生留出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并記錄實驗的各個步驟,會耗費一定的時間,所以傳統的生物課堂上,教師為了節約時間,很好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必須創新實踐教學的手段,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科學探究的機會。
例如,在開展有關高倍顯微鏡的使用和觀察葉綠體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講解要高倍顯微鏡的使用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實驗探究,小組成員分工合作觀察高倍顯微鏡下的葉綠體,觀察他的形態和分布并記錄下來。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顯微鏡的使用,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總之,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而且能夠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但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慢慢的培養。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創新和探究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生物探究和思考的興趣,進而使他們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