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重慶市涪陵高級中學校 重慶涪陵 408000)
對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教育對核心素養的要求,化學課堂需要的是以素養為核心的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實行,使我國教育部門改進了教學目標,提高了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能力為基礎,引領學生探究學科的本質,在學科素養的基礎上鞏固學生的化學知識以及學習能力。但是,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進程中,依舊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阻礙著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與創新能力的提高。
高中階段的化學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形成化學思維、具備自主操作能力、提升學科素養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主要是了更加顯著地展示化學知識的規律、科學思維等相關原則。所謂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化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進程中,應該讓學生所形成的化學知識理念,并經由學生自主思考探索而形成的化學知識系統,最終可以在學習進程中培育學生的辯證精神,提升學生的應用化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要對化學科目中的精髓進行深入挖掘,尋找化學科目的普遍性規律,從而使高中生認識到化學對自己的成長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1]。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適合自己情況的知識結構,在宏觀層面對化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加以把握。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法,利用新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教師可以以講授為基礎,同時結合其他新穎的方法,讓整個化學課堂變得趣味盎然。教師還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探究和理解能力。例如,在高中化學教材當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于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進行學習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認識實際生活當中常見的金屬化合物,以及這些金屬材料在各個領域中的用途。
高中化學教師應該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成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不斷學習鉆研新的創新教學理論,提升自身素養[2]。高中階段的學生與教師都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學習情緒較為緊張。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理解學生的心理特性,利用充滿趣味性的實驗和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化學教學的平穩順利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自然會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進程中,融入到化學教學學習中。同時,教師還應該增強交流互動,打造和諧向上的教育環境,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增加趣味性元素,使得學生增加對化學實驗動手的積極性,通過教師的指引,使學生也加入到實踐的過程中,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學科素養與化學學習能力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中發現學生喜歡旅游,教師就可以將這一發現作為出發點,挖掘出旅游要去的海邊,那么大海中所聚集的元素——氯。這樣將知識進行引導,比之直接對照課本進行講授更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也會更深,從而有效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師在轉變思維的同時,還要引領學生將興趣與化學知識相聯系,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實際事例或者社會中發生的事情作為引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進程中。例如,在講解到關于甲烷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從全球變暖、國家生態保護等方面入手,再介紹天然氣中的甲烷成分,從而引領學生進入到甲烷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甲烷的燃燒比之煤炭等物的燃燒更加科學環保?部分學生就會列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方程式來分析原因;也有學生會根據甲烷的組成元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依據。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充分進行思考,還能提出大量的創新思維,從而提升創新能力。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中還包括科學探究、創新意識,它是指學生結合探究目標自主設計實驗,并根據學習經驗優化實驗,進行實驗操作,從實驗現象中得到相關結論等[3]。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探究主題,創新設計化學實驗。例如,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很多化學實驗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或者因為裝置比較復雜無法進行探究性實驗,有的實驗則因為浪費藥品造成環境污染,有的實驗實驗效果不佳。教師可以結合實驗主題,讓學生創新改進實驗。比如在人教版必修二“化學鍵”的課程中,有關于Na和Cl2的反應實驗,該實驗存在操作復雜、需要氯氣過多、實驗現象不明顯、使用藥品較多等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創新,進而能夠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以及創新意識,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有助于完成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為社會培養更多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打好基礎。化學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學生對于化學專業語言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學生的科學發展觀、思維方式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