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云
(黑龍江省黑河市農墾北安管理局第二高級中學 黑龍江黑河 164021)
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疲憊時期,在各種科目的授課和考試下,很多學生出現厭學倦學心理。音樂授課的展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焦躁不安,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開始教學,讓學生身心輕松,壓力消減。可以說,音樂課程是讓學生陶冶情操,培育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在高中音樂教師開展常規教學中,就應該注重審美教學的滲透與研究,努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專業素養,推動高素質人才養成。
高中音樂一直是學科中的薄弱環節,在應試教育影響下音樂學科被忽視成為常態。在這樣的教學環境影響下,很多教師對于審美教育的認知并不明晰,沒有明確的教學理念開展審美教育,更無法將審美教育與常規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同時,由于高中階段音樂教師教學節數較少,很多教師依然推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授課,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審美教育的展開。而且在這種生硬老套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學習興趣薄弱,接受力消減,推進審美教育更加困難。
身處于高中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也是學習的主力軍。想要開展審美教育必然需要學生的不斷支持。不過在長久的應試教育影響下,很多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沒有投入絲毫的經歷,一些音樂基礎知識也停留在普遍的認知環節。想要開展審美教育難上加難。而且,即使很多音樂教師在課堂的各個環節中費盡心思,想要在潛移默化中構建學生的審美技巧。也經常會出現一問三不知的情況,審美教育難推進成為教師的頭疼所在[1]。
身處于高中階段,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課程的開展與推進具有直接聯系。想要構建審美教育,首要環節就是選擇一些專業素養較強,從教經驗優秀的教師。在這些教師的影響下,才能在有序的教學中不斷的提高學生素養,構建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對于比較缺乏音樂教師的學校,想要實現審美教育,學校可以再人才的引入層面多下功夫。學校可以招聘一些具有豐富經驗與音樂知識涵養的教師,進行培訓后統一上崗。這些教師的音樂涵養豐富,有利于用自身的文化素養帶動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而在普通的學校中,想要實現審美教育的落實,外派教師定期出去培訓也至關重要。因為現在很多學校的教師基本上都是教齡較大的教師,雖然他們的專業素養充足,但是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都比較落伍。教師在教學培訓中注重教學方法的學習,也在教學培訓中及時引進先進的學習理念。在長久的培訓中,教師在教學層面愈加精進,對于審美教育的理念也更加深刻。在常規的課堂中,教師內在底蘊充足,更好的落實審美教育,讓學生在欣賞與傾聽中,構建自身審美體系。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被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對于音樂鑒賞教學來說,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審美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不僅可以更好推進審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身音樂素養。
以《獨特的民族風》這一單元為例:首先,在授課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讓學生通過傾聽內蒙古民歌、西藏民歌和新疆民歌的曲調,讓學生對于這些地域的民歌形成一定的初步了解。這一環節是教學開展的基本環節,也是學生認知的初步階段,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中,課堂氛圍隨著音樂開始活躍,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然后,教師開始播放這三首民歌的視頻,并且通過問題設置啟發學生思考三首民歌的獨特美。通過小組合作或者是個人探究的形式讓學生思考“這三首民歌都有著什么樣的特色?”“你最喜歡這三首民歌中的哪一首,為什么?”這兩個問題。在這一環節的教學展開中,學生在動態視頻中欣賞到少數民族的迤邐和風情,在結合自身的思考,在觀看與傾聽中,發掘音樂的韻律之美,發掘音樂背后的特色之美。可以說,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讓審美教育得到更好的推行,學生在視聽結合中建立起自身與音樂的聯系,提高內在審美能力[2]。
身處于高中階段,學生對于音樂的了解還比較片面,因此在這一階段推行審美教育,注重技巧的滲透也非常的重要,可以說審美技巧的培訓打開了學生審美的大門,讓學生在描繪音樂美妙的同時,不在依靠匱乏的語言進行贊美,做到了有依據可依。
以《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為例:作為《霸王別姬》的經典選段,在以往的課堂,教師播放完選段后詢問學生傾聽體驗,很多學生都會用好聽來進行形容,可以說,學生對于音樂的評判標準是比較匱乏的。而對于現在的教學課堂,想要推行審美教育,教師首先要滲透京劇中的各色臉譜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對基礎知識進行一個全面的總結,讓學生在傾聽京劇時,對選段中的人物形象有一個基本了解。同時,教師還要傳授學生傾聽方法,譬如提出問題“此選段中的咬字讀音和普通話有何區別?”讓學生明確聽音樂不僅僅是聽曲調,還要聽歌詞和唱法的基本理念。對于技巧的滲透,打開了學生的審美大門,讓審美教育應用于生活實際。
音樂審美教育是整個高中音樂鑒賞的重要內容,也是最本質的內容。在現在的高中,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提高自身的音樂知識修養,用豐富的教育理念實現授課與審美教育的有機滲透,讓學生在音樂鑒賞構建自身音樂涵養,將學生培養成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