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
[摘 要]隨著信息革命的深入推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各行各業日漸滲透,政務管理中大數據應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了提升大數據技術在政務管理創新中的應用水平,文章主要對大數據助力政務管理創新進行研究。文中分析了大數據在政務管理中的獨到優勢,結合大數據在政務需求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之后分析了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政務管理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了推行大數據管理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政務管理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D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23-0001-03
大數據是指對大規模數據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等各方面進行智慧分析及預測,其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具有高速、低價值密度、大量、真實性以及多樣的特點。政務大數據,即利用大數據技術將政府所擁有的各類數據整合起來,并應用在政府業務領域,賦能政府機構,提升政務實施效能。運用大數據管理模式,促進政務大數據的融合發展,成為建設開放、服務型政府,提升現代治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提出加快建設數據強國,促進互聯網技術在公共服務方面的發展,在政務建設以及管理中均得到了有效的運用。“互聯網+政務”戰略的施行,讓各級政府的辦公、決策以及監管都實現了智能化,給人民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服務[1]。通過在政務管理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讓政府的數據做到開放、共享,提升政府自身建設的水平,更好地了解公眾的需求,從而優化公共服務的職能,提升政府公共決策的水平[2]。
政府是大數據應用的引領者,政府各類數據是其開展政務服務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更好地提高政府服務質量。當前“數字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其中就離不開大數據技術,其能夠創造更多的公共價值,對政府行政管理以及公共服務均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借助大數據創新政務管理是各級政府所面臨的共同選擇[3]。
(一)提升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
大數據有效拓展了信息邊界條件,是對決策方式的創新。借助大數據技術,能夠改變政府的決策方式,通過“實證”基礎上進行決策,而不是只依靠經驗,在厘清關聯的基礎上綜合分析,讓數據說話、憑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大大提高了公共決策的科學性和可靠性[4]。
(二)促進跨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調
“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架構、統一服務、統一技術”是政務大數據建設的基本原則,它能有效打破政府各子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公民間的邊界,消除政務“信息孤島”問題,進而提高政府各機構協同辦公的效率。
(三)提供精準化政務服務
在傳統的政府管理理念中,公共服務面對的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因為技術、理念等方面的限制,想要結合每個人的特征實施精準化管理存在很大的難度。當前人們對于政府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數據技術利用其全面、智慧、準確、高效等特點,可以更好地滿足公眾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別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四)有利于簡政放權,強化政府管理
政治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社會職能是政府的基本職能,從本質上看,其履行職能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數據信息的流動。隨著政務數據化程度的提高,大數據技術深入政府管理的各個環節,政府部門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找出信息和事物間的聯系,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實現放管兼容,強化政府管理。
(五)提升政府管理的透明性
數據的開放以及大規模流動,代表著政府管理領域中對于信息資源的深入挖掘以及運用,有效提升了管理以及服務的透明度。
政府機構將掌握大量有價值的社會信息數據提供給社會共享,合理有效地開發信息資源,是電子政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政府在新形勢下的客觀需要。
(一)打造智慧政府門戶網
借助大數據手段構建智慧政府門戶網,通過大數據與各種新媒體技術的有效結合,打破時空限制,促進政府和社會間的溝通,形成多元主體一起參與的“協同共治”格局。其以社會公民的需求、滿意度、幸福感作為導向,可以高效、深入地分析網民的瀏覽數據,快速整合不同的信息資源,全面了解用戶的不同訴求,并在此基礎上,及時有效地處理,給用戶提供更貼心服務,以實現政府與社會公眾的良性互動。
通過大數據建設智慧政府門戶網,可以提升政府行政的透明化和人性化。政府基于互聯網基礎及時高效地處理公共事件和大眾的合理訴求,也展現出國家政府為人民負責的服務意識、工作態度及責任感,以及改革傳統治理模式的決心。
智慧政府門戶網應堅持提升政府線上的服務水平,多角度、多層次收集民情民意,針對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同時從滿足人民群眾內在需求的角度出發,制定行之有效政策制度,開創行政便民,形成互惠合作、合力共贏的線上執政新局面。
(二)智慧政務
智慧政務的發展給電子政務建設帶來了顯著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首先,為從根本上解決各自為政的建設的思路提供了可能;其次,基于統籌管理,能夠將很多的應用以及服務放在云端,全面運用云服務;再次,基于專業化、第三方提供的服務,能夠加強電子政務的安全性;最后,能夠節省電子政務建設的資金和能耗,做到節能減排[5]。
應用協同型、分析型、基礎型、監督型以及門戶型五大體系,適用于各種政務場景、應用模式的智慧政務解決方案,能夠幫助政府客戶通過集約化的建設方式,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其宏觀決策,從而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規范管理和信息安全能力。
智慧政務建設的功能目標表現在三方面,分別是管理、辦公以及服務,也就是政府間的電子政務、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以及政府對公務員的電子政務。其建設各方面的智慧應用體系框架主要是信息安全體系以及標準規范體系,包括四層,即網絡、感知、應用以及支撐。智慧政務的有效運行保障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別是標準規范、信息安全保障以及運行維護體系。
近些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其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很多國家開始認識到大數據技術在政府管理方面的作用,并在政務管理實踐中加以實施。我國政府也積極運用“互聯網+政務”這一戰略,優化政務管理的效果,構建電子政務。實踐證明,該技術的應用給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工作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然而由于政府體制以及治理理念方面的影響,當前該技術在政務管理領域中的應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還有較多的問題,例如缺乏頂層設計,重復建設,資源利用率低;數據隔離,信息共享困難;大數據的信息安全存在風險,缺少相關法律支持等[6]。
(一)缺乏頂層設計,重復建設,資源利用率低
在政府信息化系統建設中,為了提升建設的效率和效果,需要提前做規劃,然而由于缺乏頂層設計,導致系統建設中存在建設不合理、重復建設的問題,使得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存在資源浪費問題[7]。
(二)復合型人才不足
要想提升政府決策的科學性以及有效性,就需要有效運用大數據平臺,加強數據信息的挖掘以及利用,更好地實施社會管理。為了提升大數據技術及平臺的應用水平,需要復合型人才提供保障,其除了要具備較強的技術水平外,還要有大數據思維。現階段,因為政府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有限,不能深入融合行政理念及大數據技術,導致新項目的開發不符合公眾的需求,限制了公眾享受大數據助力工作創新帶來的便利,不利于大數據在政府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三)數據隔離,信息共享困難
目前,國家雖然初步構建了大數據架構,然而因為互聯網有關技術及設備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具有顯著的差距,導致一些地區的電子政務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存在滯后的問題,現有數據統計口徑和新數據不同。在各個子系統及不同數據模塊間的數據共享及轉換上存在一些限制,不同系統間的信息整合還要構建專門的數據共享平臺。由于信息整合技術能力有限,相關部門間的信息還處于割裂的孤島狀態,無法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從而提升了數據分析以及利用的難度。
(四)大數據的信息安全風險,缺少相關法律支持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信息安全變成一個關鍵問題。大數據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征,例如數據海量、種類多,容易增加數據泄露的風險。而政府網絡群冗雜、適用范圍廣,現階段還沒有設計出絕對保障安全的網絡系統,依然有潛在的安全隱患。近些年來,經常出現網絡信息安全事件,部分不法分子基于種植木馬和傳播病毒在網上竊取政府的部分權利,開展違法活動,給國家和公民帶去了無法估計的損失。目前國內對于大數據方面的立法不足,限制了大數據技術的運用。
(一)加快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攻克技術難關,完善管理體系
首先,對大數據產業公共服務支撐體系進行優化和健全,促進標準體系及質量技術基礎方面的建設。提升頂層設計的水平,樹立大數據思維,落實大數據發展戰略;構建有效的運行基礎,確保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構建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制度,優化協同管理的效果,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其次,構建統一的管理協調機構,強化政府數據資源監管以及協調,設置統一的目標以及標準。最后,加強技術攻關,對各種類型數據的采集進行規范。
(二)促進人才培養和引進
在應用區塊鏈技術中還有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需要通過技術人才解決,對此,可以加強和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合作研發,一起解決技術方面的難點,同時做好大數據人才的培養工作,為工作的開展提供人才保障。具體來說,首先,應該全面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采取人才引進戰略。基于大數據領域研發以及產業化項目基礎上,引進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尤其要側重于引入一些高端專業人才及團隊。其次,運用豐富的人才培養方式,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例如,支持高校設置大數據有關的專業以及學科,鼓勵及支持職業院校設置大數據有關的職業教育,不斷提升人員的有關技能水平,減少高校人才培養周期,以適應數據產業發展對于專業人才的需要。
(三)整合數據孤島,打通數據整合通道
要想解決結構性壁壘問題,就要求政務部門對傳統管理體制進行改變,搭建政府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臺,建立政府數據的共享交換機制,強化層級、部門之間的協作,實現四個“統一”:統一資源管理平臺、統一互聯互通接口、統一數據存儲與分析、統一用戶監管界面。從縱向層級結構來看,省市縣以及不同級別的政府部門之間要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關系;從橫向層級結構角度來說,各同級部門之間要建立并保持緊密的業務合作關系,做到部門之間數據共享、跨部門協作,形成將社會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的共識。同時,建立政府數據對外開放的工作機制,依法推進數據資源向公眾開發,實現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發共享。
(四)建立數據應用法律體系,促進數據融合安全發展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問題,政務管理必須從技術措施和管理制度等多個角度加以落實。政府部門需要和立法部門一起制定政府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強化數據安全法規保障,制定政府信息資源管理辦法,確立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組織體系,厘清信息資源采集、存儲、共享、開放等環節規范要求,明確信息資源分級管理、標準管理、質量管理、應用管理、安全管理等要求,編制管理辦法細則,推動管理辦法的落地實施,為國內各個組織運用大數據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大數據技術還在不斷發展,在政務管理中應用該技術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各級政府在運用該技術時,應該明確自己的優劣勢、機會以及挑戰,加強研發,優化和創新管理模式,提升政務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從而更好地為公眾提供服務。
[1]李潔.地方政府大數據管理創新:表現、問題、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8(06):51-54.
[2]鄭巍.大數據背景下電子政務管理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商訊,2021(06):148-149.
[3]劉亞卓.淺析新疆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電子政務的智能化發展[J].中國新通信,2020,22(01):55.
[4]廖喜鳳,陳玲霞.長沙市推行大數據政務管理模式之策略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04):10-11.
[5]安學軍.大數據對電子政務的影響及其應用[J].天津科技,2015(04):48-49.
[6]許歡.大數據:完善電子政務建設的有力推手[J].電子政務,2014(03):126-129.
[7]何軍.大數據對我國電子政務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發展研究,2014(0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