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會華
關鍵詞:“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
摘 要:文章簡述了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在“雙一流”建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學科服務應朝信息化、協同化、品牌化、泛在化方向轉型,并通過搭建學科服務平臺、定制化學科數據分析、建設學科服務團隊、挖掘學科服務資源等途徑加快學科服務轉型,從而更好地支持“雙一流”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12-0055-03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應把握發展機遇,針對學校“雙一流”建設發展需求,深化學科服務內涵,拓寬學科服務內容,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1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在“雙一流”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率先實行學科服務,隨后被各高校圖書館廣泛認可并推行,經過20多年的發展建設,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在運行機制、制度化建設、實踐應用等方面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對“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學科服務信息專業化不足。在產生海量信息數據的互聯網時代,如何通過提升信息化技術水平,為讀者提供更加專業、準確的學科信息資源,是未來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內涵化發展的重要內容,而當前高校圖書館提供的學科信息服務主要是推送數據庫資源信息,缺乏針對性、專業性的信息服務,無法滿足高校師生的文獻信息專業化需求。二是學科服務理念滯后。當前,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理念滯后,缺乏創新性,僅將學科服務看作一項獨立的業務工作,沒有將其與學校的學科建設相結合,忽視了學校教師、科研人員、學生團隊的力量,不利于形成良性發展機制及深化服務內涵。三是學科服務交互性不強。當前,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主要采用傳遞→接收模式,學科館員為信息傳遞方,師生為信息接收方,學科服務隨著信息的傳遞→接收流程完成而結束,后續的交流及跟蹤服務較少。四是學科館員素質參差不齊。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隊伍的學科結構、學歷層次、學歷背景等與“雙一流”建設實際需求相差較大,學科服務隊伍建設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2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轉型方向
2.1 學科服務信息化
學科服務信息化是深化學科服務必不可少的一環,互聯網時代數據信息的數量呈幾何級增長,高校圖書館只有通過科學技術手段,打造通暢的學科資源平臺,網羅全球優質資源,才能為高校“雙一流”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獻資源保障。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信息化建設可以現有館藏資源為依托,以結合學校課程資源、案例庫資源、音視頻教學資源等相關信息資源的元數據為基礎,利用元數據技術、關聯技術對數據進行清洗,形成可分析的結構化語言,建立元數據索引庫,方便高校師生一站式快速獲取校內學術資源,提升圖書館學科服務的信息化程度。
2.2 學科服務協同化
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涉及學校、學院、學科及全校師生,因此需從全局觀、大局觀、發展觀出發,統籌考慮學科特色布局、人才隊伍建設、學科結構發展、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諸多方面。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應打破傳統思維模式,聯合學校研究生院、教務處、社科處、科技處、人事處等職能部門,協同開展學位點申報、學科資源建設、學科教學、科學研究、學科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學科服務工作。高校圖書館與各部門通力合作開展學科服務,可使溝通更加便捷、通暢,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科動態,還使學科情報分析服務更具針對性。
2.3 學科服務品牌化
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要注重打造品牌,不斷改革創新,針對學校職能部門、師生群體打造不同的學科服務品牌,形成獨特的品牌標簽。高校圖書館打造學科服務品牌要依據學校學科特色、學科發展方向及學科教學規律等,合理規劃學科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重點,重點開展覆蓋面廣、可復制的系列學科服務活動,形成獨具特色的學科服務品牌。高校圖書館在打造學科服務品牌的同時,還要探尋學科服務規律,做好學科服務品牌的運營管理工作,不斷完善學科服務體系。
2.4 學科服務泛在化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是學校教學科研的有力支撐,是圖書館連接廣大師生的橋梁和紐帶,其應嵌入學校學科建設、教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各方面,構建學校職能管理部門、學科建設決策部門及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科服務體系。此外,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還需提供用戶需求定制化服務、專業團隊跟蹤服務、資源不間斷推送服務、學科資源采訪服務等,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泛在化學科服務模式。
3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實施路徑
3.1 搭建學科服務平臺
高校圖書館搭建學科服務平臺并不是按學科進行簡單聚合及提供分類導航,而是要進行深層次挖掘,通過對學科信息資源,如館藏紙本資源、電子資源、網絡資源、非文本格式資源等資源所包含的知識元進行數據清洗、聚合、去重、消歧后,獲得較為完整的知識組織,只有經過深度聚合和數據清洗后的信息資源才能為高校學科建設提供精準的知識服務。高校圖書館按照學科知識組織進行分類管理,深度挖掘、分析學科信息資源之間的關聯性,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學科資源體系,高效便捷地為學科提供服務。由此可見,學科服務平臺建設是高校圖書館深化學科服務內涵、拓展學科服務領域的重要支撐。目前,國外學科服務平臺應用最廣泛的是LibGuide系統,其功能較完善,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也開始利用LibGuides系統進行學科服務平臺建設。
3.2 定制化學科數據分析
高校圖書館與學校職能部門聯合建設學校學科數據分析服務平臺,有助于融合學科數據資源,實時掌握學科數據信息,洞悉學科發展前沿動態,可視化操作可直接呈現學科數據態勢變化,以客觀數據分析學科建設的特色優勢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等,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講座、制定課程內容、進行課題跟蹤等學科服務,使學校學科建設和發展更加精準化。宏觀上,高校圖書館通過對比同類院校的科研成果產出、人才培養質量、學科建設發展等學科數據,可以發現本校相關學科建設的優勢或差距;微觀上,高校圖書館通過對比某學科在學科建設中的變化及研究重點等學科數據,能夠為學校引進人才及學科隊伍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3.3 建設學科服務團隊
學科館員是高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人才支撐,其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直接決定學科服務的成效,學科館員隊伍的穩定以及團隊建設是未來學科服務發展乃至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基石。為進一步提升學科館員的服務水平,擴大學科服務的影響力,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團隊建設必須依托廣大師生,充分吸納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服務建設,可嘗試“學科館員+導師館員”“專家館員+學生館員”模式,這些模式一方面能夠增加學科服務人員的專業背景,擴大學科服務的范圍和廣度;
另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科服務與院系、師生的聯系,增強他們對圖書館的黏性。“學科館員+導師館員”“專家館員+學生館員”等模式能夠充分促進教師、學生、職能機構與圖書館的良性互動,從根本上解決學科服務與學科發展契合度不高的問題。
3.4 挖掘學科服務資源
資源建設是學科服務的基石。一方面,高校圖書館要挖掘與教學相關的資源,如教師的課堂講義、研究生的答辯意見、導師的指導意見、論文修改過程等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資源經學科館員整理加工后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聯信息,圖書館可建立特色案例庫將其納入其中,為師生今后的教學及學習提供文獻資源依據;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要加大學科精品課程資源建設,除收集、整理、挖掘全球更多的精品課程學科資源,為學科建設提供資源支撐外,還要聯合學科專家整合圖書館內外資源,建立學科案例教學素材庫,最大限度地為師生提供學科服務。
參考文獻:
[1] 曹瑞琴,楊麗兵.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存在問題與對策[J].農業圖書情報,2019(6):73-80.
[2] 陳紅梅.基于系統的圖書館網絡知識服務模式設計[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5):34-37.
[3] 洪拓夷.基于協同理論的學科服務能動要素驅動整合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10):49-53.
[4] 許子媛.大數據環境下的學科服務營銷平臺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7(3):65-70.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