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康
計量經濟學是2018年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被定為經濟類、金融類等學科的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計量經濟學主要是以經濟理論為基礎,以客觀統計的數據為依據,運用數理模型以揭示變量間存在的復雜數量關系。因此,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應包括理論、實驗、應用三方面,課堂教學的重點是理論,而實驗課程的支柱是案例分析,而學生的應用則是以撰寫論文的方式。計量經濟學是一個整體,計量經濟學教學需要實現三方面統籌協調發展。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現狀及問題
計量經濟學是以統計學、數學為學習基礎的經濟學方法論學科,由于其理論性強、數理基礎要求較高,從而使得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一直處于“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局面。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反饋,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學生數學基礎較差,缺乏積極性。不可否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本身較為枯燥、難度較大且連貫性較強,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性,且一旦走神,就很難跟上教師的進度。尤其是文科生,每次課程教學中涉及數學方面的理論分析時,學生幾乎是聽不懂的。
其次,教學資源相對缺乏,難以與時事熱點緊密結合。計量經濟學主要是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因此,需要引入案例教學,才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提高學生運用該課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教材的配套案例通常與地方經濟熱點問題無關,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再次,課程考核方式單一,實踐課時不足。多數高校的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實驗成績+期末成績,以期末成績為主”。實驗教學方式僅僅停留在對書本案例、習題的實踐操作練習,實驗內容比較單一。實驗課程的安排不盡合理,通常集中安排在基礎理論課程講解完之后,未能與理論課程進度同步展開,不利于學生鞏固練習及對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
二、探索計量經濟學“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新的數據形式和數據變量間的復雜關系給計量經濟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與應用性凸顯出來,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更加重視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增加該課程教學的實踐環節,提升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發現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改進教學方法、搭建計量經濟學在線教學平臺以及采取自主實驗教學等途徑創新教學模式。
(一)理論教學
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特點,理論教學一方面應強調數學理論分析的作用和原理,弱化數學推導過程,以節約課時。比如,研究變量之間相互數量關系的回歸分析,僅以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為例討論基本理論和方法。而在多元模型的推廣時,則可以弱化矩陣中的數學推導過程。
另一方面采用“課上+課下”互動教學模式。運用雨課堂和在線教育綜合平臺,將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復習資料發給學生,便于學生的預習與復習,提升學習效率,并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具體操作如下:在課前,通過雨課堂將課前預習的慕課視頻發送給學生,通過視頻學生可以了解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待老師課堂講解時就會格外注意;同時掌握每節課的基本內容,在課堂可以跟上教師的思路,從而保持更高效的聽課狀態。在課堂教學中,采用PPT 方式進入主要的課程,并配以同步習題,系統進行理論知識的梳理,更方便學生理解。因為有了較好的預習作為基礎,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再通過在重要知識節點添加習題,進一步強化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教師結合答題情況可以及時調整課程進展,以提升教學有效性。在課后復習階段,通過學校在線教育綜合平臺,教師為學生提供課后復習資料,包括課程PPT、課程直播回放、課后作業、互動答疑等。
(二)實驗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精神,更有利于鞏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在實際工作或經濟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案例教學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充分利用教材和實驗課本提供的典型案例。教師指導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與討論,使學生深入領會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相關知識點和經濟模型適用條件。二是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問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更強烈的興趣。這就要求課程設計中尋找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地方經濟、時事熱點問題的案例剖析和模擬,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提出與計量經濟學知識點相關的問題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應用教學
在大數據背景下,引導學生以經濟理論為基礎,自主尋找感興趣的專業問題并搜集數據,建立模型并進行小型科研創新。在每章教學內容完成之后,結合教材中Eviews軟件操作步驟,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不僅有效解決實踐課時不足的問題,同時以自主案例為主線,同步展開后續計量經濟學模型檢驗、修正的過程,實現理論知識的同步實踐,解決了實驗課程安排過于集中的問題。學生把自己所學內容運用到對案例的分析和模擬操作中,真正掌握實證分析生活中經濟問題的完整過程,最終形成一篇計量經濟學的實證小論文,做到了學以致用。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評價
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即“平時成績+實驗成績+課程論文+期末試卷成績”,增加自主撰寫的課程論文部分。平時成績、實驗操作、課程論文均占比20%,降低期末試卷成績所占比重至40%,此方式既可以測試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學習狀況與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讓教師通過課程評價中的反饋信息及時發現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水平。
三、結語
本文從應用型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通過改進教學方法、搭建計量經濟學在線教學平臺、采取自主實驗教學等途徑,探索“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改革之路,以計量經濟學理論思想為基礎,掌握計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作用;以專業特色案例為引導,搭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培養學生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以課程論文的撰寫為主線,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體現課程應用性的導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