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珊
摘要:小學是德育的最好階段。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德育。要認真貫徹黨、國家和教育部門倡導的德育理念,引導學生向真、向善、向美發展。為此,小學德育班應從立德樹起,多渠道、多方式實施德育,提高德育實效,以達到德育目標。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德育工作
前言: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所收獲的成就,我們同時也會關注一個人的道德素質。立德樹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學階段又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所以小學德育的教學尤為重要。教師在新的要求下,應該提升自身素養,在日常中發揮榜樣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促進全面型人才的發展,讓學生在健康教學中成長成才。
一、多元開發德育資源,提升德育工作的人文性
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是教學工作中最有價值的資源,他們有獨特的個性、成長體驗和特長等,對德育工作也有獨到的見解與感悟。若是將這部分資源充分開發出來,將會極大地推動德育工作的開展。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教師特長開發德育資源,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德育能動性。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教師游刃有余,并且在工作中會自覺、積極地追求極致,這對提升德育工作成效有積極作用。例如,有的教師比較擅長表演,可以成立“校園小劇團”,組織學生成立以“愛國”“誠信”等為主題的“話劇團”,帶領學生排練話劇、編寫劇本、觀影并寫影評,這有助于調動學生能動性,而且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又如,有的教師喜愛國學,可以開發“一起讀《易經》”“走近莊子”“走近老子”等微課程,或者開設講座、錄制微視頻等,和學生一起討論國學。通過古人的著作、言論、生平等了解傳統文化,以此熏陶、感染小學生,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思想水平與文化品質,促使德育工作落地。
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結合傳統節日創設校園文化
小學德育過程中,教師應活化教學內容,增加德育內容的生動性和深厚性,為立德樹人創造有利條件。教師可把傳統文化、社會事件等融入到德育內容中去,有的放矢地開展德育工作,以提高德育成效。第一,融人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蘊藏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有著深邃的思想內涵,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道德等有著一定的導向作用,為此,教師可以把傳統文化作為立德樹人的實施載體。
我國節日非常豐富,主要分成三類,一類是民俗性傳統節日,一類是現代文化性節日,一類是社會政治性節日,無論哪一種節日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端午節、春節等民俗性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而且節日的氛圍比較喜慶、歡樂,教師可以通過節日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各種社會禮儀、民俗習慣,促使他們養成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世界環境日、世界消費者權益日、世界衛生日等現代文化性節日,主要是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而產生的節日,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具有豐富的教育意義;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七一建黨節等社會政治性節日,帶有很強的社會政治情感,其政治思想教育意義極強,教師可以通過這類主題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立德樹人理念下,學校以及教師要充分利用節日組織學生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充分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設計主題實踐活動之前,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節日的內涵、特點,然后圍繞節日的教育意義樹立科學的活動目標。以“世界環境日”為例。教師可以將活動的目標設置為: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改善人類環境,學會主動保護環境。在這個目標的驅動下,帶領學生植樹種草、撿垃圾以及進行垃圾分類等,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三、營造德育氛圍,提升教師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在各種各樣的力量中,榜樣的力量是最為無窮的。所以小學德育的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況且小學階段的學生非常好學。在開展小學德育教學的進程中,學校、教師都應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生身上,積極地去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無論大小都應值得表揚并發揚,引導更多的學生加入這些隊伍,引導學生形成德育意識,從而提升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質量。例如,在學校中粘貼關于德育的宣傳標語,舉辦關于“德育”的黑板報活動,設置專門的獎勵,讓學生和老師都充分意識到小學德育的重要性,同時發揚榜樣精神,通過互聯網平臺的宣傳,也讓家長了解榜樣人物的風采,積極引導和鼓勵自己的孩子參與其中,在校內校外都營造小學德育的氛圍,讓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綻放,在校園內匯成漫天星星,讓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落到實處,讓小學德育的工作不再困難。
小學作為最基礎的教育體系,德育教學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小學校園中,學生的整體年齡偏小,想法和思維也較為單一,很容易就會受到影響,同時他們也難以接受強硬的管理方式。例如,在德育工作中,設置部門研究探討,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內心,從而才能夠展開下一步的工作,對學生群體進行高質量、有針對性的德育教學。傳統的模式僅僅是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忽視了學生內心的感受,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壓力。經過德育教學培訓的教師隊伍,要從語言和行為中,切實地展開德育教學進程。語言上,教師首先要講文明的普通話,同時也要和學生一起進步,有禮貌、有秩序地完成課堂任務,塑造良好的形象;在批評學生時,關注學生狀態,注意自己的語調和語氣。在行為上,謙虛向學生傳授知識,認真在黑板書寫講解內容,和學生成為朋友,也不失長者的風范。教師的重要性在小學德育教學中不容小覷,專業的教師團隊是小學德育教學的基礎,只有打好了基礎,小學德育教學才能茁壯發展。
四、制定德育教育方案,落實德育規劃
對于德育而言,實施方案就好像一個具體的實施圖紙,是各項德育工作的統籌規劃,更是德育工作從制訂到實施的具體行動路線,對提升德育工作成效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以課程目標為導向,基于立德樹人制訂德育實施方案,明確德育的工作任務、工作路徑、工作方式、工作步驟等內容,預設安排教學進度和階段性成果,統籌安排好不同工作內容之間的關系,統一、協作地完成德育工作。此外,德育實施方案中還要分析當前德育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指出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實現德育,提出具體的德育措施,進而為德育滲透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小學德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導向。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師要把立德樹人作為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有效地組織開展德育工作,全過程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理念,以促進學生德才兼備、全面和諧發展。學校以及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個性特征以及時代發展需求,不斷在實踐中反思、總結,找到最合適的德育方式,構建完善的德育工作體系,將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楊敏娟.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小學德育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0(12):55.
[2]鄭俊巧.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德育實施的思考[J].家庭生活指南,2020(04):29.
[3]謝錦柏.以德樹人背景下小學德育活動的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0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