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云計算、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各種智能技術創新及應用創新賦能效應讓經濟社會活動展示出泛互聯網化的特征,新產品、新模式層出不窮,數字經濟不管是內涵還是外延都得到了豐富。所以要掌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及新內涵,了解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規律,明確數字經濟推進新路徑,謀劃數字經濟發展藍圖。
關鍵詞:數字經濟;經濟發展;新模式;研究
引言
現階段,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世界經濟正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主要內容的數字經濟活動轉變。世界各國紛紛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培育經濟新動能、構筑競爭新優勢的先導力量,我國也開始把數字經濟作為當前乃至未來發展戰略重點。
一、數字經濟價值創造的四大新模式
(一)基于互聯網技術應用的效率提升
互聯網集中了各種各樣的數字技術資源以及服務,大幅提高應用效率產生經濟價值?;ヂ摼W服務引起計算服務和信息服務的集中,同時也推動了一系列服務資源的集中,使集中式、開放型服務平臺有很大發展空間。一個互聯網服務平臺可以服務數億甚至數十億用戶,單位用戶使用成本顯著下降,社會信息化效率大大提高。比如,基于互聯網的共享服務云平臺,不僅讓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低成本享受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及服務,還可以讓大企業的技術裝備得到足夠應用,從而增加產品的利用率。
(二)基于數字化知識應用的產品增值
數字化信息和知識是遵循邊際效益遞增的工具,通過增大使用規模實現效益累積增值。數字化信息和知識具有可共享、重復使用以及低成本復制等特點,對其使用和改進越多,創造價值就會越大。一方面,傳統產品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拓展產品的功能,提高產品中的知識和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及市場競爭力。比如,隨著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軟件技術不斷“嵌入”到制造業的產品中,產品智能化水平進一步增強,企業可以開展基于智能產品的遠程診斷、在線檢測等各類增值服務。另一方面,互聯網可以將零散無序的數據、信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進行加工、處理、分析,形成具備深度挖掘和多維利用價值的信息資源,同時以任意規模在生產中運用,帶來大量收益。
(三)基于數據流動的業務流程再造
數字經濟時代,信息技術開始向生產要素領域發展,不僅改造了土地、資本以及勞動力等一些傳統的生產要素,同時催生了數據這一新生產要素。數據作為獨立的生產要素,在價值創造過程中加速流動和被利用,各項經濟社會活動與數據的創造、傳輸和使用密不可分。數據流動強調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綜合集成,挖掘了智慧組織、管理與服務的新價值。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軟件的高度集成和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成為現實,數據的流動不必再遵循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等級階層,這種無差別、無層次的數據流動方式極大地顛覆了企業傳統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驅動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革、業務流程的優化和工作內容的創新,讓企業管理走向網狀化和扁平化。例如,工業信息系統通過互聯網實現互聯互通和綜合集成,促進機器運行、車間配送、企業生產、市場需求之間的實時信息交互,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產、產品集成組裝等全生產過程變得更加精準協同。這無形中消除了各子企業自行其事的諸多借口及技術障礙,增強了產業鏈合作的主動性和凝聚力,打通信息流動壁壘。使得大企業能夠突破各種復雜的利益格局,智慧地管理和運作產業鏈,使產業鏈更具整體競爭力,企業管理優化、組織變革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的效益不斷顯現。
(四)基于數據開放共享的管理創新
數據管理引發體制機制變革,產生了推動體制完善以及社會進步的社會價值。在數字經濟時代下,對于數據資源進行統籌管理不但可以釋放數字紅利,產生經濟效應,同時還可以解決體制機制性問題,具有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社會價值。比如,設立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管理國家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整合利用,充分提取、整合、分析以及應用數據,解決數據碎片、數據割據和數據孤島問題,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和數據融合。電子政務云平臺的建設應用為各級政府、各政府部門之間搭建高速信息傳輸通道,各類業務應用系統、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將各部門業務緊密互聯,打破了部門利益和部門分割,實現了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從而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制造行業企業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創新組織管理機制,推動企業組織管理由以流程為主的線性范式向數據驅動的扁平化協同化范式轉變,形成信息高效流轉、需求快速響應、創新能力充分激發的組織新架構。
二、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數字經濟發展源于技術驅動,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賦能效應不斷催生新產品、孕育新業態、培育新模式,為數字經濟帶來無限創新空間。要加快推進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與各行業緊密融合,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的新型經濟體系。一是促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新技術在企業研發、制造、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發展精準農業、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創新實踐,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形成以新產品、新產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供給體系。二是推進傳統產業、數字技術服務業以及互聯網產業跨界融合,培育適應融合發展、分享發展的數字經濟新主體,建立技術體系、產業體系、政策體系建設,構筑網絡、技術、產業良性互動機制,形成多方參與的協同攻關、標準合作、利益共享的數字經濟生態系統。三是支持大企業建立面向全社會的研發測試、創業培訓、投融資、創業孵化等互聯網“雙創”服務平臺,鼓勵地方發展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新興眾創空間,提高創新效率,探索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業創新與民生和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新模式。
結語
綜上所述,總體來看,現階段對數字經濟的意義研究較多且散,在總結數字經濟發展特點、價值創造規律、推進路徑等方面的體系化研究薄弱?!笆濉睍r期是我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成長為全球互聯網發展引領者的關鍵窗口期,是數字技術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搶占戰略制高點的激烈競逐期,也是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新舊動能充分釋放的協同迸發期。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向與新內涵,謀劃數字經濟發展藍圖。
參考文獻:
[1]劉永旺.共建共享構建綠色發展新模式[J].中國電信業,2021(08):14-17.
[2]蔡尚偉.居家經濟開拓經濟發展新模式[J].人民論壇,2020(21):30-32.
遼寧省教育廳2020年度科學研究經費項目:新基建視域下遼寧省區域合作新格局研究,項目編號:13900KY-2020-09。
作者簡介:韓金曉(1993-),女,山東省臨沂市人,漢族,研究生學歷,助教,研究方向:宏觀經濟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