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博 周麟 李涵琪 潘雅琦 葉明欣
摘要:如今青少年面對未來就業方向選擇充滿迷茫,對繼續學業方向選擇舉棋不定。在調查擇業市場基本情況后,項目組推出感官體驗的方法解決青少年職業迷惑,在進行充分調查后了解到各年齡段人群對感官體驗方法的態度,對家長及青少年解決職業迷惑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感官體驗;青少年;職業迷惑
一、感官體驗調查背景
青少年職業體驗是青少年學生通過生涯測評工具,發現并體驗自己目標職業,了解目標職業的社會需求、職業環境,體驗職業要求,確立職業目標,制定職業規劃,最終根據職業目標,培養職業興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規劃能力,為終身生涯發展奠定基礎、為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助力。
職業體驗項目十分具有發展潛力,2012年5月,國內已開業的兒童職業體驗館已經達到56家,正在籌建中的有50家以上。國內外的職業體驗項目主要針對兒童,人們對職業體驗館的認識接受程度已然很高。針對于15-19歲青少年的職業體驗項目較為稀少,青少年職業體驗館又具有市場空白且具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的職業體驗館是針對中學生和大學生群體的職業體驗項目。旨在解決選擇專業問題,就業準備問題,頻繁更換工作問題等現實問題。更具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前景。
感官體驗貫徹習近平同志的人才戰略思想,將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第一戰略。以聚焦國家人才強國戰略為背景、學生生涯發展方針為指導。
感官體驗讓青少年走近各行各業,讓更多的學生盡早的了解自己喜歡或擅長的職業,為之后的高中以及大學的學習有更清晰明確的目標。早早為自己未來要從事的職業積累專業知識,提高個人就業競爭力,職業與專業相關度。同時有利于為國家提供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提高國家的就業率,降低離職率,增加勞動力市場的穩定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響應國家科技興國,人才強國的政策。
關于職業體驗這一項目,我們的團隊積極開展了資料搜集、社會調查與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家庭的家長與青少年都十分贊成與支持青少年職業體驗這一商業項目,且愿意以知識付費與體驗付費的方式進行體驗;如若職業體驗效果良好,參與者愿意介紹給其他需求者。本次社會調查的結果初步證實了青少年職業體驗這一商業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可盈利性與可持續性,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調查問卷設計思路
首先,我項目組按照被調查人群年齡分層,將被調查人群分為:青少年、已經工作的畢業生和青少年的家長三類,對三類人群特性進行解析,并在問卷個別題目上做出區分,針對其特性進行提問。
問卷分為線上問卷星作答和線下一對一訪談,再分為學生和家長兩大類。學生的個人職業期待和職業規劃代表著個人的主觀意愿,而同時設立家長對孩子的職業期望則代表了一部分社會意愿。
(一)線上問卷制作
線上問卷中,我們設置了以下四個大類的問題:青少年個人職業意向種類;個人職業傾向和家庭成員職業傾向之間的統一與矛盾;興趣愛好與工作條件薪水能否達到平衡;開設青少年職業規劃體驗館的可行度和潛在受眾量。
線上問卷通過問卷星回收,進行份數檢測,提純出有效問卷進行結果分析。線上問卷結果通過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研究青少年職業選擇主要受家庭成員職業影響的大小、家長對孩子的職業期待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鼓勵孩子參加感官體驗的接受程度占比、家長希望孩子在職業體驗館獲得哪些感官體驗內容等。制作數據對比和原因分析,直觀表現感官職業體驗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訪談問卷制作
線下訪談問卷,我們減少題目的數量讓回答者更為放松,主要以問答形式與身邊同學、家長進行訪談和討論。訪談內容基于學生和家長現在已有的基本情況,分為三大類:興趣愛好與家庭期望、社會期望基本一致;興趣愛好與家庭期望不一致,比如在讀專業、科目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沒有明確的個人愛好,沒有規劃思路,感到迷茫。不同現狀人群應選擇合適的題目進行提問,在訪談最后則需要了解訪談者對感官體驗的認知和需求,對該項目存在如何的建議等。為接下來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礎。受疫情影響,線下訪談此項再定,線上問卷項目繼續開展。
將學生問卷結果與預期結果進行比較,了解不同學生人群對職業選擇的認知、青少年在職業上的迷惑以及家庭對青少年的了解程度差異、個人興趣愛好如何與社會期待達成一致、感官體驗的多樣化職業服務體驗是否受到學生歡迎、推出感官職業體驗的發展潛力等。
三、得出結論
(一)家長普遍較為關注青少年未來就業方向選擇問題
我國前幾年的大學生政策比較寬松,導致每年都有千萬數量級別的大學生畢業,但社會各種就業機會的容量沒那么大,近半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有的統計數據說大學生的實際就業數據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可以說只要不是985/211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后找份合適的工作還是相當有難度的。因此,現在的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通常都是以自己有關的職業供給孩子選擇,但忽略了孩子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成為什么樣的人。當然還是有著不少的家長會尊重孩子的選擇,鼓勵孩子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大多數人的父母對青少年職業的選擇就少了很多認識,只心里還是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工作越有牌面越好。工作還不錯的父母大部分都還是會讓孩子選擇和自己一樣的工作和專業。他們認為有了父母的鋪墊,會讓孩子的職業生涯更加順利。
(二)青少年對未來就業方向關注較少,但對未來學習就業方向較為迷茫
根據調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多子女家庭。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愈加激烈,每個家庭經濟壓力都在逐漸增大,自己的未來更是需要自己去打拼。但因為從小接觸額資源比較少,對就業各個方面的問題認知就比較少。對于條件優渥的家庭的孩子雖然有好的條件,但是卻沒在這方面花心思。大多數時間花在了手機娛樂方面。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可支配的時間還是挺充足的,有少部分的人喜歡看書學習。但青少年對于自己目前的生活還是感到空虛的,有一定的覺悟,并且認識到了是在浪費時間,也想有所改變。在問及選擇的職業是否考慮到尊嚴問題時有一大半的人都會考慮到尊嚴。這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但確實是值得注意的。正是因為這個問題,青少年都有著當老板這類似的想法。但僅僅只有這種雛形的概念問題,并未有更多細節上認識。對于大家都向往的工作,青少年缺乏認識,就會盲目認為自己也會有這樣職業追求。大多數青少年對未來學習就業更是茫然,沒想過什么樣的專業應有什么樣的學習計劃,只有少部分青少年有著自己大概的規劃。
(三)社會人群對青少年就業方向問題有一定關注
由于社會人群比較復雜,他們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作為父母:他們肯定是有必要了解青少年就業問題。作為職場上的競爭者,他們也會通過關注青少年的就業方向,來增加自己職業的能力,從而適應社會需求人才的趨勢。作為管理層面,他們會根據社會的趨勢以及公司的需求,來制定各種各樣的職位要求。從而方便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招聘比較優秀的學生。
四、提出建議
(一)家長從根源上調動青少年學習就業的積極性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得知家長應家長從根源上調動青少年學習就業的積極性。家庭對青少年職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深入,親子關系和親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近年來的職業生涯教育研究的重點。家庭在青少年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啟示我們,在關注青少年職業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在中國這樣重視家庭甚至家族影響的文化中,必須關注家庭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我們不僅要幫助青少年學生了解自己和了解工作世界,同時也要把有關的知識介紹給父母,讓父母成為青少年職業發展的推動者和支持者,從家庭這個根源上調動青少年學習就業的積極性。
(二)家長推動青少年自主選擇未來就業方向
此次調研,我們發現家長應通過自主支持青少年的職業選擇,推動青少年自主選擇未來就業方向。父母自主支持通過促進青少年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提升個人成長主動性,進而加強了青少年的未來教育、未來職業規劃能力。這表明,滿足青少年個體的基本心理需要和提高個人成長主動性是家長促進青少年自主選擇未來就業方向、規劃未來的關鍵。這啟示我們,在教育中,父母應關注青少年作為獨立個體的心理需要滿足和個人成長主動性,父母除了給青少年提供職業資訊和職業規劃建議外,也應給青少年留下較大自主選擇的空間,并給予自主支持,而不是代替青少年設立職業目標。青少年只有以自我為依據所設立職業目標,才更能產生足夠強大的內部動機,才能使青少年在學習生涯和未來的工作生涯中自得其樂。雖然青少年正處于尋求獨立自主的階段,但內心仍渴望與重要他人擁有親密的關聯感,青少年在職業選擇的探索時需要父母的肯定與關懷,因此家長應多與孩子交流,了解青少年感興趣的事物,關心他們目前在生活或學習上的需要,并適當給予鼓勵,借此讓孩子感受到關心與支持,滿足青少年心理需要,從而有利于青少年在規劃職業生涯時不斷提高適應性、自主選擇未來就業方向。
(三)采用感官體驗的模式解決青少年職業迷惑問題
父母在幫助青少年職業選擇時,應采用職業感官體驗的模式幫助青少年解決職業迷惑的問題。職業感官體驗模式讓青少年在職業現場感受職業場景體現出的企業文化及職業文化,通過職業教育引導中青少年了解相關職業,形成對職業的直觀認識。在職業體驗和職業探索過程中,青少年全面了解職業、認識社會會令他們有針對性地形成職業所需的素養,積極為職業生涯做準備。父母應積極讓青少年學生參與感官式職業體驗,進行職業體驗教育和職業規劃指導,從而促進青少年更加正確、清晰的認識職業。父母應讓青少年通過感知、體驗和參與不同職業角色的職業活動,認識自我、社會和職業,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勞動觀和職業觀,培養適應社會和規劃未來生活與職業的能力,從而實現青少年與整體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
呂博,2001年11月11日,女,漢族,籍貫:吉林省吉林市,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該課題為市級:該文章受到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S20211104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