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霞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已成為重要的教學環節和步驟。提問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一種常用教學手段。教師提出問題,不僅可以快速激活學生的智慧,還能激發學生的靈感,從而達到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基于此,文章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問的策略進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優化教師的課堂提問,提高高中語文的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策略
引言:
正如孔子所說“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考是學習探究的基礎,也是思維拓展的起點。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語文教師巧用設疑技巧來啟思引智,誘導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來辨析解惑,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對學生的質疑思路進行恰當引導,有助于調動他們思考探究的熱情,把課堂作為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天地,讓他們能夠從中收獲到答疑解惑的樂趣,體驗獨立思考的價值和意義,以此來感知文學魅力,實現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1]。為此,語文教師需要靈活探討設疑技巧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途徑,讓語文課堂煥發無限魅力。
一、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
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最好的教學要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所以教師課堂提問的設計難度應該符合最近發展區,問題難度高于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但不超過需要借助老師或同學所能達到的潛在水平,這種問題就稱之為難易適中的問題。如教師在撰寫教案時,設計的問題可以提前估算它的難易度。有這樣一個計算公式:預測學生能夠正確作答的人數/班級的總人數=難度,如果難度值處于0.3~0.8的范圍內,那么表明設計的問題難易適中[2]。小于0.3,則是問題過易,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大于0.8,則是問題過難,學生無法作答,久而久之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對于全班學生來說,教師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更符合班級大部分人的需求,學生回答這樣的問題,長此以往他們的思維能力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師面對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同學時,可以在此基礎上降低問題的難度。如果是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那么可以相應地提高難度。所以,教師應該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進行調整。
二、設計分類問題,層次漸進深入啟發
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進行之前對文章進行整體深入的理解與把控,培養出自己的發散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根據人類的認知特點,由淺入深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幫助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和領悟文章的主旨和內核。這一引導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正確的思維邏輯,在日后的解題、閱讀寫作等過程之中對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完善,思維體系不斷強化[3]。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將新舊知識點得以串聯,通過提問教學的方式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完善知識架構,在下次遇到同類型的文章與思考閱讀時,學生可以利用類似的、循序漸進的層次性提問方式引發自己的思考,自主對文章內核進行把控與理解,實現從被教授到主動自主學習的過程。
三、在難點處設疑,活躍學生思維
難點是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必須攻破的障礙,它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容易在無形中抑制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創新,使他們的探究活動存在“卡殼”的現象。但是,這種求知心理和知識難度之間的不協調關系往往能夠成為教師設疑的關鍵突破口,當教師能夠運用一些靈活巧妙的設問技巧來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深度探究,使他們的思維能夠沖破難點知識的阻礙,實現質的飛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必然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學《江南的冬景》一課時,這篇課文明顯體現出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征,當學生在欣賞這篇課文的寫作手法時,還需要領悟文章本身對審美韻味的把握。因此,筆者首先分析了這篇課文的內容和情感,認為郁達夫在這篇文章中所運用的寫作手法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難點內容。為了達到引導學生攻克難點的目的,筆者會先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初步對課文內容形成感知,并思考問題:“直接找出文本中的語句,分析作者筆下江南冬景有哪些精妙之處?這篇課文的標題是《江南的冬景》,但是作者沒有將全篇的篇幅用在描寫江南冬景上,這是為什么呢?他還提到了哪些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文章中的語句進行了分析,而筆者會在必要時對他們進行適當點撥,如有的學生不理解江南冬景的特點,筆者便趁勢運用設問來進行點撥:“為了體現江南冬景的特點,郁達夫構造了哪幾幅畫面?畫面的內容分別是什么呢?”在學生總結出五幅畫面后,筆者會要求學生分析“景物有哪些?特點是什么?感受是什么?運用了什么手法?”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應當靈活運用設疑技巧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以問題來啟發思考,以思考來推進探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答疑解惑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語文課程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陳澤華.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探究[J].語文天地,2020(34):21-22.
[2]陳德香.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有效性策略[J].求知導刊,2020(47):72-73.
[3]陸年春.怎樣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提問[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