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娜

摘要:目的:探究惡性腫瘤病患在開展疾病治療操作時選擇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其治療效果和護理效果產生的影響。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某院隨機選取該時間段內收治的80例惡性腫瘤病患,且已被臨床確診為惡性腫瘤,按照病患自身的意愿分成常規組和研究組,分別提供常規護理模式以及人文關懷護理模式,最終針對兩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和焦慮抑郁評分量表的評分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研究組和常規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0%(38/40)80.0%(32/40),由此可見,研究組高于常規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組,且數據間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惡性腫瘤病患開展臨床護理操作時,選擇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病患的焦慮抑郁程度,同時也可以提高其治療期間的舒適度,使其治療滿意度得到整體提升。
關鍵詞:惡性腫瘤病人;手術;人文關懷護理
本文針對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的應用內容進行重點探討該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以病患作為中心,滿足病患在心理及生理護理方面的各項需求,可以針對病患治療期間表現的消極情緒進行緩解,從而整體提高治療的效果。針對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進入某院開展惡性腫瘤治療的80例病患作為研究樣本,對其基本資料以及臨床資料等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對照實驗中,共有80例研究對象,均被臨床確診為惡性腫瘤,為某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所有的病患除了患有惡性腫瘤疾病之外,并不存在其他類型的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情況,而且病患以及病患家屬對于即將開展的手術治療方案具有清楚的認知,愿意選擇該手術治療方案。如果病患存在神經功能不正常,或者神志不清醒不能流暢的對研究人員的提問進行回答,那么則不能參與本次研究。從年齡范圍的角度進行分析,病患年齡最大為58歲,年齡最小為31歲,男性病患和女性病患的比例基本為1:1學歷類型主要有小學,初中,大學,本專科。
1.2方法
常規組病人選擇常規護理服務,具體的內容包括對病人的病情以及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在發現異常之后及時告知病人,并且開展針對性的處理操作,與此同時還需要為病人進行飲食護理和生活護理,對其原本的生活方式進行有效調整,保證飲食具有合理性的特點,而且生活也逐漸規律,讓病人按照醫生的囑咐合理的服用藥物,并且針對病人和病人家屬進行健康的宣教工作。
研究組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具體內容包括以下:首先在環境護理方面,醫療工作者需要保證訂房的明亮狀態,并且開窗通風使病房的空氣時刻處于清新的狀態,盡量避免病患家屬在病房當中吵鬧喧嘩,而且盡可能減少家屬的探視次數,從而保證病患具有良好的休息狀態。在健康宣教方面,可以通過向病患以及病患家屬發放疾病相關手冊的方式,讓其對自身的疾病具有清楚的認知,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對日常生活當中需要注意的內容給予足夠的關注。在人文關懷護理方面,醫療工作者需要在術前和術后加強與惡性腫瘤病患之間的聯系以及溝通,向他們介紹治療的過程,當然交流期間需要考慮每一個病患的文化背景和交流能力,盡可能使用通俗的語言,使其對手術的全過程產生清晰的了解,與此同時,還需要為病患講述與治療和預后效果產生的影響。在心理護理方面,醫療工作者需要加強與病患之間的聯系,盡可能向其介紹手術成功的案例,并且講述配合治療,可以整體提高治療的效果,從而幫助他們戰勝病魔,提高自身的治療自信心。在睡眠護理方面也進入到夜間之后,護理人員需要及時的熄燈,保證病房內的光線足夠黑暗,足夠安靜,只有這樣才可以讓病患快速進入到睡眠的狀態,對于一些睡眠質量比較差的病人,則可以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使其進入到正確的生活作息狀態當中。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病患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數據均真實有效,為了能夠用數據分析的結果更具有明確性,研究人員使用了醫院專用的統計學軟件,spss23.0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
2.1兩組病患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和常規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0%(38/40)80.0%(32/40),由此可見,研究組高于常規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病人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組,且數據間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不管是在心理護理,環境護理還是在健康知識宣教等多個方面,與常規的護理模式相比,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相對較高,因為它能更加關注惡性腫瘤病患的心理情緒,從而保證其心理的消極狀態,得到有效減控,避免焦慮抑郁等癥狀的出現。惡性腫瘤疾病會對人體的器官結構以及功能產生破壞的作用,嚴重地危害著人體的健康。臨床上為惡性腫瘤病人開展臨床治療操作時,均是使用手術治療方案的放療或化療方案這些治療方案的這種目的是對癌細胞進行清楚,但是在實際治療工作當中并沒有一種治療方案,可以對癌細胞進行徹底清除,甚至這些治療的過程還會使得病人的痛苦不斷增加,所以在開展治療工作期間,醫療工作者需要對惡性腫瘤病人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操作,保證其治療的過程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懷。
在對兩組惡性腫瘤病人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護理之后,他們的相關臨床指標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研究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病人,生活質量評分也明顯高于常規組的病人。由此可以認為為重癥監護病房的病人提供護理操作時,使用人文護理關懷模式,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可以提高病人治療期間的舒適程度,改善消極的心理情緒并且提高整體的護理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詹紅梅. 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 健康養生, 2020, 000(004):104.
[2]趙怡. 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飲食科學:下半月, 2020(3):1.
[3]趙永靖. 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飲食保健, 2019, 6(028):230.F228E275-FEC3-4481-8D06-BF0C8A05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