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護學生護患溝通技能培訓中開展學生標準化病人(SSP)的效果。方法:選擇2020級三年制護理學生90名進行研究,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名。對照組采取和真實患者進行護患溝通訓練,觀察組采取SSP進行護患溝通技能訓練。比較兩組學生護患溝通技能考核得分與學生對教學質量滿意率。結果:觀察組學生護患溝通技能考核得分與對教學質量滿意率更高,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護學生護患溝通技能培訓中應用SSP,可提高學生的護患溝通技能考核評分,同時提升他們對教學質量滿意程度,值得應用。
關鍵詞:護患溝通技能;學生標準化病人;教學質量
當下,護患糾紛不斷出現,而人們對自身的維權意識提高,也一定程度上為醫院護患關系的構建提出了挑戰。和諧的護患關系不僅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醫療服務有序開展的重要條件[1]。對于醫院醫護人員而言,除了要有良好的醫療護理水平,也要有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從既往報道看出,我國大部分醫學院開設的護患溝通技能培訓課程較少,雖然近幾年重視程度提高,但關于護患溝通技能的培訓方法依舊在探索之中。本文就護理學生護患溝通技能培訓中開展學生標準化病人(SSP)的效果進行了探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級三年制護理學生90名進行研究,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名。對照組:男25名、女20名;年齡18~21歲,均值(20.02±0.43)歲。觀察組:男27名、女18名;年齡18~21歲,均值(20.11±0.33)歲。基線資料兩組學生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學生直接和真正的臨床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溝通,以此來培訓他們的護患溝通技能。觀察組則采取SSP方式來培訓學生的護患溝通技能,具體如下:(1)編寫SSP腳本:將教學要點與培訓目標作為指導,編寫護患溝通技能培訓腳本,主要內容有溝通地點、場景、SSP角色設定、溝通風格等情況,其中SSP角色設定需設置他們的一般情況、性格、家庭情況、行為及心理等。不同案例腳本中有意識地設置不同的障礙,便于模擬患者的心理情緒,如不合作、憤怒、敵視、焦慮、恐懼、抑郁等。腳本中盡可能體現護患交流細節,比如SSP模擬身份、表演時語氣與動作,以及必要的道具、化妝等。(2)SSP招募:在我院進行SSP志愿者招募,對象為2019級醫學專業學生,要求需具備這樣一些素質,比如有表演能力,可逼真表現患者語氣、表情、動作,忠于角色,每次表演盡量做到標準與一致;可精確與全面觀察護學生臨床行為,每次表演結束,可完整回憶學生表現,能面對面回饋意見及評估;體力與記憶力好;可靠、守時、有彈性。(3)SSP在護患溝通中的應用:交由2名教師完成指導,每周1次,共計16周。以小班課培訓的方式,將45名學生分為6組(每組9名)。每次培訓時,不同時段交由不同的學生輪流作為主問者,和SSP完成交流。SSP嚴格均腳本模擬各類情境,訓練學生交流與溝通技能。訓練結束,SSP對學生表現回饋詳細的意見,指出存在的不當與遺漏之處,促使學生知曉自己的問題。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學生護患溝通技能考核得分與學生對教學質量滿意率,其中護患溝通技能考核得分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考核成績越好;教學質量滿意率采取滿意度問卷調查,滿分100分,90分以上為滿意、70-90分為尚可、不足70分為不滿意,教學質量滿意率=(滿意+尚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軟件為SPSS22.0,計數資料%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 表示、t檢驗, 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學生護患溝通技能考核得分比較
觀察組學生護患溝通技能考核得分為88.28±5.73分,對照組則為80.29±6.43分,觀察組考核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t=3.234,P<0.05)。
2.2 學生對教學質量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學生對教學質量滿意率更高,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國民自我保護意識的提升,護患關系也逐漸緊張,而護患關系不和諧的主要因素就是護患間缺乏良好的溝通[2]。良好的護患溝通是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基礎,也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與減少護療事故的前提[3]。醫學生即將成醫療服務主力軍,處理好護患關系是他們的必修課,也是未來職業生涯中重要的環節。為此,做好護理學生護患溝通技能的培養十分必要。本次就護學生90名進行研究,對照組采取和真實患者進行護患溝通訓練,觀察組采取SSP進行護患溝通技能訓練,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護患溝通技能考核得分與對教學質量滿意率更高,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SSP也叫病人指導者或模擬病人,指的是從事非護技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經培訓,根據培訓劇本盡最大可能地模仿患者的特征、特有態度、精神感情等,目的在于逼真、恒定地復制真實臨床情況,從而在護學教學中發揮扮演者、評估者、教學指導者等功效。SSP作為教學媒介在護學院逐漸開展起來,在問診、查體、技能操作等教學與考核中均有應用。與傳統教學比較,這種模式可重復利用同一個SP,克服真正患者的不合作,緩解了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接受過回饋訓練的SP會對學生表現及時回饋與評估,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4]。綜上,護學生護患溝通技能培訓中應用SSP,可提高學生的護患溝通技能考核評分,同時提升他們對教學質量滿意程度,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鄧曦,譚家媚,潘淑媛. 使用"標準化病人"、"標準化家屬"教學模型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的應用研究[J]. 沈陽醫學院學報,2019,21(5):486-488.
[2] 殷霽虹,陳咸川. 標準化病人對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研究[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20):32-33.
[3] 涂長玲,王羽豐,江波,等. 標準化病人在腫瘤專業醫學生醫患溝通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 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7):160-161.
[4] 廖長艷. 學生標準化病人在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21,7(20):76-77.
作者簡介:鐘祖連(1989-8)女,漢族,云南騰沖人,本科,德宏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