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建紅

摘要:目的:研究于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應用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的價值。方法:選取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88例(2020年4月-2021年4月),分組方式為隨機分組,對照組(44例,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44例,應用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對比兩組護理前后腎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結果:護理后,兩組腎功能指標改善,相比對照組,觀察組Scr、BUN等更低(P<0.05)。護理后,相較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更高(P<0.05)。結論:于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應用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發揮理想效果,可改善患者腎功能及生活質量,推廣可行性較高。
關鍵詞: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血液透析;干預價值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病臨床主要治療方式,此方式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痛苦,但此種治療方式存在較長的治療周期,并且受文化水平、知識領域等方面限制,大部分患者及患者對疾病、治療方法與護理方式等均缺乏足夠認知,患者預后效果不佳。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是新型護理模式的一種,此模式以患者實際狀況為依據,針對性制定護理措施,可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1]。本次研究對血液透析患者應用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的效果做對比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88例(2020年4月-2021年4月),分組方式為隨機分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男:女為26:18,年齡57-78(67.29±2.78)歲。觀察組男:女為27:17,年齡56-79(67.38±2.81)歲。兩組一般資料基本相同(P>0.05),可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
應用常規護理,包含對癥護理、健康宣教等。
1.2.2觀察組
應用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具體如下:(1)一對一交流:護理人員1對1與患者交流,于交流中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習慣、病情變化情況及個性特征等,對患者展開綜合評估,并以患者實際狀況為依據,針對性制定護理方案。(2)并發癥干預:血液透析治療復雜性較高、治療時間較長,因此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并做好并發癥預防工作,叮囑患者按時返院復查,防止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3)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科學作息,要盡量避免過度勞累,防止患者產生抵觸治療等不良情緒。(4)依據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積極展開各項基礎工作,如及時清掃病房環境、按時消毒、監測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等,并依據患者經濟、家庭等因素針對性調整患者生活及飲食習慣。
1.3觀察指標
測量對比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包含Scr(血清肌酐)、BUN(尿素氮);使用QOL(生活質量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10分滿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正相關。
1.4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24.0統計分析,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護理前后腎功能指標
護理前,兩組腎功能指標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兩組腎功能指標改善,相比對照組,觀察組Scr、BUN等更低(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相較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其已成為臨床終末期腎病臨床治療的主要方式的一種,此技術可使患者生存時間得以有效延長,改善患者生存質量[2]。與此同時,血液透析也存在諸多缺點,較為突出的有創傷性過大、存在較高的并發癥發生風險等。血液透析目的是將患者血液中的毒性成分清除,但患者實際治療期間若缺乏有效護理,會提高血源性感染發生風險,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嚴重影響。近些年,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逐漸被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護理工作中,并且獲得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3]。
研究顯示,護理后,相比對照組,觀察組腎功能指標更優,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說明對血液透析患者應用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可改善患者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期間,應用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腎功能以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余念.探討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07):130+143.
[2]喬德紅,張勤聰,康云勤.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對腎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05):47-50.
[3]陸麗娜,陳霄,范良月,等.血透患者通過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3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