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玲
【摘要】目的:觀察整體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負性情緒影響。方法:選取我院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76例(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隨機分為整體護理的觀察組(38例)與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38例),觀察患者負性情緒、心肌缺血發(fā)作情況及心電監(jiān)護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AS、SDS評分低,心肌缺血發(fā)作次數(shù)及持續(xù)時間少,ST段壓低減少次數(shù)多,下移減少量高,P<0.05。結論:給予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整體護理,能減輕患者負性情緒,促進病情改善,值得借鑒。
【關鍵詞】整體護理;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負性情緒
無痛性心肌缺血是一種隱匿性冠心病,對患者身心影響較大,并且該病主要患病人群為老年人,患者發(fā)病后不會出現(xiàn)心絞痛、胸痛等癥狀,進而無法引起人們重視,但是患者存在心肌梗死的風險,還會嚴重損傷其心臟功能。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老年患者存在特殊性,身心狀態(tài)不佳,影響其配合度,因此,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本研究選取我院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76例,觀察整體護理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選取我院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76例,隨機分為2組,各38例。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62至79(70.32±4.81)歲,觀察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61至79(70.75±4.37)歲。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指導用藥,定期巡視,進行口頭教育等。
觀察組:①老年患者對無痛性心肌缺血認知不高,進而存在恐懼心理,且無法積極配合治療。因此,需進行無痛性心肌缺血知識教育,可通過口頭講解、視頻播放等方式進行,提高患者認知,并且說明相關護理要點,減少不必要的擔心,提升配合度。②重視患者心理活動,對其內心真實想法進行了解,并且對患者進行良性引導,如心理暗示等,減輕其負性情緒,增強治療信心。③患者疼痛癥狀并不明顯,需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觀察心電變化,病情較重者做好各項搶救措施,增加巡視次數(shù),密切關注各生命指征的變化。④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運動方案,可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但是在此過程中叮囑患者控制活動量,不能過度勞累。⑤飲食方面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飲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低鹽食物為主,并且對患者排便情況進行觀察。
1.3觀察指標
負性情緒: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越低越好;心肌缺血發(fā)作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心電監(jiān)護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0.0,計量資料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n,%,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負性情緒對比
觀察組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心肌缺血發(fā)作情況對比
觀察組心肌缺血發(fā)作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心電監(jiān)護情況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T段壓低減少次數(shù)多,下移減少量高,P<0.05,見表3。
3討論
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其致病原因較為復雜,很多患者在疾病發(fā)病后不能察覺,無法引起重視,導致嚴重的后果。對于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而言,治療的同時加強臨床護理具有重要意義。整體護理臨床應用較多,其有效提升了護理內容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及科學性,能對患者進行多個方面的綜合護理,應用效果較好。將其應用于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加強疾病知識宣教,使患者認識危險因素,提高對疾病的認知,減輕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同時,重視患者不良心理的疏導,了解其內心想法以及患者存在的具體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干預,能減輕負性情緒,使其心理狀態(tài)得以改善。加強病房巡視,能優(yōu)化患者病情監(jiān)護,了解病情變化情況,能及時處理不良情況。重視患者運動、飲食的指導,能保證其營養(yǎng)健康,且增強體質,加快身體康復速度。
所以,給予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整體護理,能減輕患者負性情緒,促進病情改善,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琴,徐英.強化臨床護理對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8,15(5):212-214.
[2]郭鳳仙.對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應用整體護理的效果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z1):436-437.
[3]崔萍,李敏,雷永琴.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及心力衰竭因子的影響分析[J].貴州醫(yī)藥,2020,44(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