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亞
(西安唐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在當今國內外部經濟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企業經營發展遇到的風險隨之增加,財務風險的爆發給企業帶來的不可預估的經濟損失。對體量大的公司來說,其風險抗壓能力較好,大概率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度過,而對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來說財務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極有可能導致企業走向破產的結局。而當前各行各業的企業在財務風險控制工作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包括風險控制意識薄弱、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不完善、財務審計監督不到位、投資決策隨意性大并且決策不科學等,這些問題的存在表明了這些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的水平仍然不高,風險防范能力較低。財務風險管理上的漏洞缺陷隨時有可能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因此,任何一個企業都應該重視財務風險控制。為了讓企業進一步加強財務風險控制,讓企業可以有效的規避財務風險,保障企業運營活動正常開展,在復雜又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得以實現穩定發展。本文探討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相關問題,并且提出有效的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措施建議。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受到內外部各種難以預料的因素的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導致企業有承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企業財務風險按其來源可以劃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存貨管理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按財務風險的是否可控可以劃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一般來說,外部因素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因素。企業運行的外部環境受到宏觀經濟政策、利率、物價等因素的變化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也與之息息相關。二是行業背景因素。企業所在的行業、行業所處的生命發展周期也會對企業的經營以及財務風險水平有較大的影響。內部因素是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根本因素,無數企業經營破產倒閉的事實表明,大部分企業發生嚴重的財務風險事故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內因。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企業自身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財務風險控制體系、投資決策水平、內部控制水平、資本結構情況以及內部審計監督。
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是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運用有關信息和特定手段策略,對企業的財務活動施加影響或者進行一定的調節,以實現既定的經營目標,并且有效地規避風險的發生。
財務風險的控制包括財務活動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反饋。事前控制主要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制度體系來防范風險的發生;事中控制是對財務活動進行中的監督控制,預防實際情況與目標產生較大的偏差,及時采取手段消除偏差,避免風險產生;事后反饋是對實際完成情況與計劃目標進行分析,以調整下一階段的財務活動及財務計劃。
當前,很多企業并沒有建立起企業全員擁有財務風險控制的意識基礎,尤其是財務相關工作人員。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意識薄弱與企業領導的重視程度有很大的關系。由于有的企業領導只關心經營業績,把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銷售業績上,而沒有給予企業的內部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中的風險控制方面足夠的重視,導致企業人員沒有充分的風險意識。加上企業財務人員自身沒有充分的財務風險控制意識,對財務風險控制工作的重視也不夠,日常工作中對已經建立的風險控制流程執行隨意性大,不嚴格遵守財務風險控制制度;而且對財務風險的了解還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次,沒有能夠及時識別財務風險指標的預警,導致財務風險發生時應付不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還有的企業決策管理者對財務風險指標認識不足,為了提高產品的銷售額,允許銷售人員采取較為放松的賒銷策略,導致后期很多應收賬款難以回收,產生大量的壞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
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保障企業資金財產安全、提高財務信息質量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國國內大多數企業現有的內部控制實施有效性不高,沒有充分地起到以上所提到的積極作用。首先,控制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基調,但是很多企業的現狀是仍然缺乏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基礎,企業的治理層和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及重視程度還不夠,以至于下級員工也沒有嚴格遵守內部控制制度規范。一些較大型的企業組建了董事會和監事會,但是實際工作中監事會在檢查財務會計工作時不一定能夠發揮監督作用,尤其是對某些高管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謀私利、濫用職權、指使財務人員舞弊等行為,很多高管為了達到既定的業績目標,不惜在財務上弄虛作假,虛增利潤,蒙蔽治理層。監督不到位的情況必然為企業未來埋下巨大的財務風險隱患。除了內部控制環境的缺陷,還有內部審計乏力、風險評估系統不完善、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導致信息不暢通等問題。總體來說,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仍然還有不少缺陷和形式主義的問題,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查漏補缺及改善,才能使內部控制發揮積極作用,降低財務風險。
財務信息數據的準確性、財務分析報告的質量對企業的經營決策非常關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投資項目的成敗。但是,很多企業還沒有重視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在財務工作中運用的財務系統還是版本比較低級的,財務人員只能夠做簡單的財務會計賬務處理和簡單的幾個基礎財務指標的分析模型,這樣呈現的財務報告價值比較低,能夠給予企業決策層在擴大經營發展決策中提供的支持信息明顯是不足夠的。在企業自身的財務報告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作出的每一項投資經營決策都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而一旦重要的決策失誤,必然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讓企業承受不少的經濟壓力。而且,在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的情況下,企業財務人員使用低端的系統不能夠及時準確地跟蹤企業經營項目的資金流動軌跡,不能做好資金成本的控制,不能掌握準確的資金流向,項目資金極有可能被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轉移貪污,不利于保證資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率,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隱患。
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消除的,因此,為了防范風險,必須要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但是,在實際中,很多企業應對財務風險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沒有真正的執行到位,導致不能及時規避財務風險。比如,在把握企業的財務結構上,很多規模較大的企業常運用的財務杠桿工具存在不合理的情況,過度舉債來實現擴大經營發展是具有很大的風險性的,由于有的企業沒有控制好財務杠桿,當企業重要項目出現問題時,財務杠桿的負作用將大大增加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合理,企業的資金鏈出現問題必將給企業帶來嚴重的償債壓力,重要項目將不能持續進行,極有可能導致投資失敗,投入的大量資金難以收回,財務風險的爆發將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還有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水平效果差,全面預算執行不到位,對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收支項目控制效果不理想,難以實現對企業現金流量的控制,影響到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效果。
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仍然還沒有組建起完善的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些已經有了內部審計部門的企業也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內部審計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領導沒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在內審工作上不嚴格遵守相關的審計標準,不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更多的考慮人情關系、考慮利益交換;在領導帶領的審計標準下,下屬的普通審計人員也不敢提出不同意見,審計過程中執行的力度弱;而且有的企業的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專業能力水平低,沒有充足的審計經驗和知識,在審計過程中沒有能夠準確發現問題,沒有能夠對財務風險隱患做出警示提醒,即使提出了審計整改意見也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導致財務風險發生時不能及時應對。此外,審計監督后的整改落實也是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企業部門對待審計整改意見不積極,態度敷衍,互相推脫責任,最后整改的效果非常不理想。由于企業各部門不能及時落實審計整改要求,沒有真正的糾正存在的問題,下一個周期的審計依然還會存在很多需要整改的現象。因此,企業的內部審計監督職能能夠發揮的監督作用有限,能夠起到的防范和預警財務風險的水平也有限。
投資風險是企業財務風險的一大類,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不斷對內對外進行投資。對于投資周期長、投資金額大,其未來能夠取得的投資報酬可能比較高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風險性的項目,與投資周期較短但是獲利低的項目之中,在企業資金一定的情況下,企業決策者要在投資哪一類項目中做選擇與決策者與企業的投資戰略有關。影響到投資決策失誤的因素很多,例如,投資過程中用到的重要參考資料質量,有的企業自身提供的財務報告信息真實性低以及對備選的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報告質量可靠性低會影響到決策者的投資決定。還有決策者的投資知識儲備比較低、決策過程不嚴謹、決策流程少等等都是決策失誤的影響因素。還有的企業擴張比較急,在企業實力及對市場評估不充分的前提下過早開展多元化經營,導致投資的其他業務頻繁出現投資收益率低甚至虧損的情況。這些都與企業的投資決策體系不嚴謹有很大的關系。
風險意識是風險防范的重要前提。為了保證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執行,企業需要培養全員財務風險控制意識。企業領導要對財務風險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認識到財務風險控制的重要性,鼓勵相關部門組織做好財務風險的宣傳,讓全員對財務風險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自覺樹立起風險控制意識,才能讓各部門員工在日常工作細節中關注風險點,認真對待一切細節,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對于財務管理人員,要注重提高其對財務風險的預測、識別、判斷能力,能夠在日常的財務工作中通過財務分析工具準確預測財務風險,并且針對風險點及時向有關部門的負責人提出風險預警,還要能夠提出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及時準確地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比如針對銷售部門的賒銷策略,要制定一個合理的賒銷比例,可以結合客戶信用等級情況來制定,從而降低應收賬款變成壞賬的比例,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概率。
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是幫助企業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現實中很多企業經營成功的案例均表明,內部控制在現代企業中發揮出越來越多的積極作用,包括提高企業財務信息質量、防止財務舞弊、保障企業資金安全、降低財務風險、提高經營效率等。因此,為了更好的進行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降低財務風險,企業必須要完善當前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企業要做好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樹立全員內部控制意識,合理設置治理結構和組織機構,科學分配權力和責任,實現企業內部組織機構之間的互相制衡,互相監督,防止企業高管舞弊現象。同時,還要完善風險評估機制,聘請專業的風險評估專家,提高每一次的風險評估報告質量水平;完善相關的制度;完善信息溝通渠道,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暢通。
在信息化時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需要不斷提升,不能滿足于基礎的財務會計處理工作,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工具實現高水平的財務管理。企業要積極升級財務部門的信息化系統平臺,讓財務人員能夠使用先進的系統工具對企業經營中的各項財務數據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通過各種分析模型提前發現隱藏的財務風險隱患問題,并且將潛在的風險問題溝通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傳遞到相應的部門,提醒相應的部門負責人重視風險指標,采取措施防范風險的發生,可以有效的規避財務風險。提高財務信息化水平有利于監控企業項目資金的流向,提高資金利用的透明度,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
企業要實現有效的財務風險控制,就必須加大對各項控制環節的執行力度。要控制企業的資本結構,保持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的占比合理,使資產負債率在安全水平線上。對財務杠桿的使用要謹慎,可以適度負債,最大化降低資金成本,實現最優的資本結構,有利于降低償債風險,降低籌資風險。對于企業的現金流量,需要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加強全面預算的執行力度,提高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水平,實現對企業現金流量的良好控制,有利于保障企業運營中擁有穩定的現金流,降低流動性風險的發生概率。
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需要審計監督有效發揮作用。企業必須要重視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審計人員的專業性與職業素養,才能保證內部審計監督工作得以有效開展。企業領導要重視內部審計工作,重視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要制定相應的制度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為審計人員嚴格執行審計排除一切干擾因素。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在審計工作中嚴格執行審計標準,明確審計目的,根據審計結果能夠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見。同時要求各部門認真落實審計的整改要求,對整改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從而有助于企業各部門不斷完善工作,能夠及時解決不足問題,有利于提高防范風險能力。
企業的每一項投資決策都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決定意義,正確的投資決策可以幫助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從而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錯誤的投資決策將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阻礙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步伐。因此,企業必須嚴肅對待每一次的投資決策,要建立起科學的投資決策體系,在決策前后都必須謹慎。比如對每一次的投資項目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分析,全面獲取有關項目的各項信息;要求決策層提高自身的投資眼光,有足夠的投資風險意識。此外,企業要謹慎開啟多元化經營戰略,始終把企業的主營業務放在核心地位,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資風險。
總而言之,企業要實現穩定經營發展目標,就必須要重視財務風險控制,要樹立全員風險意識,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加強各項風險控制措施的執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