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紅
中國石化以美好生活為使命,以建設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企業為企業理念,以“以人為本、負責任、誠信、精細、創新、共贏”為核心價值觀,以“嚴謹、細致、真實”為企業作風。企業文化促進企業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促進企業退休服務管理部門提升工作水平,推動企業退休服務形成品牌效應。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必須關注和照顧退休人員,做好新時期的退休人員管理工作。這說明黨中央高度重視離退休職工的管理,離退休職工的管理和服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退休職工作為一個特殊的企業群體,為企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企業有義務和責任照顧好離退休職工,關心他們的思想,保障他們的生命。做好企業離退休職工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對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退休管理服務的難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退休人員不斷增多。伴隨我國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口老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企業退休人員的數量逐年增多,社會和企業相關的老年活動中心和活動場所設施的投入卻發展緩慢,不能有效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二是企業退休人員生活中存在著分散的心理和家庭因素。許多退休人員退休后居住在不同的生活區域,這給他們的管理、服務、組織等帶來了不便。再加上許多離退休人員已進入高齡高危“雙高”階段,身邊沒有人照顧,這增多了離退休職工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孤獨感,從而誘發了多種老年疾病,無形中增多了企業退休管理工作的難度。三是養老管理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還存在一些問題。近年來,盡管許多企業不斷完善退休管理和服務工作,改善了退休管理和服務的形象,但仍有一些企業沒有認識到退休管理的重要性,思想和工作非常消極,沒有專門的退休人員管理部門,也沒有專門的退休工作隊伍。他們在工作中也缺乏創造性,不能滿足企業對退休工作的需要,不關心或主動照顧退休人員,工作方法相對簡單不夠靈活,不采納退休人員的意見和要求,造成退休人員與企業之間的矛盾,導致企業退休管理服務效果并不明顯,服務滿意率低。
企業文化是無形的,它的凝聚作用、激勵作用、引導作用、約束作用需要通過職工的行為表現出來。企業文化對員工行為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周期上。員工離職和業余時間的行為反映了企業文化的品牌特征和企業文化與員工行為的深度融合。國有企業無論是否自覺意識到這一點,通常都會組織離退休人員參加各種活動,特別是參觀和體驗企業建設的新成果。其實,這就是要繼續保持對企業員工的身份認同,繼續關心自己對企業的感受。為什么日本的經濟騰飛,強調公司是員工工作和生活的家園,和公司的命運息息相關,終身關心員工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將離退休人員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視野,是對現行做法的肯定,對企業文化建設具有幫助作用。
一般認為,企業文化包括硬文化,例如工廠外觀、機器設備,以及軟文化,例如各種行為守則、價值觀、員工素質及優良傳統等。企業文化建設需要圍繞軟硬文化兩個方面建設。國有企業也在這兩個領域為退休職工的工作做出努力,不斷進行投資,建立和完善退休職工的活動場所和制度,開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成立各種興趣協會或愛好小組,組織退休同志體檢、旅游和參觀,分享企業發展成果。尊重和愛護離退休職工是國有企業的優良傳統。這是國有企業區別于其他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這種企業文化是國有企業重要內容。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系統建設和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老同志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可以發揮更多的潛移默化作用。充分發揮離退休職工的政治、經驗、威望、知識、時間等方面的優勢,依靠離退休職工傳播企業精神,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既是老同志“寶貴財富”和“重要資源”作用的重要體現,也對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企業文化對企業職工思想起到塑造作用,思想政治文化建設推動老年工作。企業文化是基礎,思想文化提升是結果和目標。作為一家國有企業,兩者更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優秀的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思想和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國有企業退休同志有很強的組織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是一個優良傳統,退休職工是最講政治和最聽黨安排的群體。在這種傳統文化影響下,為退休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企業文化的本質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管理理念,如“尊重人才,與人才共同成長”、誠信等。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建設活動,為退休職工群體開展正能量活動打造了良好載體和正能量平臺。繼續開展正能量活動,以正能量為價值取向,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是中共中央機關發布的第三號文件的最大特色,也是新時期養老工作的重要內容。正能量活動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不僅豐富了正能量活動的內容,而且有助于開展企業文化的各方面建設。
企業文化注重以人為本,尊重個人,做好退休服務工作需要尊重奉獻精神,對不同群體準確服務。做好一個優秀企業文化,對開展好退休服務工作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中國發展史是一部承載著光榮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這是一個光榮的傳統,人們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革命時期的“二七精神”,國民經濟復蘇時期的“鐵牛精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時期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新時期的負責、爭第一、特別勤奮、奮斗、搶險救災精神等。這些精神體現在對離退休群體服務工作中,就是按照新時期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離退休工作的政治性質,即從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角度,做好敬重、尊重、深情的對待離退休干部工作;也就是說,要針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認識到在搞好物質生活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滿足精神需要和促進身體健康的轉變,要更加注重向心理服務、向個體服務、由傳統服務機制和手段向多種措施的轉變。
傳統的企業文化是以在職人員為中心的,這與企業文化的流入來源有關。而企業文化在我國發展過程中,不斷傳承和發展,離不開這些退休職工默默的工作,離不開我們肥沃的土壤,離不開我國傳統文化的基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獨特的企業文化,有自己的傳統文化的品牌。在實踐中,將退休工作的價值取向不斷延伸到企業文化建設中,對企業自身獨特的企業文化的形成起到推動的作用。
企業文化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企業理念的有效傳播,價值體系的共享,以及員工對企業文化的有效參與。一般企業建立了內部網絡、報紙、論壇、宣傳陣地等暢通多樣的溝通渠道,并利用這些渠道定期對員工進行教育和培訓。此外,企業還有自己的項目特色,例如“上崗第一課”活動。每年,青年工人上崗時,大多數老同志都采取積極行動,給青年工人上了“上崗第一課”。用一個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生動的案例,講述了退休前一段段輝煌的歷史,為青年職工導航,回答人生問題,少走彎路,用老一輩的感情激勵新職工愛崗愛崗,不忘初心,繼承使命。
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指出,對文化因素的影響不能漠視,這不僅反映在“百年老店”本身構成歷史文化景觀這一事實上,“世紀企業”的形成必須建立在獨特的企業文化基礎之上。沒有把企業文化當作精神源泉的企業,將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很難成為一個長期發展的企業,不會變得更加強大,做一個長期的“百年老字號”。這已成為現代企業追求的目標。企業文化的本質就是塑造人,需要特定的人來表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幾代人的傳承。重視和做好退休工作,就是對企業文化的繼承。我們國企歷來重視離退休職工是寶貴財富和重要資源的積極作用,鼓勵老職工做好“幫帶”工作。“助人為樂”不僅是對技術、知識的傳承,也是對工作的熱愛、對工作的感悟,更是對企業文化特色的培育。通過這種活動,使養老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得到了很好的結合。
總之,面對不斷壯大的離退休人員隊伍和社會老齡化的新情況,企業要堅持企業文化理念,把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落到實處,對企業離退休人員要做好精細管理和優質服務工作,做到勇于創新、家庭管理、敬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