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中華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承和發展,為中國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精神支撐和智力支持。作為司法類高等職業院校,肩負著為司法工作培養新時代合格專業人才的重任,在現代教育五個維度評價改革中,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應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指標。因此,司法院校必須重視中華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等人文素質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從而在警官院校形成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提升課程思政效果。
中華傳統文化在警官學院校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選修課,就目前看,各類警官院校對開設傳統文化選修課不夠重視,多數警官院校對傳統文化課程設置沒有深入的研究,更沒有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明確課時要求,授課帶有明顯的隨意性。本年度,我們為了真實了解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需求,下發了調研問卷,在我院19 級刑事執行、心理測量與矯正技術、20 級司法信息安全等班級進行了深入調研,從調研情況梳理分析發現,警官學院學生對傳統文化認知存在如下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警院學生對學習傳統文化的意義認識不清,在我們調研問卷中,只有33%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學習是有必要的事情,對自身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有近40%的同學抱無所謂態度,認為學不學傳統文化對自己沒有多大影響;甚至有近5%的同學認為傳統文化學習沒有必要。半數以上的同學認為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僅僅在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質上。
在司法院校中,大多數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未系統學習過傳統文化知識,對傳統文化內容及精髓更無法全面的認識,大多數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是通過中學時代語文教學課本涉及的簡要內容獲取的,還有些學生是通過各類媒體、書報、網絡等渠道碎片化介紹了解的,對其中精髓沒有思考和把握,無法理解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層次內涵對個人發展乃至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
調查中發現,雖然大部分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性,也意識到自身人文素質的缺乏,卻不愿意花時間去學習傳統文化。多數學生在校學習呈現出強烈著實用性與功利性,警察類專業課和警務工作需求的技能課成績的提高,也為其未來找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籌碼。他們未來理想工作主要是從事監獄獄警和公務員崗位,職業技能需求成為學生學習關注的熱點。因而,學生的課余時間幾乎全部用來進行專業課學習以及學習英語和計算機,公務員考試必備的知識,學業壓力及就業壓力成為多數學生學習主要興奮點,而傳統文化的學習似乎與就業無明顯的利害相關性,因而,有些學生對此不認同傳統文化的意義與價值,學習興趣不濃,鉆研不夠。
司法警官院校是培養監獄勞教管理人才的院校,長期以來,教育教學呈現重視法律及獄警等專業知識,忽視共同課現象。在人才培養方案上及學院辦學主導思想上,一直存在法律及相關專業的投入多,基礎類課程少,傳統文化的課程提及不足,計劃及研究重視不夠,更談不上傳統文化和課程思政有效融合,用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司法警官院校的教師,特別是司法專業教師,主要是法律專業及監獄管理等與監獄工作有關專業畢業的教師,他們對法律及獄警專業知識有較為深刻的研究,學院管理人員也是本校畢業的學生及學習過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居多,學院共同課的老師長期從事的是基礎學科,如應用寫作實訓,思政課,外語課,警務訓練等課程,平時沒有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學習,多數老師對傳統文化理解源于興趣,根據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獲得一些碎片化的材料,沒有形成系統知識鏈條,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入研究不足。因而,警官院校開設的傳統文化選修課少而單一,我院僅僅局限在幾堂文學選修課上,授課教師業只對傳統文化某一專題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課程設計的趣味性嚴重缺失,授課現狀也主要是教師在唱獨角戲,學生沒有參與的積極性,這種課堂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情緒,影響教學質量,而這樣的教學現狀基本是現在警官院校傳統文化教學課堂中的常態。
傳統文化知識、文化常識、經典文學等書籍閱讀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讓學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還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人生觀及世界觀,影響到一個人對社會現象的認知,影響到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及做事為人格局,甚至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專業提升及生命的質量。但警官院校的學生對于古典文學類等傳統文化的書籍閱讀,參與傳統文化相關活動較少,更沒有意識到他們傳統文化方面知識缺失對人生的影響。加之,學院開設的傳統文化選修課原本較少,學生文學選修課并不重視,傳統文化選修課沒有能夠在司法警官院校發揮其沿承國學文化、教化育人、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作用。
警官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是學院課程建設的依據,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中,要將傳統文化課的開設融入各個專業建設方案中,適應司法專業實戰一體化需求,緊抓“把住關鍵、精準用力、順勢而為”的教學訓練要求。積極研究謀劃,要鼓勵學生開出需求清單,鼓勵教師發揮各自所長。綜合考慮,構建門類豐富、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專業課程及基礎課的課堂,加之傳統文化素養內容,利用多方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整體文化氛圍。只有人才培養方案中認真設定清晰,保持課程的相對穩定性,教師才能在課堂中,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充分整合利用教學資源,制定有關的教學計劃,不斷優化課程思路,形成精品課程系列。
利用傳統文化課堂傳播,也是專業課課程思政的重要手段。教學模式是多模態的,搜集相關文字、圖片、視頻資料,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更多直觀的方式了解和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制作精美的課件,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授。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報考公務員考試的崗位心理需求,在申論等選修課中,恰當地尋找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結合點,并在多種教學模式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情景化、交際化、生活化。教師還可將生活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和精髓充分挖掘出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從《論語》《老子》《莊子》等思想中,挖掘出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然后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討論談認識,讓學生將所學傳統文化思想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交際中、工作中。專業課教學,教師可以在授課中,結合課程思政的內容,通過對各類有價值的傳統文化文章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如老子的智慧對國外企業的影響,中國傳統禮俗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等,讓學生真正從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體現其實際價值。
每學期都要有計劃的豐富傳統文化類選修課,選修課程體系不僅應包含完整的選修課程門類,還應納入傳統文化講座、傳統文化講學等課程方式。積極動員教授、名師舉辦人文講座,邀請知名人文學者、社會名流做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定期來校講學,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傳統文化類選修課程的品質和吸引力。傳統文化選修課考核方式應靈活多樣,以減少對學生記憶性知識,增加課堂參與環節在考核中的比重。還可采用課程論文、專題討論發言、主題演講、辯論賽、情景劇、知識競賽等考核方式,使其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僅僅利用課堂進行中華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是不夠的,拓展教學實踐活動是實現教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效結合的途徑之一。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教學實踐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理解,而且隨著實踐活動,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推動作用。因此,在校園實踐活動中適當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在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漢字書寫大賽、一二·九愛國詩歌朗誦比賽等實踐活動,倡導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院、文化遺址、紀念碑等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場所,開展主題突出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切身感受歷史文化中所蘊藏的理想和信念。學校還可以利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開展學生集體包粽子、做月餅、包餃子、剪窗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容,更加深入了解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孝敬父母等傳統美德,在實踐中踐行中華美德。
校園文化宣傳工作是幫助學生了解和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為警官院校在文化宣傳提供更多的渠道。如可借助網絡媒介手段,通過線上和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融入警官校園文化建設中。警官院校還可以在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各平臺加入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可以是宣傳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也可以是關于傳統文化知識的內容,在官方平臺的宣傳下,學生能夠接觸更加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
總而言之,中華傳統文化在司法校園文化建設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從警校學生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能夠幫助學生鍛煉綜合素質,在參與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知識的魅力,幫助學生主動承擔起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因此,司法警官院校必須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途徑,打造高素質傳統文化教育師資團隊,創新校園文化宣傳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學生展示傳統文化的內涵。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中華傳統文化在司法警官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作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