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舒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副司長郭啟民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 萬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更好謀劃和推動新發展階段的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0 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推出一系列超常規、階段性的減負穩崗擴就業舉措。人社部數據顯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0 年全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86 萬人,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平均為5.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均低于預期控制目標,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就業穩定不僅有利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還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袁正表示。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表示,2021 年隨著經濟穩定恢復,就業將延續總體平穩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 月至5 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74 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52.2%。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隨著經濟穩定恢復,我國就業形勢總體改善。5 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4月份下降0.1 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0.9 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但疫情反復多變,高校畢業生即將集中進入就業市場,穩就業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張瑩表示。

為此,國家推出多項措施穩就業、保就業、提升就業質量。張瑩介紹,一是著力穩定就業崗位,繼續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擴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階段性穩崗政策惠及范圍,延長“以工帶訓”政策實施期限。二是著力拓寬就業渠道,完善創業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快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加強靈活就業人員公共就業服務和權益維護,進一步擴大就業空間。三是著力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健全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落實未就業畢業生實名服務,促進農民工外出務工和就近就地就業,加強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
“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將“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確定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重要內容。郭啟民認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經濟發展。加強經濟政策和就業政策協調,創新調控方法,實施有利于促進就業的財稅、金融、產業、貿易等宏觀政策,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使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成為對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郭啟民建議,充分調動群眾創業就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發揮民營經濟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此外,應為廣大勞動者提供更高技能的個性化服務,把技能培訓作為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