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
(濰坊市技師學院 山東·濰坊 261053)
“人才高消費”背景下,比對本科畢業生,高職畢業生這個群體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還沒有完全被社會所了解,整體社會競爭力不強,制約著高等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鑒于此,高職學校要從長遠角度,加強學生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并將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中,在做好學校管理與專業教學的同時,還要加強對高職生從業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高職畢業生能在就業、創業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從而在社會上立足,打破高職生畢業難的困境,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快速、健康、高質量發展。
現階段,我國高職學校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指導、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與摸索階段,比對社會經濟發展和高職生就業的需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為職業指導、創業教育缺乏實踐性、連貫性,學生還無法真正實現學有所用。以下是當前高職學校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1)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相對獨立。職業指導,顧名思義是對高職生未來就業與職業發展展開指導,創業教育則是為高職生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技能、方法等展開教學,兩者的對象、目的一致,都是面向高職生,旨在促進高職生順利就業,提高其社會就業的競爭力。然而,目前多數高職學校的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相對獨立,未有效面向高職生形成教育合力,職業指導內容停留在對就業形勢、就業政策的介紹上,創業教育也是停留在理論知識、技能講授上,對高職生職業判斷、選擇能力、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著力較少,并不契合當前高職生就業形勢的要求。
(2)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功能與內容單一。高職學校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最大的缺點,就在于其主要是面向當年的畢業生就業、創業展開的,開展創業教育、職業指導的時間局限于畢業生畢業前的某段時間內;內容停留在《職業指導課程》、《創新創業課程》講授、對創新創業、就業形勢進行一般介紹上,缺乏對創業教育、職業指導的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所以,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功能單一、內容停留在理論層次,未面向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存在的實際問題展開教學工作,以致于高職生對當前就業形勢、擇業現狀、創新創業實踐缺乏具體認識,難以有效緩解高職生面臨的就業難題。
(3)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方法、手段簡單。雖然,多數高職學校在組織體制中設立了專門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但這些機構并不能替代職業指導的職能,也無法有效地引領高職生進行創業實踐訓練。實際上,高職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機構,基本上和招生部門結合在一起,導致其工作重點聚焦于招生,受人力、觀念的影響,很少、很難會開展針對性的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正是由于機構與隊伍建設上存在問題,才會使得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的方法與手段過于簡單,習慣于沿用“灌輸”方法,如開展畢業生就業動員會或是通過課堂進行創業理念、創業實踐、擇業觀念的灌輸;未能針對學生個體特點開展專門咨詢或是有效指導活動;對人才需求變化趨勢以及區域經濟發展關注不足,使得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缺乏實效性、針對性。
從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以及市場人才需求層次來看,高職學校開展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既是為了克服高職畢業生就業難的困境,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又是為了滿足社會經濟、技術發展,加強高職生創業能力、社會就業競爭力,將高職生從以往的求職者打造成崗位創造者,從而使得高職生實現更高層次的就業。創新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主要具有以下作用:
(1)引領學生確定學習與人生目標,增強其創業精神與就業能力。當代大學生應具有這樣的意識:憑借知識、智慧與膽識去開創發揮個人所長的事業。上大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習知識與提升自身能力,更多地在于具備適應社會發展的本領,為自身踏上社會做好準備。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也就成為高職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高職學校既要在入學教育中,引領其了解上學的目的,結合學生的專業引導其確定學習目標與人生目標;又要在職業指導教育、思政教育以及創業教育中,加強他們對所學專業相應的行業、職業在社會中實際情況的了解,明白行業、職業對從業者知識、素質、技能的要求。從而,使得學生能根據自身特點,學會規劃職業生涯,喚醒創業意識,積極地學習求職就業與創業的知識、技能與方法。
(2)優化高職生的職業品質。職業品質包含了人的獨立性、堅韌性、適應性等。隨著市場中企業之間競爭趨于白熱化,各單位、企業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應在逐步提高,優化高職生的職業品質,在于增強高職生的從業能力、崗位適應性,讓高職生具有好強品質、競爭的觀念,以及拼搏進取的精神,從而在激烈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的開展,一是能強化高職生的奮斗精神與合作精神,引領高職生學會合作、良性競爭、善于共事;二是要促進高職生自我學習、自我調節、自我服務,有效地展開認為素質教育,將道德精神、熏陶與知識傳授結合起來,使得學生不斷地完善自我。
(3)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創業能力。職業能力包含了專業技術能力、社交溝通能力、信息接受與處理能力等,這些與學生從業密切相關。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業能力,在于通過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讓學生形成職業角色技能、掌握職業所需的綜合能力,使得學生在不斷學習與更新知識、實踐鍛煉中,具備適應社會發展變化所學的能力。高職學校開展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有利于塑造學生的人格個性,培養學生的情感與意識,了解更多的立業、敬業、創業事跡,從而樹立堅定的社會責任感、較強的創新創業意識,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創業之中,提升自身的就業、創業幾率。
(1)加強對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的總體安排。三年的高職學習生涯,高職學校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年級學習目標等,科學、系統地將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落實到各個學期之中,使得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能從學生一入校就開始,為高職生今后就業、創業奠定優良基礎。一年級學生剛剛進入高職,對高職學校感到無所適從,對未來學習生活缺乏認識與規劃,雖然選定了專業但不一定了解、熱愛。因而,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的安排,應從學生一入校就開始,以認識專業、熱愛專業;認識職業、規劃職業;認識創業、開展創業;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為指導思想,針對“全面認識自我、職業、社會”“為了職業發展、創業實踐對自身的知識、素質、能力要求”等問題,安排職業指導專職教師以及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分別進行指導與教育,從而使得學生能在三年高職學習過程中,明確學習方向,不斷地提高自身職業能力與創業能力,為就業、創業做好準備。
(2)以職業發展、創業為中心,開展必要的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創業是更高層次的就業,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重在讓學生能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創立意識,優化自身的創業品質、職業品質。因此,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應將重點放在就業形勢的認識、創業知識的學習、職業能力與創業能力的形成上,引領學生了解在激烈市場經濟大潮中,怎樣開辟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通過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發揮自身智慧、能力謀取職業,將職業規劃與創業作為自身求生存、求發展的必經之路。職業指導課的主要內容,應以“職業發展”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形勢介紹、面試求職技巧教育;創業教育課的主要內容,應以“創業”為中心,對學生展開必要的挫折教育,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教育以及人際關系教育。
(3)面向高職生就業難的現實,進行就業指導、創業實踐分析。目前,我國勞動就業制度以“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為主,雖然給了學生公平競爭的機會、擴展了就業渠道,但也增加了學校、學生的壓力。高職學校展開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要正視高職生在大學畢業生市場就業中處于劣勢地位的現實。除卻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創業觀,了解求職就業、創業時間的相關知識與技巧,以創業為目標,以求職、創業知識和技巧為手段,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當前高職畢業生就業形勢,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現實與立項之間的關系,掌握自謀職業、求職面試的一些技巧與途徑,基于當地經濟特點與自身實際,做出職業決策,從而適應社會、尋找職業位置。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對高職生的創業教育與職業指導,通過創業教育與職業指導實踐,培養高職生具有多方位的從業能力、自主創業能力,改變高職畢業生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處于劣勢的現狀,順應我國職業教育改革方向,使得高職畢業生成為求職者、工作崗位的創造者,讓高職畢業生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敢于應對挑戰與抓住機遇,成為社會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