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服裝職業學院 楊樂
服裝立體剪裁課程是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學習服裝立體剪裁的基礎知識,第二階段主要以個性拓展學習為主。
在服裝立體裁剪課程教學中采用個性化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通過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職業需求,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幫助其累積更多的實戰經驗,實現其專業能力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銜接。
服裝結構設計總共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平面裁剪和立體裁剪,是服裝設計專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立體裁剪具有較強的造型感和直觀性,可以讓學生快速入門。然而,當前的服裝立體裁剪課程設置存在著諸多不足,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1]。
首先,服裝立體裁剪專業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存在較強的獨立性,無法實現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在教學內容方面,部分高校的教學內容存在嚴重的滯后性,里面涉及的服裝款式過于陳舊與單一,不利于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
其次,任職教師通常具備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但由于其畢業之后直接入職教師崗位,期間過程缺乏經驗的累積,以致大多任職教師不具備豐富的一線實戰經驗及專業實戰能力。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通常是由學生操作,教師從旁觀摩及指導,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以致教學質量始終無法得到顯著提升。另外,對于院校外聘的企業導師,他們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都是具備較強的實戰經驗,但是對系統的教學方法和理論并不專業,以致在實際教學中難以完整地將個人技能敘述出來,不利于學生對專業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為了解決教師隊伍中的短板問題,眾多院校開始深刻的意識到“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鼓勵教師到企業生產第一線進行實踐鍛煉。這樣一來,教師可借助實踐鍛煉機會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同時還能對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和需求進行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以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然而事實上,教師在企業實踐過程中難以接觸和參與到企業的真實開發項目當中,從而導致實踐鍛煉變成了形式化的走過場。
最后,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也是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多以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場所的局限性有著很大關系。在后期款式制作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多以教材為主,講述的案例嚴重脫離了當前市場發展的軌道。教學方法的單一性無法充分彰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任職老師只是一味的向學生傳授知識,難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完成自主思考和探究,以致限制了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和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地發展與進步,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人才培養的標準和要求。在服裝立體剪裁課程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技能操作,應積極探索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個性化教學可以徹底解決當前服裝立體剪裁課程教學中的種種困境。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有著對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習有著不同的目標和訴求。一部分學生希望通過系統性、專業性的學習,在畢業之后能夠順利就業;一部分學生希望通過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在畢業之后創建自己的品牌或工作室。個性化教學可以結合學生不同的學習訴求,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另一方面,個性化的教學素材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促進自身實踐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提升[2]。
在服裝設計專業課程中,前導課程包括服裝設計基礎、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設計等內容,核心內容便是服裝立體剪裁課程,后續課程包括服裝設計專題、女裝設計等內容,由此可見,服裝立體裁剪課程在整個服裝設計專業課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服裝立體剪裁課程教學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學習服裝立體剪裁的基礎知識,包括日常裝的立體造型和制作、分割線和褶裥在衣身中的運用等內容,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雖然涉及比較廣泛,但便于學生快速入門,從最基本的知識點學起,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與訓練,可以讓學生對立體裁剪的方法及操作規范進行全面的掌握,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夯實的基礎;第二階段主要以個性拓展學習為主,根據學生的需求特點,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與其他組內成員共同完成具體款式的學習與制作。與服裝設計專業對口的職業有服裝制版師、服裝設計師、服裝品牌自主創業等,由于學生畢業之后不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社會閱歷,畢業之后只能從相關崗位的基層做起。為了能夠讓學生畢業之后能夠順利就業,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及就業崗位需求,將以上兩個教學階段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實現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銜接。
在服裝立體剪裁課程教學的第二階段,也就是個性化拓展階段,部分學生將進入服裝企業定為自身未來職業規劃的發展方向。在實踐訓練中,應結合學生的職業需求及企業生產需求,開展相關的課題設計和研究。在實際教學中,以案例教學為主要教學方法,以“雙導師”制為主要教學形式,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具體來說,由于任職教師大多缺乏豐富的實戰經驗,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院校可以聘請服裝企業技術人員擔當服裝立體裁剪課程的導師,讓學生對服裝設計從業人員的工作職責以及服裝企業對人員的考核標準進行全面的認知和了解,同時還應帶領學生熟悉和掌握服裝生產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3]。比如,在實際教學中,外聘導師根據自身現有的工作經驗,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及了解到顧客體型與標準人臺之間的差異性,之后對人臺進行補正,必要的情況下,還應根據當前教學需求對人臺進行重新定制,為課程教學高效開展做良好鋪墊。接下來,外聘導師根據真實案例對課程中的個性化項目任務進行合理布置。最后,由外聘導師對教學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在此過程中,校內任職教師帶領學生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并組織學生共同開發企業項目。如此一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均能得到充分體現,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這種產教融合教學方式既可以讓學生掌握了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能讓其全面了解和掌握服裝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及需求,為其畢業后能夠順利走向工作崗位或自主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服裝立體剪裁課程教學的第二階段,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及職業需求,加入到教師工作室或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創建自己的服裝工作室。這樣一來,學生的身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不再是被保護在象牙塔里無知無畏的孩子,而是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及發憤圖強的開創者,以便在畢業之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個人發展[4]。大學生在創業期間普遍存在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熱衷于對潮流服飾的追求和模仿,歸根結底在于學生的工作經驗比較匱乏以及缺乏自主創新意識。針對這種問題,在實際教學中,任職教師應采用自主學習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當前潮流服飾的結構樣式、色彩搭配和工藝細節等特點進行分析與討論,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服裝設計與制作。制作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技術、理論方面的問題等,這時教師不是針對學生面臨的問題給予其相應的指導,而是引導學生借助各種渠道搜索相關信息,自行解決各種問題,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和掌握。近年來,為了更好的滿足當代人才培養需求,大多院校開始逐漸重視獨立創業學院的建設,在創業學院中,學生需要完成學院規定學分的學習,要求每位學生至少獲得2個創新創業學分,這樣才能獲得畢業資格。基于此,大學生在創建工作室時,可嘗試改變以往團隊成員的組成模式,由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在運營過程中,通過借助不同專業的特點和優勢,有利于新創作思維的開創,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取得健康、長足的發展。另外,在服裝立體裁剪教學中,可以將創業學院的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其中,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水平,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使其利用自身掌握的全部知識完成各項實踐任務,促進其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為今后就業或創業積累寶貴的經驗。
綜上所述,由于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有著不同的目標與規劃,因而有著不同的學習訴求,在此情況下,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服裝立體裁剪課程作為服裝設計專業中的核心部分,在整個服裝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則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及企業發展需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積累各種實踐經驗,促使其畢業后順利走向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