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迅
(廈門藝術學校 福建·廈門 361000)
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重要學科,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為了解決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本文就如何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進行分析。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教師為了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理論知識與學習方法,一般會利用灌輸性的方式進行課堂活動,將課本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基礎內容,以灌輸的方式告訴學生,并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記憶學習。計算機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與運用能力要求較高,需要教育工作者創新教學方法,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實踐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意識。但是當前課堂教學中,理論灌輸式教學方法的運用,雖然是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但是無法提升學生實踐運用能力,保證課堂教學效果。若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仍以灌輸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活動,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效果,同時也會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產生影響,不利于學生信息素養培養。
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中職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也出現一些問題。首先: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學生只要掌握理論知識,且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就已經掌握了課本中所學的知識,形成了應用能力。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視“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沒有很好的將思政元素結合進教學過程中,因此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失去學習熱情?,F代教育中對學生學習的要求較高,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備知識運用能力,能夠利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以此滿足課堂教學要求。但是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過分重視學生的成績,忽略學生素質培養和情感培養,造成了教學培養目標與實際人才要求不符的情況。在中職計算機技術教學中,需要提升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并做好教學的改革,以此提升教育質量,培養符合新時代發展的人才。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學習差異較大,有的學生經過系統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力;有的學生則是并沒有認真學習過計算機知識,學習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大,導致課堂教學活動無法順利的開展。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就是職業院校為了擴大教學規模,降低招生標準,導致有學習基礎與無基礎的學生全部涌入同一專業學習中。因為此,致使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學生差異問題出現,無形中增加信息技術教學難度。該問題需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提升學生信息技術能力,促使學生共同成長。
在中職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改變以成績為主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能力、素質等全方位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態度,并養成主動探究學習的良好態度。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實施者,其思想觀念對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效果影響巨大。若仍以成績為主教學理念進行課堂教育活動,將會對學生的學習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不利于計算機教學活動開展。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升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視,并利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并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形成責任意識,學會利用此解決問題,以此提升教育工作質量,促使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在課堂活動中,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與認可,鼓勵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自主探究,運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問題,以此實現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促使學生學習能力提升。
例如,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計算機基本知識、微型計算機的安裝、微型計算機的選購這三部分內容進行探究,在自主探究學習中,了解計算機的發展史、應用領域、結構、安裝方式等。當學生探究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問道:同學們,結合自身的生活,你們認為計算機技術在現代生活中具有怎樣的作用?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分享,說出自己對計算機發展的認識。當學生討論結束后,對學生問道:你們認為我們應該如何使用網絡,對待互聯網。在學生討論中,教師可以滲透文明上網,道德上網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意識到網絡這把雙刃劍的優與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正確的網絡技術使用意識。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習與課堂互動,可以使學生對計算機產生正確的認識,形成科學的發展觀,并且靈活運用此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升教育工作質量。
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培養學生計算機知識理解與解決問題能力。首先,利用合作的方式進行課堂活動。在課堂教育工作中,將學生隨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方式進行討論學習,探究課本知識描述內容,以合作的方式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習效果。其次,利用實踐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活動。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教學方法的運用,提升學生知識運用意識,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積累經驗與方法,提升動手能力。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體現出計算機教學的特點,同時可以促使學生學習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的發展。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實踐操作,夯實學生學習基礎,促使課堂活動順利實施,最后,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真實的案例,然后引導學生利用專業知識進行分析討論,并得出結論。這一方法的運用,提升學生對這一課本知識的理解,同時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豐富計算機教學形式。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實現信息化教學,改變傳統單一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利用此設計教學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在課本知識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課堂活動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教育工作:第一,利用微課進行教學。課堂活動中,將教學內容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微視頻中,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微視頻的觀看獲取數學知識,了解課本內容。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實現自主學習,充分體現出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第二,加強學習平臺的運用,如慕課、雨課堂、藍墨云班課等等,借助現代信息教學手段的優勢,進行理論知識教育,將課本知識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增加學生學習的欲望,促使課堂教育工作高質量進行。第三,加強微信、微博等平臺的運用,利用此進行計算機相關知識的傳播,將計算機的優勢滲透在學生日常生活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使用計算機的意識。第四,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的運用,為學生課堂討論,課前學習提供依據。該教學方法顛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課前學習,課堂討論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結合,實現靈活教學,優化學生學習過程,促使學生計算機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學中,熟練運用計算機,以此提升課本知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學習能力與素質發展。
分層教學理念的運用,能夠解決學生學習基礎差異大的問題,促使課堂教學活動有序的開展。在課堂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調研,了解班級中每個學生學習狀態、是否具備計算機基礎,并將此作為分層教學工作開展的依據。課堂活動中,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如師生互動、課堂考試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并將此作為學生分組的重要媒介,根據獲取的信息,將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小組:第一組為具有計算機能力,且經過系統學習的學生;第二組為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但是并沒有專業學習的學生;第三組為不具備學習基礎的學生。確定學習小組后,則采用個性化教學,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對三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以此保證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充分的體現出對學生綜合學習情況的尊重,同時可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共同發展。
例如,進行操作系統平臺教學時,教師可以圍繞操作系統平臺的綜合運用開展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設計不同教學目標,要求第一組學生掌握操作系統平臺綜合運用的方法,提升學生計算機運用能力,促使信息素養發展。第二組學生要了解什么是操作系統平臺,如何實現綜合運用。第三組的學生,只需要掌握操作系統平臺的特點與組成即可。在課堂活動中,圍繞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活動,讓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什么是操作系統平臺,并且能夠利用此進行實踐練習,提升自身的創造力。分層教學法的運用,充分的體現了對不同學生學習基礎的尊重,同時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學習,提升自我,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教學觀念的轉變,促使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實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采用多種不同教學方法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中計算機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得到提升,促使課堂教育更好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