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迎豐
(漁沙坦小學 廣東·廣州 510520)
蘇霍姆林斯基說:“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薄叭狈﹂喿x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系。誰不善于閱讀,誰就不善于思維?!贝罅康拈喿x是促進腦的發展的重要途徑,三年級學生正面臨著閱讀量和閱讀難度加大的時期,正是急需提升閱讀能力的學習階段,新課標對閱讀提出了更明確和更高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等。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精讀課文是課堂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文本,提供了很多閱讀素材,更滲透了新課標關于閱讀的要求,所以進行基于三年級下冊精讀課文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很有現實意義。
三年級學生已經擁有較好的字詞基礎,課文里遇到的多數是熟悉的詞語,但這些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該怎樣深入地理解,應是三年級進行詞語訓練的重點。
如《燕子》一課中,“剪刀似的尾巴、輕快有力的翅膀、烏黑的羽毛”寫出可愛活潑的燕子外形圖,“柔和、細密”等詞語寫出一幅燕子春光圖,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詞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語言環境,通過仿寫“___似的___”詞語訓練,以及運用“柔和、細密”等詞語造句,感受這些關鍵詞語在理解燕子外形美、春光圖。
三年級閱讀教學,要抓住文章中含義深刻、結構復雜、難理解的句子進行訓練,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在《趙州橋》一文中,運用多個句式表現趙州橋取得的成就,如“沒有……只有……各有”、“既……又”、“有的……有的……還有的”、“不但……而且”這些句式的表達效果通過句子訓練,加深對關聯詞理解文意所起的作用,凸顯了趙州橋的“創舉”。教學時,我抓住“沒有……只有……各有”體會可以從大小橋洞通過,橋不易被沖垮,很堅固,進而理解趙州橋“堅固、雄偉”的特點。通過抓住欄板上的雕刻,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描寫了龍的各種姿態,理解了關鍵詞語,再理解全句。
指導學生讀懂總起句和過渡句的意義和在文章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教學《花鐘》一課時,我抓住“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這個總起句,引導學生體會“花鐘”的含義,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對花鐘的理解,以及對下文各段分別寫不同時間開放的花形成的花鐘,以總起句作為訓練點進行課后小練筆,進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總起句的作用。三年級閱讀教學要從詞句訓練入手,加強基本功訓練,能為讀懂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這種方法是從部編版的設計出發,采用“單元整體感知—具體分析—總結深化”三個環節。第一步,要著眼于整個單元,指導學生初讀單元導語,掌握本單元梗概,對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如第一單元著重感受優美,第二單元寓言故事,小故事蘊含大道理等。在此基礎上第二步應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懂得學習的基本方法。
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講讀課文,剖析重點詞、句、段的內涵,使其為突出單元重點這個“整體”服務。與此同時,又要從文章中心這個高度來探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從中領悟其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第三步再回到整體進行強化訓練,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成知識向智能的轉化。
這種講讀方法,符合小學生由“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如第五單元便可采用這種方法。首先,解題明確單元中心,初知這個單元是奇妙的想象。繼而,逐段分析課文內容,弄清作者“總—分—總”的寫作思路:
最后,聯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這樣教學,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領會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其分類有:(1)實體情境(2)模擬情境(3)語感情境(4)想象情境—如教學《我變成了一棵樹》時,篇末可設問:①媽媽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②作者的想象真有意思,如果你會變,你想變成什么?③要是你是孫悟空,會變出什么奇妙的事情呀?這樣誘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想象是如此美妙,徜徉在想象的海洋,放開去想,大膽的想。
教師示范相對于講解說教而言,更加直觀,更加深刻,更容易為學生所掌握。質疑的引導也可以從教師示范開始。根據課文題目《陶罐和鐵罐》提出辯論問題:陶罐好還是鐵罐好呢?教師從提供質疑入手,先支持鐵罐一方質疑陶罐易碎,再反過來代表陶罐質疑鐵罐易蝕,手把手地教會孩子質疑。這使得學生有了一個模仿的機會,嘗試質疑時心里有了方向,知道該怎么有針對性地去提出問題。等學生學會質疑了以后,還可以讓他們了解,怎么樣的質疑是有質量的,從而指導他們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活躍思維,更為深入地發展學習。
引導學生對課文展開質疑,不僅要讓學生會質疑,還要讓學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質疑。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針對故事內容進行質疑;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針對詞句進行質疑;引導學生在體悟中心思想的基礎上對標點符號進行質疑。不僅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促使學生逐步了解質疑的方法,而且教學環節也環環相扣,行云流水般流暢。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通過學習思考擷取了質疑的技巧和方法。
學習方法的指導是一個啟發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授予的過程。精心的設計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以《守株待兔》為例。學生在文本學習中,往往關注的是故事梗概,而對一些細節較為忽視,往往不得要領,要通過周密的設計誘導學生關注關鍵細節——“釋其耒而守株”,緊抓關鍵細節而質疑,進而加深對宋國人為何嘲笑農夫的理解。
質疑,意味著主動地走近文本,感受故事;意味著積極地思考文本,發現問題;根據遺忘曲線的規律,隨著時間推移,學生的記憶會漸漸黯淡。所以,教師要反復提醒學生,幫助學生鞏固記憶。每次指導學生一種質疑方法之后,都應通過小結的話語以及板書的書寫提醒學生加強記憶。
集中識字后的閱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年級下冊的閱讀量較大,共8個單元2 8篇課文(其中精讀課21篇,略讀課7篇)8次口語交際、8次習作、8次園地學習,還有1次綜合性學習。教學時如果平均用力于每篇課文教學,既完不成教學任務,又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運用精讀帶略讀,課內帶課外,精讀帶拓展,一篇帶多篇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于閱讀、寫作等不感興趣,大部分學生往往將閱讀視為一項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被其忽視,拓展閱讀強調的是真正體驗多元文化感悟外面世界的過程。教師要克服班級容量大學生數量多的現實問題,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展開了課內拓展閱讀,還要關心其課外閱讀的拓展,既要確保課外讀物的主題內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要根據教材上的課外閱讀讀物進行推廣,在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中華文化,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三年級推薦書目如《讓太陽長上翅膀》、《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老鼠記者系列》、《超級冒險王》等,都是既積極向上,又是孩子喜愛的課外閱讀書目。
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經常兩手空空,僅僅欣賞故事而忽略了表達方式和作者想要傳遞的信息。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動筆墨不讀書,應提供給每個學生一個筆記本,要求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學習做筆記。教師要向學生灌輸積累的重要性,讓學生認知到閱讀課外讀物不僅僅是一種娛樂享受,更是積累寫作素材體會人情冷暖的絕佳機會。拓展閱讀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并不是學生一個人的任務,教師在監督學生閱讀的同時要盡可能的幫助學生,讓學生經過積累、參考、對比之后有所發現,更為以后的寫作教學和其他部分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拓展閱讀需要積累,同樣也需要參考對比。
小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的前期,盡管還帶有些孩童的稚嫩,但是其努力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往往會讓人覺得哭笑不得。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最需要的是教師的認可,當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教師所看見并且認可了自己的學習成果,那種幸福感是無法比擬的。對于學生一段時間的評價,關系著學生今后學習的態度和興致,受到教師表揚的學生今后會再接再厲,而那些暫時落后的學生更是能夠吸取教訓。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極大的優化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網絡在線教育日漸成熟,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起到了積極正面的作用,簡化了教師的任務,讓學生和家長隨時隨地的查看某一時間段內學生學習成績和知識漏洞。教師將學生平時的成績數據化,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并加以適當的評語,網絡教學平臺的系統經過整理分析最終給出學生的成績折線圖和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這對于學生的幫助是巨大的。
閱讀能力之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功夫在平時,效率在課堂,立足三年級下冊精讀課文,精讀精講,佐以方法,加以拓展,學生必習有所得,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