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安陽市北關區財政局,河南 安陽 455000)
當前時期,全球恰恰歷經深刻的數字化革新,人工智能、大數據、5G、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這導致了社會經濟的蛻變[1]。數字經濟實現了社會活動方式的改變,推動傳統領域與信息數據相統一,傳統領域的價值分配、組織方式、生產方式等都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這不但可以共享和優化配置資源、減小生產經營成本,而且培育了新的產業和市場增長點。我們應抓住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積極謀劃數字經濟的發展,不斷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進一步推動數字轉型和升級,從而實現數字化治理能力的持續增強。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信息和知識充當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發展驅動力、以信息網絡為關鍵載體形式,有效統一實體經濟和數字技術、加速經濟治理方式和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經濟業態。
我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根據當今發展形勢,在2020年世界移動大會上明確了數字經濟具備“五縱三橫”的發展特色,其中,五縱即生活方式的數字化、生產方式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工作方式的數字化、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而三橫即云化、智能化、線上化[2]。
縱觀我國近年來的數字經濟發展情況而言,我國數字經濟具備較快的增速,其經濟發展具備廣闊的前景和非常大的潛力。
我國數字政府整體建設狀況良好,有些區域的建設水平較高。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比較完善,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良好基礎。當然,相對而言,在民生領域的數字經濟建設亟須加強。
2.創業環境和創新水平缺少先進性,數字技術跟傳統領域的融合發展比較弱
縱觀我國數字經濟范圍的創業環境和創新水平,由于我國缺少領軍的企業帶頭,因此數字技術跟傳統領域的融合發展比較弱,這也造成數字技術的很多應用面臨較大的區域差異性。
當今不斷出現的數字經濟新模式和新業態推動了大量的新供應和新需求,這將助推我國數字經濟的轉型和升級。
(1)直播電商和有關產業。當前時期,新的帶貨方式——直播電商推動了消費需求的增長,從而促進了物流配送行業的迅速發展。為了提高配送效率,無人機配送模式出現。其中美團在2019年嘗試無人車外賣形式,蘇寧也對5G無人配送車進行了試驗[3],這都加速了無人機有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迎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2)線上醫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丁香醫生、阿里健康等關于醫療的互聯網企業開通在線診治,減輕線下醫療負擔,很好地解決了缺少優質醫療資源的問題,也使人們不再懷疑在線醫療模式,而是逐步接受和嘗試。
(3)線上辦公。線上辦公推動著企業轉變產業思維方式,促使線上辦公變成一種固定化商業模式。數字經濟結合信息技術與共享中心的非競爭性,可以實現企業成本的顯著減小、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且增加了企業生產規模效應。為此,當前時期,遠程視頻辦公軟件(騰訊會議等)的用戶數量逐步增加。
(4)線上教育。當前時期,為了滿足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線上教育模式逐步推廣和應用,這有助于科學配置教育資源。
當前時期,公共領域的智能化進程普遍加快。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共衛生設備投資缺少的問題逐步暴露,也體現了我國防控救治設施的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水平較低,像是在面臨較大風險的檢測(提取核算、分裝樣本等)流程非常缺少可以代替人工的自動化或智能化設備儀器,這不利于檢測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導致延誤確診時間以及增加了檢測者受到感染的危險,而隨著公共衛生領域的智能化進程加快,實現了疫情救治和防控水平的提升[4]。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公共領域(公共衛生救治防控、個人健康服務、醫學臨床檢測等)的智能化水平加速提升。
倘若講2019年屬于5G時代的新元年,那么2020年屬于5G的騰飛發展年,當前時期是發展5G的關鍵階段,當今業已較多地應用5G技術開展社交、醫療、遠程學習和辦公、娛樂等,并且黨和國家不斷明確加速建設和發展5G,且頒布有效的政策和方針促進5G基礎設施的建設[5]。我國的通信企業的領頭羊企業(以中國移動為代表)不斷自我施壓,都倡導加速建設和發展5G,這從技術上推動了我國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相關報告明確了在2020年~2025年,商用5G可以形成10.6萬億元的直接經濟總產出,直接打造新就業工作崗300萬個,直接經濟創造價值可達3.3萬億元,以及可以形成24.8萬億元的間接經濟總產出,間接打造8.4萬億元的經濟增加值[6]。除此之外,具備新通信技術的支持,我們還具備龐大的消費群體足以支持運作很多個巨型平臺,具備規模較大是實體產業足以支持互聯網的建設和發展,具備專業化水平較高的平臺足以跟很多的設備與企業連接,具備在當前時期歷經考驗的足以呈現數字技術實力的企業,我們堅信在當前時期基于新通信技術的應用下,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進入重要時期,勢必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
在黨的十八大以后,黨中央非常關注數字經濟的發展。黨中央在2018年12月的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了加速5G商用腳步,注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黨的十九大上明確了建設智慧型社會、數字和網絡國家的問題,要促進實體經濟跟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的進一步滲透。中央政治局的學習很多次涉及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的議題,涵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現狀和方向、全媒體跟媒體的滲透性發展、人工智能的發展動態、我國的大數據發展戰略等。國務院在2020年6月12日的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會議上指出,當前數字經濟迅速發展,其對人類社會與世界經濟的面貌進行了深刻重塑,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勢下,數字經濟非常有利于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增加就業機會。鑒于此,我們能夠明確黨中央對發展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初衷一直未曾改變[7]。除此之外,《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在2020年4月7日被中央網信辦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其指出了要進一步執行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加速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培育經濟新發展實力,穩步建設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試驗區,建設主導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從而推動經濟的高質高效發展。此方案的實施跟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升級和轉型發展非常適用,其以需求為驅動、以問題為向導,根據以往數字化轉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很久未曾處理的困難提出了有目的性的措施或政策,這都屬于十分關鍵的政策向導,意味著我國非常關注數字經濟的發展。
在數字經濟的新發展潮流中,市場主體和市場機制應體現主導性。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和新的基礎設施建設都得益于企業結合市場需要進行靈活地反應,這意味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要求持續拓展想象空間,實現產品更新速度和創新步伐的加快,為此務必體現市場機制的價值。與此同時,需要尤為堅信企業的力量。企業由市場中脫穎而出,且歷經了疫情的成長,其大大提升了綜合能力。在數字經濟的發展背景下,企業務必體現自身的價值和作用。針對企業而言,其應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數字經濟,重視投資熱點,實時跟新項目對接。大部分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應穩步推動企業轉型為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方向。能夠立足于生產系統的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增加一部分模塊化、低成本的智能系統或制造設備的應用,然后逐步向“上云”推進業務系統,從而跟行業工業互聯網中心和龍頭企業相對接。當今,黨和國家多次闡明了要扶持企業轉型為數字化方向,積極推動針對中小企業的網絡中心服務,主動推行數字化管理、視頻會議、網絡辦公、遠程協作等?;谡叩闹С趾托鹿诜窝滓咔榈拇碳ぃ行∑髽I的數字化發展將大大提速,從而推動企業不斷應用和部署新的網絡技術以及健全信息管理系統。在這種形勢下,企業應實現思維模式的創新,密切聯系網絡社會發展的潮流,基于我國政策的引導下,把握機遇、探究轉型突破口和創新路徑,促進固有的線下業務逐步發展為智能化和無人化方向,在產業發展中廣泛地應用數字技術,以有效統一實體經濟和高新技術。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應體現帶頭示范效應,主動實踐,以更大的擔當、更多的責任、更長遠的目光推動數字經濟的創新建設和發展。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企業存在更大的挑戰以及更多的發展機遇、風險,這就要求企業積極作為、不斷成長,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與此同時,要求企業密切聯系社會發展的腳步,積極探究轉型發展和技術創新的突破口,從而實現自身發展空間的拓展,并且助推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
在當前時期,我們對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求增加,政府部門需要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注重在公共服務和新基礎設施建設上增加投入,加速公共服務的數字化轉型以及新基礎設施建設的數字化升級。在產業政策上,政府部門應注重智能制造領域的扶持,加速各個領域滲透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滲透性發展,促進傳統制造業逐步發展為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實現發展賦能效應。應扎實開展“賦智、用數、上云”等普惠性服務,積極推動針對中小企業的網絡中心服務,主動激勵和助推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升級。加速創建涵蓋政府部門、中小企業、行業協會、平臺企業、服務機構、龍頭企業的聯合推動體系,實時頒布優惠政策(信貸、稅收、財政等),提供基礎設施、人才、技術、資金上的支持。并且,注重創新科技,助推云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移動網絡等服務和產品創新的產業發展,注重政府部門跟社會資本的銜接,吸收大量的資金用于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產業。
(1)提供應用大數據技術的情境,以提升數字公共治理水平。政府部門需要以大數據技術智能化處理數據信息,注重以數據的決策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創建數字化監管體系,增強風險的防范、預測、感知能力。尤為關鍵的是,數字經濟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需要政府部門實時完善市場數字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缺陷,從而使發展的合力形成,需要在科學管控的條件下為企業與市場提供應用數字技術的情境。相比于高等科研院校,大企業投資研發新興數字技術的水平也比較高,這是由于其密切聯系社會市場的需求,然而這一系列數字技術應密切聯系醫療和教育系統、城市治理、政府治理,應具備有效的落地執行的應用情境,而政府部門掌握了落地權。為此,政府部門應將大量應用數字技術的情境提供給企業。與此同時,發展互聯網產業要求大量的公共產品,而政府部門公共機構需購買或提供這一系列的產品服務于市場。除此之外,應注重監管數字技術的應用,這使由于基于市場條件下運行的新技術(數字技術)較易受到資本開展形成雙效影響。為此,需引導新技術向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的應用,旨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嚴格防范不當應用數字技術。
(2)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上提升數字公共治理水平。制度的創新和完善可以助推數字經濟的穩定與健康發展。為此,需要完善平臺經濟、網絡安全、大數據等有關立法,對于新時期出現的新經濟或新業態完善相應的配套法規政策,深入細化監管體系。數字經濟的中心環節在于數據信息,而數字經濟的基本規則在于數據規則。在數字經濟的新發展階段,要想有效體現大數據的作用,務必完善政府數據開放制度,實現政府數據開發規則的健全,從而助推政府部門合理開放數據信息,并且完善數據安全審查、數據保護、數據產權等一系列的制度體系。我國在將來會開展規模較大的數據跨境流動,因此需要抓住機遇、主動參與制定跨境數據流動國際規則,注重銜接國際準則,且在此條件下盡可能地體現我國互聯網企業的價值和作用,加速數據流動規則的推出,從而在數字經濟的世界化發展進程中充當越來越關鍵的角色。與此同時,需要擺脫傳統思維的束縛,消除或減少不利于釋放新動能、不適應的規章制度,為發展新業態提供充足的空間,減少冗繁環節,以更大的包容性創設發展產業數字化與數字化產業的優良環境氛圍。
人才資源非常有利于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需要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體系,制定科學的人才發展規劃,注重引進高端人才,實現人才團隊組成的持續優化,結合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從而助推數字經濟的穩定與健康發展。與此同時,頒布政策促進企業跟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協作,設置數字經濟研究院,加速數字技術的發展,積極建設數字經濟人才團隊,加速設置關于數字經濟的專業,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制定課程內容,培養大量優秀的人才。不斷提高數字經濟人才配置和培育能力,創設數字經濟人才流動和晉升的路徑,確保數字經濟人才引進來、做得好、留得住,提供數字經濟的智力支持,從而強化數字經濟創新能力。
政府高度重視治理智慧化的推進,不斷將制度阻礙破除,保障了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企業應結合數據和信息技術的優勢,有利于經濟穩定發展、防控疫情、復工復產、社會穩定發展等,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下,應體現市場主導性、注重基礎建設投入,構建數字服務體系,健全數字人才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助推數字經濟的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