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卜元 賀睿琪
(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1)
瑞幸咖啡是中概股的明星公司,自2018年5月正式營業起,它僅用了18個月就實現了在納斯達克的掛牌上市,創下中概股在美上市的最快紀錄。而就是這樣一家要顛覆星巴克的明星咖啡公司在2020年2月1日被著名調查機構渾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直指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數據,在其長達89頁的研究報告中稱“在2019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每店每日商品銷售量分別夸大了至少69%和88%”。4月2日,瑞幸自曝其虛構交易金額約22億元人民幣,隨后其股價暴跌75.57%,并在2020年4月7日晚宣布停牌。雖然瑞幸咖啡并不是第一個被做空的中概股公司,但瑞幸咖啡事件也是吸足了眼球,并不斷引發大家對中概股的思考。
從創造IPO神話到跌落神壇,刷新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最快速度的瑞幸咖啡并沒有將咖啡市場的童話延續下去,在2020年5月15日瑞幸咖啡接到從納斯達克交易所摘牌的書面通知,被勒令退市。渾水的陰謀、咖啡童話的破滅也讓我們看到當前瑞幸內部存在很多問題。
瑞幸咖啡作為在國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其經營理念和思想還是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比較大。改革開放時,我國提出了務實主義的理念,即“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的想法。這一思想強調的是目的,認為目的是最重要的,而過程無所謂。企業經營不善時,財務造假是一項一本萬利的選擇,可以很好地欺騙投資者,進而穩定股價和維護企業形象,財務造假所帶來的好處遠遠大于其弊端,在務實主義理念的驅使下,瑞幸咖啡最終選擇了財務舞弊的道路。2020年4月2日,瑞幸發布公告,承認虛假交易22億元人民幣。其在銷售收入、廣告費、關聯方收入、存貨數量等方面均存在虛增虛構現象,財務舞弊的出現是導致其被做空的直接原因。
瑞幸咖啡的核心管理團隊是原來神州租車的那些團隊,至少董事長、創始人還有首席運營官這三個關鍵位置均為神州租車的原班人馬。其中,董事長和創始人共持有瑞幸近50%的股權,再加上持有12.4%股權的第三大股東實際被董事長的姐姐所控制,所以,可以說股東會幾乎完全由神州系把持,而控制了股東會,也就意味著控制了董事會和監事會,這樣神州系的“家族企業”,使得內部治理幾乎完全失效。瑞幸上市后,其創始人和投資人利用股票質押、減持股份等方式進行了資本套現。并且在公司經營不善、資金鏈出現問題時,管理層采取財務造假的方法欺騙投資者,以維護公司形象穩定股價,而不是通過改善公司發展模式、治理結構等從根源上解決經營問題。在資本套現、財務舞弊出現時,公司審計部門也未發揮監管的作用遏制此類事件的發生。
瑞幸咖啡認為中國市場缺少核心功能性咖啡品牌并且市場上對這一咖啡產品的需求很大,所以瑞幸咖啡想要迅速打開并搶占這一市場,為此,它采取了燒錢擴張的商業模式。咖啡因攝入確實具有成癮性,但瑞幸忽視了中國傳統飲茶文化對國人的影響,調查顯示,中國人均每天86毫克的咖啡因攝入量與其他亞洲國家類似,但所不同的是,其中95%的咖啡因攝入量來自于茶,我們可以說,瑞幸咖啡一開始的商業模式定位就是有偏差和缺陷的。瑞幸所采取的商業模式其實是互聯網模式的衍生,主要是通過免費、低價、優惠券的吸引等方式實現前期規模的迅速擴張,但這并未建立起客戶黏性,缺少“回頭客”,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推廣成本無法通過后期的銷售額來彌補。為了避免連續虧空帶來的股價下跌以及退市風險,瑞幸最終選擇了財務造假的道路。
三鹿奶粉、地溝油事件等的發生,在國內所受到的懲罰力度不是很大,瑞幸咖啡也借此認為財務造假等舞弊行為所帶來的代價遠遠小于其所得的回報。雖然國內上市審批條件嚴苛,海外上市相對容易,但是國外對上市企業的監管很嚴,處罰力度更是非常的大,早年大眾汽車就因柴油的違規排放而被罰250億美金,美國安然公司也因財務造假被查出后遭遇滅頂之災。瑞幸咖啡在不了解資本市場規則的情況下就一味地赴海外上市,上市成功后無視海外資本市場規定,不能及時、準確地進行信息披露,違法造假財務報告,最終使公司陷入危機。
中概股是指在海外注冊和上市,最大控股權或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隸屬于中國內地的民營企業或個人的公司。近年,隨著市場上的中概股數量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公司遭遇做空危機,其被做空機構盯上的原因大多為公司的財務造假。這一現象的出現勢必會影響中概股在國際上的形象,會加大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的難度、獲得融資融券的難度等。
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事件使得其股價不斷下降,尤其在“自爆”當日股價暴跌75.57%。瑞幸事件后,另一家中概股愛奇藝也出現造假現象,有做空機構發布報告稱,愛奇藝在 2018 年 IPO 之前就存在欺詐行為,并且估計愛奇藝2019 年收入虛增約 80億元至 130億元人民幣,虛增幅度達到 27%至 44%。最近表現搶眼的在線教育中概股好未來也“自爆”其在審計中懷疑有問題的雇員與外部供應商合謀,通過偽造合同和其他文件虛假夸大了“輕課”銷售。中概股頻繁出現財務造假的事件,這使得超過50家的其他中概股企業的股價遭遇重挫,多家企業都面臨短期流動性嚴重不足的問題,對公司的現金流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受疫情影響的美國近半年來的經濟不斷衰退,僅3月以來就發生了四次熔斷,海外機構對中概股企業并不看好使得企業面臨著被重新估值的壓力。多家中概股企業在價值被低估的壓力下推遲IPO 進程,未來海外上市難度將大大增加。
瑞幸咖啡虛增營業收入進行財務舞弊欺騙投資者將會面臨美國的集體訴訟,除此之外還將面臨美國證監會的罰款,且由于瑞幸咖啡是中國的公司,中國證監會也將介入調查。大大小小的訴訟會使瑞幸咖啡的訴訟風險不斷加大,而為了解決訴訟問題,公司也將承擔高額的法務費用并面臨破產清算的風險。未來做空機構也很可能會盯上中概股企業,國外資本經過瑞幸咖啡一事,對于中概股的投資也將更加謹慎,未來的審計環境將更加嚴苛,相關的監管也會趨嚴。
瑞幸咖啡能夠在成立不到兩年就赴美上市,主要是通過“燒錢”的模式爭奪市場,但瑞幸跌落神壇,相似模式的企業也會遭遇打壓,企業將很難獲得資金,企業的融資將會越來越困難。同時,由于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其實本就達不到在國內上市的標準,并且財務造假事件頻發,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將不得不增加上市成本為中概股上市的高風險擔責,而在中介機構增加中概股上市成本和企業融資困難的雙重壓力下,未來企業想要在中概股上市越來越難,中概股所面臨的壓力也將越來越大。
瑞幸咖啡在2020年4月2日自曝其虛構了22億元的營業額,市值蒸發65億美元。瑞幸咖啡在美國金融市場的暴雷事件雖是個例,但國外投資者對于瑞幸咖啡并不了解,因此基于對中國企業的不信任,信而富、蛋殼公司等多家公司中概股跌幅明顯。國外投資者經此事件打擊,未來對于中概股的投資將更加謹慎,尤其是2020年經歷多次熔斷的美股投資者,將會喪失對中概股的投資信心,從而選擇投資更加可靠的美債市場。與此同時,瑞幸咖啡的基金中有貝萊德等國際著名的資金管理公司,其機構股東中有瑞銀、美國銀行等著名的投資機構,此次財務造假也將引發知名的資金管理機構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信任危機。因此,這次瑞幸咖啡事件嚴重影響了中概股在海外資本市場的形象,打擊了中國企業積累的國際信譽,不利于中國企業走出國門。
在2013年我國曾與美國簽署審計合作備忘錄,根據此項協議美國監管機構可以檢查中概股聘任的中國境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底稿。資本市場對瑞幸失去信任,也會對同樣類型的公司進行重新審視,這給了SEC將審查的范圍擴大到所有中概股的機會,中國部分財務數據涉密的企業將會面臨泄露企業機密的風險。底稿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法制,在瑞幸咖啡身陷財務造假丑聞、股價劇烈下跌后,美國也在醞釀更多收緊監管的做法。在5月18日納斯達克向SEC提交了關于收緊上市規則的提議,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近日特朗普也被曝計劃廢除 2013 年中美審計合作備忘錄,如果切實實行這些政策,美國將可能完全開放式地自由調查,這將嚴重損害中國的整體利益。
瑞幸咖啡雖不是第一家被做空的公司,但作為中概股企業的代表,瑞幸對于中概股的影響不容忽視。但其實任何一家中概股企業的市場表現都會影響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看法,負面事件的頻繁出現會將中概股的整體形象拉入谷底,不僅影響已上市公司的業務開展,而且對尚未上市的公司也會產生一定的阻力。頻發的財務造假事件應當引起中概股及中概股企業的反思,積極在風暴中自救。
內控不嚴是出現財務造假的直接原因,瑞幸咖啡所采取的“燒錢”式商業模式,使其實際增長速度與可持續增長速度差距甚遠,盈利狀況與市值不相匹配。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司內部的審計部門卻沒有起到監管作用,任由公司部分管理者進行財務舞弊,欺瞞投資者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最終導致停牌。在中概股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都伴隨著像瑞幸咖啡一樣治理水平、會計準則、內控與合規體系不完善的問題。美國SEC與中國證監會的合規要求不盡相同,因此中概股企業需要了解SEC的規則要求并構建符合SEC要求的內控體系,完善公司治理并搭建內控體系,增強內部監管與治理。
瑞幸咖啡赴美上市后迅速成為中概股明星公司,但在上市后并沒有關注企業的國際形象問題,在發生暴雷事件后,對于風險危機的認識也不足,因此成功被渾水機構做空。中概股赴美上市所面對的資本市場環境非常復雜,中概股企業想要在國外資本市場持續發展,除了需要提高企業自身的實力,更需要提高風險意識,加強風險防控能力,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將損失降到最低。
近些年來,在市場上對于中概股的做空從來沒有中斷,其中最主要的指控理由就是中概股企業存在財務造假問題。一般來說,公司遭遇做空危機的原因有兩種,一是企業本身沒有大問題卻因為細節上的小問題被做空機構誤傷,二是企業確實存在財務造假問題。
對于第一種被做空機構誤傷的情況,企業應該向市場進行完整、準確的信息披露,主動披露研究報告相關的財務與運營信息,對于做空機構的指控及時進行有效反駁,恢復市場對公司的信任,穩定企業的股價。對于第二種像瑞幸咖啡一樣在財務與運營數據上存在故意造假的企業,要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全面查明問題所在,并積極進行相關信息的披露。不論以上哪種情況都可以看出,成長迅速、過于注重業務發展的中概股企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財務內控的缺陷。瑞幸事件警示了中概股企業,作為對外形象的代表更應該提高對信息披露的質量要求,尤其要做到如實并詳細地向公眾披露公司內控體系當前所存在的缺陷并就此提出改進措施,增強中概股公信力。
我國許多赴美上市的企業是因為在國內上市的限制條件多,無法滿足國內A股上市的要求,而海外上市相對容易,因此選擇海外上市。但對于美國資本市場而言,其采用的是“寬進嚴管”的方式,如果企業只是為了在海外市場“圈錢”,很難在資本市場長久發展,很容易使企業陷入困境。因此對于中概股企業來說,需要加強自審自檢,及時發現企業的問題并積極解決,提高企業自身的質量,提高上市的門檻。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中概股走出國門所代表的是中國形象,此次瑞幸咖啡事件導致中概股在國際市場上遭受多方質疑,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國存在許多的監管空白,所以給了企業利用監管漏洞賺取不正當收益的機會。為了給國內外投資者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對打算赴美上市的公司嚴加把控,同時加大與國際證監會組織成員的合作,通過多種途徑解決跨境監管的問題,嚴格防守資本市場的底線,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利益。
在瑞幸咖啡暴雷事件后,5月20日美國參議院全票通過了一份《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盡管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涉及的對象是在美國上市的所有外國公司,但其實可以看出這主要針對的就是中國企業,因為PCAOB無法審計財務數據的公司主要都是中國企業,這使得中概股在美國市場舉步維艱。頻繁遭遇“做空潮”的中概股并不會停止美國上市的步伐,但國內資本市場的持續發展也給了中概股回歸的信心和勇氣。2019年阿里巴巴二次上市鐘聲響徹港交所,成功實現美國、香港兩地同時上市,領航“中概股”。隨后,網易、京東等企業也相繼回歸。對于中概股來說,在當前中國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國家對于香港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以及對于創新型企業的重視的背景下,中概股順應發展趨勢,在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回港二次上市,積極回歸中國股市是大勢所趨。
從打破赴美上市最快紀錄到熔斷停盤,瑞幸咖啡事件在國內外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風波。財務造假、商業模式的缺陷、治理結構的不完善不僅擊破瑞幸咖啡的夢想,也讓中概股陷入風暴漩渦。中概股企業如何更好赴美上市?中概股如何繼續發展?這小小的藍杯為我們敲醒警鐘,今后中概股的發展之路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