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黃軍紅
人民消費需求以及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業融合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文旅融合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融合方式,不僅可以優化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發展結構,同時較好適應了人們目標的調整,可以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追求。2021年5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召開的全省文化旅游大會上提出了“文化旅游強省”的戰略意見,并明確提出了“兩個”奮斗目標,表明河南省發展文旅融合的堅定決心以及必勝信念。因此,研究河南省文旅融合的發展,對河南省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建立“文化旅游強省”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具有高度的關聯性。首先,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都是關聯度高、滲透力強的產業。文化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不僅涉及“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制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而且包括“為實現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所需的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和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包括制造和銷售)等活動”;旅游產業是指那些“直接為游客提供出行、住宿、餐飲、游覽、購物、娛樂等服務的活動”及“為游客出行提供旅游輔助的服務及政府旅游管理服務等活動”的集合。其次,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關系密切。關于文化與旅游的關系,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一是旅游具有經濟與文化雙重屬性,即“旅游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事業,又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事業”。二是靈魂載體說,即“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高度的關聯性促進了文旅融合的研究。同時,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趨勢下,文旅融合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時可以起到傳播文化的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已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層面的需求,而更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特別是對于旅游產業的發展而言,人們不僅希望在旅游的過程中欣賞美景、放松身心,更希望可以增加知識、參與體驗、陶冶情操。這些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迫切需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尤其是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不僅能賦予旅游活動獨特的文化內涵,增強旅游活動的吸引力,同時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的需求。
產業融合通常發生在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不同行業之間的交叉處,學者們普遍認為技術進步是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使得更多的產業邊界不斷模糊,從而擴充了產業融合的范圍,為新的產業融合發展方式提供可能。同時,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不同產業經營主體都可以采用先進的技術為自己的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及時、準確地了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并對自己提供的服務及時作出調整。其次,經營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消費者提供便捷化、個性化的服務。最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做好創新,從而為文旅融合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我國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出現對文化旅游的論述及旅游與文化融合的理論與實踐。2009年國家發布《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此后國家推進政策陸續出臺。2018年原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合并組建為文化和旅游部,明確兩產業“宜融則融、能融則融”的工作思路,表明了國家對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堅定決心,這說明文旅融合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現實發展方向,標志著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進入全面融合發展新階段。
據2020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0年末,全省共有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167個,文化館205個,公共圖書館165個,博物館35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70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3個;共有A級旅游景區519處,其中4A級以上旅游景區185處。星級酒店406個,旅行社1165家。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55064.3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812.85億元。河南省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豐富,應抓住機遇,大力促進文旅融合的發展。
河南地處中原,黃河中下游地區,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展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體現出河南省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資源,具有發展文旅融合的天然優勢。近年來,河南省文旅融合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根親文化游、古都文化游、功夫文化游、紅色文化游、休閑度假游等多種文旅融合模式,為河南省文旅融合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1.根親文化游
根親文化是伴隨著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人華僑到中原地區來尋根問祖、尋親找親的特殊社會活動現象而產生的,中原根親文化從理論視角上解讀是以“尋根”實踐活動為主體的社會文化活動,以優秀中原傳統文化為滋養母體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其最主要的現實表現是海外華人華僑以及港澳臺同胞到中原祖地尋根問祖實踐活動。
河南省的根親文化游以新鄭的黃帝故里、二帝陵等為主要依托,并且成績顯著。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在河南鄭州市新鄭黃帝故里舉行,雖然人們無法親臨現場,但是該活動的舉辦仍深深牽動著全球華人的心,世界五大洲華人以莊嚴神圣之心、感恩追遠之情,通過直播瞻仰黃帝故里,遙拜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2.古都文化游
古都文化作為一個王朝或者一個時代文化的縮影,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征和審美價值。它不但帶有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印記,又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文化中的經典與瑰寶,古都所具有的豐厚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特色,形成了城市的個性,這種特色乃是這些城市今天以及將來的核心競爭力和財富源泉。
鄭州、洛陽、開封均屬于中國八大古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許昌是曹魏故都、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它們構成的中原古都文化旅游中心區包含了河洛文化、商文化、漢唐文化、宋文化、三國文化等不同時期文化類型的旅游產品,是整個河南旅游產品的核心。
3.功夫文化游
功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化”。它講究剛柔并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河南省的功夫文化游以登封的少林武功及焦作溫縣的太極拳為代表,2020年末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進一步促進了河南省功夫文化游的發展。
4.紅色文化游
紅色旅游實質上就是以革命歷史文化為內涵的愛國主義教育旅游產品,革命歷史文化 (即紅色旅游文化)是指在革命戰爭過程中形成的革命遺址、革命文物、紀念館、博物館、烈士陵園、名人故居、革命故事、革命精神、革命歌曲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紅色精神”,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斗爭中的傳承、錘煉和升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
5.休閑度假游
自古以來,山水都是眾多詩人筆下的題材。行于青山綠水之間,心情便豁然開朗。河南省山水資源豐富,形成了以黃河小浪底為代表的濱水休閑游和以伏牛山、南太行、雞公山為代表的休閑度假游。
旅游活動涉及游客的“食、住、行、游、娛、購”等活動,是這些活動的集合。但是,目前河南省的旅游活動大多只是滿足了游客“食、住、行、游”等基本需求,對游客的“娛、購”等需求的滿足程度較低。主要是因為目前文旅融合程度較低,旅游活動大多僅處于單純的觀光游覽階段,尚未和文化產業形成合力,少有為游客提供體驗的項目,對游客的吸引力在逐漸降低。
在河南省,文旅融合知名品牌的數量仍然太少,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尚不豐裕,僅有少數幾處文化旅游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如根親文化的拜祖大典;以洛陽、開封、鄭州為代表的古都文化游;以少林功夫、太極拳領銜的功夫文化游;以革命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游;以及小浪底、伏牛山、南太行、雞公山等為代表的休閑度假游。除此之外,其他的旅游項目大多都沒確立自己的優勢,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對游客沒有實質的吸引力,長期發展的持續動力必然缺乏。
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是一個新型的產業發展過程,它必然要依托基礎資源的優化整合,核心是離不開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支撐。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不僅需要各個產業內部的高素質專業人員,還需要大量跨專業發展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簡單地說,既需要高素質專業人才從事產品的開發設計,也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從事產品的專業營銷,還需要專業人才從事多種方向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但是,目前河南省相關人才較為短缺,應該加大力度培養并引進相關人才。
河南省地處中原,又是農業大省,許多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都處于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山區或邊遠地區。這些地區普遍存在經濟實力弱、交通不發達、設施不健全等問題,導致游客需要大量時間才能抵達且體驗性較差。因此大部分游客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會本著便捷、舒適、休閑等原則自動避開這些旅游資源獨特的地區轉而向交通便捷、設施完善的地區,從而造成這些資源的浪費。
河南省地處中原,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都比較豐富,其中不乏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但是為外界所知的旅游品牌較少,僅有少數品牌的知名度較高,表明旅游宣傳嚴重不足。這種現象在節慶旅游活動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有時會出現與臨近地區的節慶活動時間沖突的現象,這樣會使得一些游客不得不在其中進行取舍,從而給游客和節慶活動造成一定的損失。更有甚者,活動舉辦當地的居民在游客大規模到來之際才知道本地要舉行活動,不僅不能為游客提供充分的服務,同時也會使自身的利益受損。這些現象的發生表明河南省文旅融合產品的宣傳不到位,應加大宣傳投入力度,拓展宣傳渠道。
文旅融合在河南省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一些民眾甚至企業集團對文旅融合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從而不敢輕易涉足。政府應該做強宣傳引導工作,出臺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促進河南省文旅融合的發展。同時,確立一些相關的制度與標準以保證文旅融合規范有序的發展。
市場經濟是最有活力的經濟,政府在提供了基本的公共產品以及政策引導之后便可以充分放手,讓市場主體進行合法的充分競爭,激發市場活力,讓各類市場主體不斷創新,從而為文旅融合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首先,可以培育一批龍頭企業,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其次,建立市場規范秩序,從而充分激發市場活力,使各類市場主體充分挖掘旅游資源獨具特色的內涵。
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都是關聯度高、涉及面廣的產業類型,文旅融合的發展更是牽連甚廣。文旅融合更好的發展不僅需要大量的文化產業專門人才與旅游產業專門人才,更需要精通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綜合型人才。因為專業型人才可以促進自身產業的發展,而綜合型人才在促進自身產業發展的同時可以協調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目前,同時具備文化產業以及旅游產業發展知識的綜合型人才較少,河南省應以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為目的開展文旅綜合型人才的培養計劃,為河南省文旅融合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基礎設施是發展生產力的先決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可以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保障。但是基于基礎設施的公共物品屬性以及所需投入大、回收周期長等特征,政府需要起到帶頭引導作用,同時適當鼓勵、引導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合法受益,形成“政府+企業”合力,為文旅融合的發展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首先,政府應該完善旅游景點附近的基礎設施,為游客的出行提供方便。其次,景區內的基礎設施可由企業投資建設。
資源的優勢必須轉化為市場優勢方能促進產業更好的發展。河南省文旅融合資源豐富,特別是一些文化旅游資源具有深刻的教育功能,但大多都存在著市場影響范圍小、知名度低的問題。為了促進河南省文旅融合的發展以及充分發揚河南省優秀的傳統文化,應該加大宣傳和資金投入力度,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方式,從而擴大河南省文旅融合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