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 靜
(江蘇省徐州市中山外國語實驗學校,江蘇 徐州221005)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小學生應掌握口語交際能力。就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口語交際能力除了符合素質教育理念下語文教學的本質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交往、人際溝通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基本能力。所以,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夠和他人之間開展有效的交流,并第一時間建立相關平臺,確保能夠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進行良好的培養,以堅實的基礎助力學生今后良好發展。
首先,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極為有利。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口語交際屬于主要構成部分之一,借助口語交際教學,既可以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得到調動,促進感官靈活性的增強,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提升。其次,對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身心健康成長極為有利。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主體,小學生必然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借助口語交際教學,促進學生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社會中、班級內緩解緊張的心理,和他人展開良好的交際,如此既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壓力得到有效緩解,變得更加開朗,同時還可以在和他人友好相處中學會關心、愛護和尊重他人,夯實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形成良好人格的基礎。最后,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新課改背景下,在充分掌握學生交際心理需求的基礎上,對口語交際的教學板塊進行了設置,其和新課改理念以及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相符。借助口語交際教學,提高學生交流能力,并促進理解、思維能力的加強,實現更好的教學質量,促進教育教學良好發展。
將綜合性學習與口語交際整合在一起,屬于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的主要途徑。對于學生所具備的口語交際能力而言,其能夠反映出學生的綜合素養,不能將其與聽說訓練歸為一類,不僅要把重點目標突顯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加強綜合素養。學生在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立足于主題,在課前調查訪問和觀察積累,這不僅是學生參與人際交往的過程,又是學生掌握傾聽、訪問和收集信息方法的能力訓練。結合口語交際教學,能夠將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方面取得的相關成果展現出來。
例如,將“尋找春天”作為主題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對春天的景物、人和事進行觀察,并收集與春天存在聯系的文章等。之后借助口語交際教學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一同分享春天帶來的歡樂。如此,一舉兩得,不僅將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成果充分展示了出來,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相較于枯燥、乏味的語文解釋來說,生動、形象的情境吸引力更強,因此,引導學生對口語能力予以訓練時,教師可以與具體的口語交際內容相結合,創設一種趣味、生動的交際情境,這樣便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口語交際欲,相較于傳統死板、枯燥的語言描述方式,口語交際訓練效果也更為顯著。
以《學會商量》口語交際板塊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讓學生模擬練習三幅圖的場景,切實感受和他人商量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孩子們都表現得十分有禮貌。但當教師以老師的身份參與其中和學生交流時,他們在商量的過程中語氣都十分幼稚,如同“小皇帝”一般,針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大人必須滿足。而實際生活中,就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長通常都是無條件滿足,孩子根本無須和家長商量,久而久之,孩子們的性格就變得越來越霸道、強勢。有時候,也會遇到商量不能解決的問題,但在交流、協商和解決中,必定可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他們的品性也能得到改善。
語文屬于藝術的一種,小學語文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應給予學生幫助,使其將口語交際的技巧切實掌握好,結合自己的情感,借助口語交際傳播和表達情感。對于小學語文教材而言,其中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通過口語交際,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文章的內涵,加深其對文章詞匯和句子中豐富情感的理解。
以《金色的魚鉤》一課為例,教師須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涉及的角色予以扮演,立足于口語交際感受老班長給予小戰士的愛,教師在角色扮演中可以問學生:“你認為老班長什么地方最值得我們欽佩?如果你屬于課文中的一位小戰士,那么你會對老班長說哪些話?”為了能夠結合自己口語闡述課文內容,首先勢必要深入理解文章。此外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優化教學過程,向學生對口語交際進行示范,即老班長語氣之中包含的慈祥與堅定,對老班長語氣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全文內容予以考慮,使其充分體驗到文章情感的變化。
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播放貼合文章內容的音樂,使其更好地在口語交際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要想促進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需要將口語交際實踐作為基礎,但是部編版中與口語交際相關的內容偏少,這些難以使學生的口語交際需求得到滿足。所以,教師必須將教師的限制打破,向課外延伸口語交際訓練,從教材向學生的實際生活延伸,借助學生身邊涉及的各類資源,舉行各類口語交際實踐。
以《一起做游戲》口語交際板塊為例,教師可讓學生進入操場,進行“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進而構建能夠調動學生興趣的良好環境,在生活實際只能夠開展口語訓練,給予其引導,讓其在充滿趣味性的互動過程中,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須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口語實踐作業,讓其和父母一起到文具店買文具,并在購買時運用“謝謝、請、您”等禮貌用語,之后在作業本上做好記錄,同時展開自我評價。由此可見,拓寬交際場所,加強課外生活與口語交際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不斷訓練口語交際,方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說話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家庭背景、個性發展等原因,相互之間存在顯著的區別,而這些區別又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所以,教師須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自身的不足,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相應的手段幫助學生完善和調整,如此便能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興趣。
以《我是小小講解員》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展開“差異化評價”。在學生立足于自己了解的新鮮資訊、地理知識以及歷史信息等內容相互分享和口語表達的過程中,教師須結合學生口語表達狀況,把學生分成若干層次。對具有較強講述意識和表述能力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對此層次學生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引起重視,在評價這一層次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此層次學生引導,促進其深入發展,使學生的表達內容更加準確、有條理和有邏輯。對講述意識和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教師應對這一層次學生的基礎性內容引起重視。在他們反饋的過程中,教師要多關心和幫助此層次的學生,使其逐漸將自身的局限突破,確保表達內容的豐富性和充分性。在對此層次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保持足夠的耐心,同時給出相關建議,讓學生可以一直對口語交際訓練充滿濃厚的興趣。
總而言之,要想順利、高效開展口語交際教學,首先需要教師積極革新教學理念,運用行之有效的口語交際教學技巧與方法,構建真實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并且,實際教學時,教師應立足于存在的問題,積極改進問題,進一步加強口語交際訓練以及學習,進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