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姣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早在2016年,習總書記就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教育教學中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其中,從而達到全方位培育人才的目的,這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重要環節,使思政教育更接地氣且針對性更強,從而促使思政理論課與各科課程學習并駕齊驅。找準思政教育與所有的各類專業學科的結合點,就可以實現所有課程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進行思政教育。高職語文教學中也同樣可以融入思政教育,在同學們接觸并賞析豐富多彩的經典文學作品之時,注重提高他們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從而幫助他們培養人文素養、道德修養及審美水平。
通過形成全部過程、全員、全課程育人的格局,來實現思政理論課程與各學科課程并駕齊驅,彼此相統一,真正做好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這就是“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將思政教育有機地融入到各個課程教學之中,通過潤物無聲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課程思政”并非一種簡單的教學模式,其內涵是一種教學觀念,一種教育思想,是實現新時代教育培養接班人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必須要積極尋找思政教育和各個學科課程之間的內在關聯,在專業課程中積極滲透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通過專業實踐等方法,來達到我們期望的思政教育效果。在專業課程教學里,“課程思政”的滲透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其重在宣傳我國的主流價值觀,使學生們在專業學校中受到其熏陶,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生是國家的前途,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社會不斷發展的助推器,學生的人格發展與國家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所以健全學生人格,是當今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作為高職中的語文教學,也必須緊跟國家教育政策的要求,要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高職語文授課老師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充分利用名言警句和各類經典文學著作指導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健全人格的塑造,使他們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審美情趣,從而促使他們能夠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成為一個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進而實現他們的個人價值,如此一來也就實現了語文學科的意義。
思政教育由于自身的特性,可能比較枯燥乏味,同時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政教育時往往受限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簡單的理論說教來進行,這種形式化的講解方式,使得思政課程與實際生活相脫節,很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產生共鳴,因而學生的學習熱情較低,缺乏學習興趣,甚至可能還會出現反感,進而影響教學質量。語文本身是一門生活氣息比較濃厚的學科,學生可以在賞析文學經典中,穿插思政教育內容,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講解,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共情,進而完成語文教學中的思政教育的學習。
對于高職語文教材,其內容往往豐富多彩,里面的文章都是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反復斟酌、精挑細選而成,這些文章都凝聚著作者的思想精華,因此語文授課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充分挖掘其內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深入思考。選取歷史意義較大的文學作品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引導他們了解我們民族在歷史演變中的發展,可以促進學生正確歷史觀的樹立與形成,讓他們可以更加科學客觀地看待歷史事實,進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從心底里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而驕傲。
文學作品往往是作者對生活和人生的自我思考與認知,往往會有許多特別經典的段落和佳句。在對這些作品學習的過程中,授課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情感上產生認同感,從而激發他們與作者產生共情,深入了解故事主人公的言行舉止,在今后的生活中,以他們的高尚品質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心存高遠,并為之終身奮斗。
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干巴巴地進行理論的教學,還應該注意穿插一些現實案例進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們更深入地理解,真正幫助他們提高個人的鑒賞和理解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環境也變得日趨復雜,這就導致了許多教學信息存在過時的情況。授課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的時候,也要注重學習方法的講授,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經典文學作品豐富多彩,是由無數的作家詩人創作出來的,展示了作者對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們所崇尚的崇高信念和美好品格。通過這些名著文字所記錄的思想行為,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健全人格。因此注重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形式,可以提高他們對媒介信息甄別的能力,使他們掌握適用的學習方法,加上對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幫助他們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
現如今的科技快速變革,各種外來文化也在不斷沖擊著傳統文化,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在不斷發展的文化需求。高職語文教師在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的過程中,要起到主導作用,通過自身的較高思政素養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高職語文教師自身也要注重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政素養,并結合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將思政內容融入其中,從琳瑯滿目的文學作品中認真選出內容適宜、文筆流暢、主題鮮明、積極向上的經典作品,從而促使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很勵志、具有心理健康作用和思政教育作用的內容存在于高職語文教材中,這些都是很好的用于思想教育的素材,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授課老師必須對這些內容進行合理的選取,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到相關的思政教育內容,通過加大集體備課數來改善其效率,精選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從而使其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要使用一些學生普遍都能接受的教學手段,并研究種類繁多的教學藝術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學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高職語文教學中,近幾年普遍使用專題化教學,即課前就設立學習目標,接著就該目標進行教學和研究。首先以語文的文本內容為核心,并將其分為幾個相關的小課題,這樣可以拓寬文本內容的廣度與深度,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和多元化,達到綜合教育的目的。在進行教學拓展的時候,授課教師選取一些主題鮮明、內容高雅、思想內涵深刻的文本進行專題化教學。與此同時,授課老師也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將他們分組,讓他們收集整理并研究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學習思政知識,幫助他們精神文化素養得到提高。
高職語文教學里更多的是理論學習和案例分析,實踐活動相對比較少。為了更好地進行思政教育學習,可以開展一些基于思政教育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朗誦大賽、班級中華詩詞大賽等,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勵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經典書籍作品,形成民族認同感和責任感,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開展思政教育相關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幫助思政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它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促使高職語文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
時代的發展對高職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貫徹落實立德樹人這一宗旨,必須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各學科的教學之中,幫助學生健全人格、激發學生思政學習興趣,同時樹立正確歷史觀和遠大理想。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還可以通過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形式,并且注重提高授課教師的思想道德素養,同時合理選取教學內容進行專題化教學,也可以適當開展思政教育相關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崇尚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品學兼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