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天嬌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多發病,也是造成老年人群自理能力嚴重降低的重要原因。腦梗死急性發作,閉塞腦血管影響腦組織血供,使得局部缺氧、缺血,并大量產生自由基,細胞因此死亡[1]。幫助患者有效的清除自由基,是治療過程的重要環節。自由基清除類藥物中依達拉奉較為常用,也具備保護腦組織的效果。此次研究分析依達拉奉參與治療急性腦梗死獲得的效果,總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于本院就診的13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拋幣方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5 例。觀察組中男35 例,女30 例;年齡49~75 歲,平均年齡(58.54±5.49)歲;病程3 h~3 d,平均病程(1.04±0.66)d;其中27 例合并糖尿病,30 例合并高血壓。對照組中男37 例,女28 例;年齡48~74 歲,平均年齡(57.17±5.62)歲;病程3 h~3 d,平均病程(1.21±0.60)d;其中25 例合并糖尿病,28 例合并高血壓。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患者的病情、癥狀表現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患者臨床資料完整,無相關藥物過敏史;③患者無認知和交流障礙,有良好的依從性;④患者的病情未危及生命;⑤患者均是首次發?。虎藁颊呙鞔_研究內容,自愿參與。
1.2.2排除標準 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有其他系統嚴重疾病或合并其他腦血管疾??;存在精神疾病;無監護人照看患者;發病時間>72 h 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是急性期入院,掌握其發病情況,觀察癥狀表現,進行多項檢查,明確診斷后對病情、身體狀況進行評估,予以吸氧、營養支持、心電監護。對照組進行基礎用藥治療,主要是應用腦循環改善用藥,應用脫水劑和抗血小板類藥物,采用靈活的手段幫助患者降低顱內壓。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吉林省博大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1992)治療,具體用法:依達拉奉30 mg/次,和生理鹽水100 ml相溶,進行靜脈滴注,1 次/d,共用藥治療14 d。
用藥期間做好多方面的觀察工作,實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積極處理患者的各種不適。處于急性期做好體位護理,增加觀察頻率,幫助患者定時改變體位,吸痰;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幫助患者科學飲食,保障攝取的營養充分;指導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訓練。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ADL 評分以及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采用用ADL 評分對治療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患者獲得越高的評分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佳。采用NIHSS 評分標準對患者接受治療前后不同時間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估,評分越低則代表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情況越佳。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療效結合病患腦梗死病情改變情況、癥狀控制情況和治療前后NIHSS 評分明確:患者在用藥后,0 級病殘,相關癥狀消失,NIHSS 評分下降程度>90%為治愈;患者在用藥后,病殘1~3 級,相關癥狀改善顯著,NIHSS 評分下降程度45%~90%為顯效;患者在用藥后,相關癥狀減輕,NIHSS 評分下降程度18%~45%為有效;患者用藥后病情無減輕,或是加重病情為無效??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NIHSS 評分為(18.81±3.42)分與對照組的(18.93±3.75)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 周后,觀察組患者NIHSS 評分分別為(10.34±2.23)、(7.83±0.73)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3.83±3.11)、(10.54±1.87)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DL 評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ADL 評分為(38.04±5.16)分,與對照組的(38.65±5.35)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ADL 評分為(77.19±8.53)分;高于對照組的(63.55±6.9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中26 例治愈,24 例顯效,11 例有效,4 例無效,臨床總有效率為93.85%;對照組中有12 例治愈,26 例顯效,13 例有效,14 例無效,臨床總有效率為78.46%。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85%高于對照組的78.4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均未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為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近幾年的發病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其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加之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腦血栓的發病問題也日益突出。發生高梗死,原因在于腦部血液的速度變,導致局部壓力異常,這也導致血液內分子較大的物質運輸效果變差,在動脈細胞膜依附,因此有腦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形成,進而引發腦梗死[2]。腦梗死能導致患者的運動能力受到阻礙,語言功能也受到破壞。腦梗死是神經內科臨床常見疾病,有較高的患病率,且有發病急、進展快的特點,病情相對危重,加之主要的患者群體是年齡偏大人群,本身整體的狀況差,更容易有并發癥、后遺癥產生,影響生活質量、自理能力,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腦梗死患者發病后,受到血栓的影響,其腦部動脈受到阻斷,其內神經元、葡萄糖因此減少,會形成半暗帶在腦中央區,抑制這一區域內傳遞效應,但是局部細胞卻沒有喪失傳導性。因此,在患者發病后把握救治時間,給予有效治療,對患者的預后有積極的意義。腦梗死急性發生后能在數小時或數天中進展,加重神經功能缺損狀況,也是增加此類患者致殘率、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颊咛幱诩毙云跁r,閉塞的血管導致該血管所支配的趨于血供異常,使得腦組織缺氧、缺血,也因此有自由基大量產生,自由基能夠與核酸、蛋白質、脂質等有相關反應發生,使細胞化學機構被破壞,正常功能被干擾,進而導致各種損傷,比如紅細胞膜存在的脂質與自由基相遇常識過氧化反應,降低細胞膜彈性與流動性,同時增加紅細胞居家,增高全血黏度。同時,自由基能夠與膜磷脂中不飽和脂肪酸產生反應,造成細胞和血管內皮損傷,使血管壁完整性損壞,進而增加通透性,引發腦水腫,會使腦梗死病情變重[4]。因此,幫助患者在發病后有效的清除自由基,對其病情的減輕和預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依達拉奉屬于新型的自由基清除藥物,也是一種抗氧化劑,該藥物具備親脂團,也有較小的分子量,相對容易經過血腦屏障透過,在靜脈給藥后能夠將電子提供給自由基,清理腦組織中存在活性的羥基基團和半暗帶區域內的自由基,同時對凋亡基因表達進行調控中,對細胞脂質過氧化予以抑制,起到對腦組織細胞進行保護的作用[5]。此外,藥物在應用后并能夠對次黃嘌呤氧化酶與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前列環素的產生進行抑制,使炎癥介質減少,利于減輕腦水腫。此次研究中觀察組加用依達拉奉進行治療,獲得結果:治療1、2 周后,觀察組患者NIHSS 評分分別為(10.34±2.23)、(7.83±0.73)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3.83±3.11)、(10.54±1.87)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依達拉奉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進腦組織缺損減輕,這對患者預后和減輕后遺癥有重要的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ADL 評分為(77.19±8.53)分,高于對照組的(63.55±6.9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依達拉奉發揮了腦組織保護左右,使患者承受的病痛減輕,利于生活能力的恢復。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85%高于對照組的78.4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應用依達拉奉能夠強化療效。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采用依達拉奉施治可改善患者的癥狀、減輕病情,增強臨床療效,并且有較高的安全性,是值得應用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