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要求學生能夠在獨立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從而獲得更多的啟發,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文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探究語文知識的興趣,引導其在閱讀的同時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并為學生提供語文學習資源,使其能夠在課后學習中獲得更多語文知識,拓寬眼界。同時,為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開展自學活動,教師也要注意得到學生的反饋,找出其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更多適合自己的自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自學能力;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34-041-03
【本文著錄格式】楊梅.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思考[J].課外語文,2021,20(34):41-43.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能夠通過自主探究,獲取新的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生缺乏自學能力,很難做到主動解讀課文,只是機械記憶教師講解的內容。為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其明確自學的重要性,并探索能夠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方法,使其能夠通過獨立探究,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得到個性發展。
一、初中生語文學習的現狀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能夠通過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發展。然而,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其個性發展受到限制。初中生語文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如下:(1)缺乏思考動機。想要學好語文,必須做到能夠主動地進行思考,然而,很多初中生都缺乏思考的動機和能力,只是機械地跟隨教師的腳步,記憶教師講解的知識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2)學習習慣不佳。部分初中生在課堂學習時,認真跟隨教師的節奏,嘗試理解教師講解的知識,卻很難獲得滿意的語文學習效果。這主要是學習習慣不佳導致的。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是被動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很難真正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更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3)過于追求分數。雖然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但在中考壓力下,大部分初中生依然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習效果的衡量標準,進而在學習過程中,只重視教師講解的答題技巧,機械地進行古詩詞的積累和背誦。這樣的學習動機雖然可以取得較好的語文成績,卻無法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意義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主動深入分析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含義,使自身發現知識、解決問題的潛能得到釋放。面對中考的壓力,大部分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有所降低,其個性發展受到影響。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使學生更加高效地學好語文知識,并得到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意義如下。(1)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一名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挖掘文章中的內涵,深入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保障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在自學過程中,學生需認真思考,積極探究文本知識,在產生問題時主動探究解決方法,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2)提升學生表達能力。通過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需要得到培養,想要更好地提升表達能力,學生必須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在短時間內給學生灌輸大量的知識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能通過自學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使自己的表達能力得到提升。(3)激發學生鉆研精神。在新時代,刻苦鉆研的精神是每一個人才必備的素養。在自學過程中,學生可以主動找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大膽質疑,并主動收集課外學習資源,解決自己的疑惑。長期下來,學生的鉆研精神可以得到充分激發,為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語文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生自學的主要因素,只有對語文學科具有強烈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在課后探究語文知識。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1)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通過提問、講解的手段進行新知識的講解,單一的教學手段難以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深入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注意豐富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等,這都是深受初中生喜歡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對語文課堂產生興趣,進而樂于在語文課堂中積極表現自己,主動在課下探究語文知識。(2)幫助學生體驗成功。對初中生而言,成就感可以有效提升其對學習知識的探究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這些學習任務需要有一定的挑戰難度,同時,學生又需通過自學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學生可以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進而強化學習語文的動機。(3)巧用語言的藝術。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強化課堂的趣味性,簡潔明了的語言可以體現教師的專業素養,委婉的語言可以保護學生的學習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語言藝術,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熱情,使其樂于主動學習語文知識。
(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
為保證語文教學效果,適當的討論必不可少,通過與同學深入討論課文內容,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文本,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實現師生共同營造活躍課堂氛圍的目標。為保證學生參與討論活動的熱情,教師需要探索提升討論效果的教學措施,保障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有所收獲。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提高學生之間討論的有效性。(1)布置課后討論任務。通過布置課后討論任務,可以讓學生在充足的學習時間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形成自己的想法。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保障討論活動的有效性,還可以強化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自學能力得到提升。(2)合理劃分討論小組。在引導學生討論之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劃分討論小組,并請每一個小組推選出組長。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討論有序進行,學生在組長的監督和引導下會積極與組內成員開展討論,提升討論活動的效果。(3)科學安排討論課。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設置討論課。在討論課上,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積極表達對論題的看法,并認真思考其他同學的意見。在指導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引導學生緊扣要點,認真分析,利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和討論。
(三)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想要提升自學能力,離不開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深入探究語文知識。教師需要培養學生以下學習習慣。(1)預習的習慣。預習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首要環節,也是學生培養自學習慣的重要手段。通過預習,學生可以自主對文章進行解讀,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找出自己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在課堂上向教師求助,既能夠提升學習效果,又能保障學習效率。(2)復習的習慣。復習也是自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有效復習,學生可以檢查自己課堂學習的效果,鞏固已經掌握的知識,找出沒有深刻掌握的內容,并通過自主探究、尋求教師幫助、與同學深入討論等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3)提問的習慣。提問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通過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學會學習,主動思考,從文章題目、文章結構、文章關鍵句等多個角度提問,不僅可以快速解決自己的疑惑,還可以強化思考的過程,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四)分享語文學習資源
在自學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深入解讀教材中的文章,還要主動學習課外知識,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初中生的學習精力有限,為幫助其提高自學效果,教師可以積極為其分享語文學習資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輔助下,提升語文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分享以下學習資源。(1)語文學習網站。當下,很多學習網站中都有大量的語文學習資源,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將有利于初中生積累語文知識的學習網站分享給學生。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主動根據自己的自學需求,利用假期通過網站尋找相關的資源進行學習。(2)視頻學習資源。初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在網站中尋找學習資源。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定期為其分享視頻學習資源,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學到新知識,又能夠使自身得到放松,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3)學生優秀作品。一些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前,會進行深入思考,搜集大量語文學習資源,進而出色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創作出自己的優秀作品。將這些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和分享,不僅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還可以讓其他同學在欣賞同學作品的同時,學習到更多語文基本知識的語言表達技巧,使其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五)指導學生自學方法
很多初中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已經明確了自學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由于缺少正確的自學方法,經常會出現自學效果不佳的情況。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為其分享良好的自學方法,使其能夠開展高效的自學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分享以下自學方法:(1)制訂自學計劃。制訂科學的自學計劃,可以讓學生能夠根據計劃進行自學,有效避免在學習過程中惰性心理的產生。學生制訂自學計劃時需要做到結合自身實際,由易到難,切忌急于求成。(2)做好讀書筆記。語文學習需要學生閱讀大量的優秀作品,因此,學生必須將自學與讀書筆記相結合。在讀書筆記中,學生可以積累優秀詞句,也可以記錄自己的想法,既能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學活動的有效性。(3)課內外知識結合。為提升學習效果,在自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課文與課外知識相結合,主動尋找與課文相關的內容,如作者的生活背景、相關經典作品等,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六)及時考查自學效果
通過考查學生的自學效果,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學生自學的有效性,為自學效果差的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并請自學效果較好的學生分享學習經驗和方法。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輔助下,對近期的自學情況進行反思,適當調整自己的自學策略。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了解學生的自學效果:(1)開展自學檢測。開展自學檢測是教師了解學生自學狀態的最佳方法,通過自學檢測,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到學生的自學效果,為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提供指導,還可以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為取得良好成績,學生會加強課后自學,提升學習效果。(2)引導學生反思。自學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方法不對,也可能是因為自身產生懈怠情緒。學生通過反思,可以對自己近期的自學效果進行總結,并反思學習過程,找出學習效果不佳的原因。(3)組織學生互評。學生之間接觸較多,對彼此的學習狀態和自學習慣都有所了解,通過點評同學的學習效果,能夠學習到同學的自學方法,并指出其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學生在傾聽同學意見的過程中,也可以從多角度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而調整學習方法。
四、結語
學生的自學能力對其終身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不僅可以提升其語文學習效果,還可以培養其敢于質疑、刻苦鉆研的精神。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結合學科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并及時檢驗其自學成果,幫助學生找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供相應指導,使其掌握更多的自學方法,提升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任瑞慶,郝靜. 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狀與策略[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20).
[2] 鮑國富.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在線教學的七個維度[J]. 教學與管理,2020(19).
[3] 蔡良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探討[J]. 西部素質教育,2019(4).
[4] 姜華萍. 初中語文微課設計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J]. 語文建設,2020(21).
[5]劉美麟,步進. 語文核心素養研究綜述[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1).
[6]倪美青. “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32).
[7]余凡,田良臣. 人工智能時代語文學習的轉型[J]. 教學與管理,2020(24).
[8]唐玖江,榮維東,薛相鋒. 青少年課外閱讀推薦書目研究:基于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施視角[J]. 圖書館雜志,2020(5).
作者簡介:楊梅,女,1975年生,吉林農安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