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奇 張紅松
摘 要:鄉村民宿作為旅游業下的新型業態,對鄉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其強烈的地域性對于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赫哲族作為黑龍江省的特有民族,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通過分析民族文化對于鄉村民宿發展的重要意義,研究赫哲族鄉村民宿發展基礎,探討黑龍江赫哲族鄉村民宿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民族文化;赫哲族;鄉村民宿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扶持共建項目(19YSE359)研究成果。
一、民族文化對于鄉村民宿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推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
為保護我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相關部門將少數民族村寨旅游作為地區經濟建設的重要手段,大力發展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鄉村民宿。國家自2009年開始實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項目,后來陸續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掛牌,截至2020年已確立了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黑龍江省赫哲族特色村寨也有被命名掛牌。以赫哲族民族文化為中心,以鄉村旅游為手段,大力發展鄉村民宿,對赫哲族特色村寨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城鄉協調發展的問題一直是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現階段國家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發展鄉村旅游業,改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調整鄉村產業結構,全面促進鄉村振興。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少數民族特色鄉村民宿項目,以少數民族地區自然生態文化為基礎,立足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形成多元文化綜合體,創建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體驗的鄉村民宿綜合體,發展旅游業、服務業、手工藝,推進產業的融合發展,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三)保護與傳承少數民族文化
少數民族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創建的重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民宿有獨特的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在發展民族文化的同時,以民族文化為中心,將少數民族的特色美食、傳統習俗、建筑、文化、藝術等融入鄉村民宿的發展建設。通過少數民族的文化產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的融合,結合體驗、展示、觀賞、學習等手段,對少數民族藝術進行文化衍生品的開發,以商品的形式進行售賣,促進民族文化與游客之間的交流互動,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傳播,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具有促進作用。
二、黑龍江赫哲族鄉村民宿發展基礎
(一)赫哲族概況
赫哲族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世代以漁業為生,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擁有獨特的民族建筑、文學、音樂、舞蹈、手工藝與宗教信仰。目前赫哲族主要生活在由黑龍江、烏蘇里江與松花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流域,主要居住于黑龍江省同江市、撫遠市、佳木斯市和雙鴨山市四個地區的街津口鄉、八岔鄉、四排鄉、敖其鎮和抓吉村這五個鄉鎮村落。
(二)赫哲族文化特色
1.生產生活
漁獵生產是赫哲族的主要生活方式,經過世代相傳赫哲族的漁獵文化得以傳承,目前仍保有捕魚的習俗。赫哲族人民總結了不同魚類的生活習性,不同季節采用不同的捕魚方法,使用不同的捕魚工具,發展了獨特的魚類烹飪技藝與保存方法。
2.特色建筑
由于赫哲族人民主要從事漁獵生產活動,需要長期活動于江畔及山林中,因此也形成了赫哲族獨特的特色建筑與居住方式。赫哲族人民擅長在地下挖出長方形土坑,利用木頭在此基礎上架起柱腳,形成高架,并覆蓋泥土、獸皮或茅草形成穴巨式房屋,或利用木材直接在距地面1米處立樁柱,在此基礎上搭建模板式建筑,并用茅草覆蓋。其中,較為典型的建筑有地窨子、馬架子、撮羅子等。
3.文化藝術
赫哲族人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形成文字,在日常的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涉及文學、音樂、表演與手工藝四個方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另外赫哲族的特輪古、說胡力、依瑪堪、嫁令闊也被評為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赫哲族村寨發展現狀
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赫哲族正逐漸從以傳統漁獵為主轉變為農業、漁業和旅游業同時發展的模式,促進了少數民族村寨的發展,但由于自然條件與基礎設施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發展稍有差別。經過筆者現場走訪調查,5個赫哲族村寨發展現狀如下:
1.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
街津口自然風光優美、山清水秀,多次獲得國家、省、市授予的“國家級最美漁村”“全國文明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榮譽。作為赫哲族民俗旅游的重點發展對象,目前已建成國家3A級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區,度假區內有赫哲族壁畫小鎮和赫哲民族文化村。壁畫小鎮由赫哲族民居改建,在原本建筑的基礎上,搭設有赫哲族特色建筑,在墻體部位進行繪畫或利用漁具裝飾,以突出漁獵特色。赫哲民族文化村內集合了餐飲、娛樂、體驗等多項內容,將自然環境與民族文化融為一體,通過赫哲村落建筑、大型雕塑群、民族宗教風俗、歷史文化、民族歌舞、服飾、手工藝品的集中展示,游客可以進一步了解當地風土人情。
2.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
八岔赫哲族鄉與街津口赫哲族鄉同屬同江市管轄,但八岔赫哲族鄉發展較為緩慢。2013年受洪水影響,部分民居遭到破壞,經過相關部門的援助,在原本的建筑上進行翻修。翻修后統一了建筑的顏色與形式,修建了烏日貢文化主題廣場,用于滿足村民的日常娛樂休閑需求,廣場內景觀設施以赫哲族文化為主題,設有文化圖騰柱等景觀小品。
3.雙鴨山市四排赫哲族鄉
雙鴨山市四排赫哲族鄉旅游業發展相對較早且成熟,2001年便建設了四排赫哲族風情園,經過兩次擴建,現主要以赫哲歷史、文化、民俗為主線,設有民俗體驗館、工藝品加工館、民俗演藝廳、民俗展示廳、魚展館、捕獵展館。風情園內展館的設計及景觀小品的設計結合了赫哲族建筑的形式,較為集中地展現了赫哲族的特色文化。
4.佳木斯市敖其鎮敖其赫哲族村
根據相關部門規劃,敖其赫哲族村主要經濟發展模式已轉變為“農業+旅游”,依托赫哲族民族風情,成為集農業體驗、冰雪文化、生態觀光于一體的旅游型小鎮。相關部門統一規劃了住宅建筑與街道景觀,融入了赫哲族傳統圖騰與漁獵文化,建成了赫哲族文化旅游區。旅游區分為入口服務、文化展示、濱水休閑、預留發展、狩獵休閑、赫哲新村六大功能區,建有赫哲族文博館、水上舞臺、薩滿神屋、神樹廣場、赫哲新村、敖其灣影視城等標志性建筑,是集住宿、餐飲、娛樂、休閑、學習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水上樂園。
5.撫遠市抓吉赫哲族村
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抓吉村建成了赫哲民族風情村,發展民俗特色旅游業,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鼓勵村民開辦魚館、家庭旅館,建設了赫哲民俗展示館與烏日貢廣場。展館中主要展示赫哲族的發展歷史,通過景觀雕塑、場景搭建展現了赫哲族的生產生活習俗。烏日貢廣場通過景觀雕塑、圖騰符號等,將赫哲族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進行了詳細的展示。
三、黑龍江赫哲族鄉村民宿發展策略
(一)夯實基礎,提升品質
鄉村旅游是基于特色文化的體驗式旅游,鄉村民宿作為鄉村旅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礎設施、配置與管理情況是鄉村民宿長效發展的根本。2020年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旅游民宿設施要求與服務規范》,對旅游民宿的硬件設施、安全衛生、服務餐飲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提供早餐、24小時熱水、辦理公辦查驗系統、每間客房配備滅火器等。基于赫哲族鄉村村寨旅游的發展現狀,在發展鄉村民宿的同時,應依據服務規范配備完善的設施,充分滿足游客需求,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赫哲族特色文化,在室內外裝修中融入赫哲族民族文化元素,建成美觀且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鄉村民宿。
(二)立足創新,樹立品牌
在鄉村民宿中充分融入地域文化不僅是鄉村民宿發展的基本需求,也是大眾審美需求多樣化趨勢下的必然選擇。赫哲族特色文化是發展赫哲族鄉村民宿的關鍵所在,應以“文化+”推動“旅游+”,將建筑特色、文化藝術、宗教信仰等特色文化融入產業發展的每個環節,開展赫哲族漁獵文化體驗、赫哲族飲食體驗、赫哲族文化藝術表演等活動,研發赫哲族特色文創產品,通過觀賞、學習、體驗等手段實現游客與赫哲族文化的親密接觸,在傳承發展赫哲族民族文化的同時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品牌。
(三)引進人才,鞏固管理
鄉村民宿作為新興旅游業態,為實現長效發展,應高度重視鄉村民宿的管理與運營,要不斷提高鄉村民宿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游客滿意度。現階段,鄉村民宿的發展以家庭經營為主,管理及經營模式較為混亂,且在服務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要積極引進一批專業的管理和服務型人才,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培訓,打造一支懂專業、會經營、會管理、會服務又了解赫哲族文化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四)多元宣傳,推動發展
旅游產品的宣傳與推廣是推動鄉村民宿發展的重要手段,一般的新聞媒體或旅行社的宣傳效果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村民宿的發展。網絡宣傳具有高效性和交互性強的特點,現階段黑龍江省已建成“趣龍江”旅游服務平臺,但服務內容較少、信息不完善。將網絡宣傳與鄉村旅游結合,以“趣龍江”服務平臺為載體,完善赫哲族鄉村民宿的相關內容,滿足游客的查詢需要,確保旅游信息的及時更新,并通過其他網絡平臺積極轉發、推廣,可以提高赫哲族鄉村民宿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赫哲族鄉村民宿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柳春雨.黑龍江民宿的特色美學研究[J].大眾文藝,2019(13):73-74.
[2]袁永奇.基于東北民俗文化的黑龍江鄉村民宿設計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3]陶瑞峰,于巧媛.赫哲族民族村落旅游景觀展示研究[J].文化產業,2020(36):4-5.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