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珠心算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發珠心算,不僅有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增長和數學思維的提升,更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實效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珠心算訓練,強化學生的珠心算能力,幫助學生排除數學學習的干擾,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珠心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競爭性越來越強。而這種競爭性不僅波及到了當今的年輕人,對小學生的影響也較為顯著。在此狀況下,珠心算教育被國內外學者廣泛推崇,究其原因是珠心算可以促進學生左右腦的均衡發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樣化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從中體會珠心算在數學計算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珠心算的熱情,強化學生的珠心算訓練,提高學生數學計算的能力,暢享數學學習的精彩,從而構建富有時效性的數學課堂。
一、 創設有效情境,活躍學習氛圍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涉獵廣泛,包含很多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元素內容,也有很多與生活情境相關的數學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可以依據學生的真實生活經驗,結合數學教材內容,設計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在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可將珠心算與教學內容有效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這種計算方法,并在學習中提升計算速度,使教學內容和珠心算互相融合,突出珠心算的優勢,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時,教師可從現實生活中找一些學生較為熟悉的、有趣的物體,如蘋果、乒乓球、鉛筆等,并將這些物品帶入課堂,并展示給學生。如,在“認識數字5”這一過程中,教師可拿出提前準備好的5個蘋果,使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起數字的抽象認識與具體實物的聯系,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在算盤上認識算珠,并引導學生將算珠想象成蘋果,從而使學生對抽象數字的理解更加的直觀。之后,教師出示相關計算題目讓學生利用珠心算進行計算,深化學生的認識。
小學生由于閱歷淺顯,認知能力相對較低,教師的教學更應多給他們搭建鮮活的平臺,讓學生伴隨著鮮活的情境開展新知識的學習,從而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案例中,教師將蘋果與數字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對數字形成了直觀的認識,再結合珠心算的學習,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感受了數學學習的價值。在撥動算盤的過程中,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教師實踐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計算水平。
二、 利用珠像教學,促進算理理解
珠心算指的是學生利用珠像在大腦中進行計算的過程。表面看輕松、容易,而實際上整個過程運算步驟較多,且計算復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算的原理,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珠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對珠心算、口算及筆算過程及原理進行對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珠心算的算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及計算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左右腦的均衡發展,養成學生多角度思維解決問題的意識,熟練掌握計算過程,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一位數加兩位數”時,教師慣用的教學方式就是利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示出來,讓學生以更快捷的方式理解和掌握珠心算的算理,從而提高學生心算的效率。如教學8+7=?時,教師首先將題目的計算過程以動態的形式投放在教學課件上,等學生獨立計算完成后,教師可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計算過程,讓學生與自己的計算思維進行對比,找出自己在運算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并能夠及時的改正。使學生對“珠像”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計算中的難點,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用多媒體將珠心算的算理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深化了學生對珠像的認知。通過對比,學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熟練掌握了計算的技巧。心算、口算相結合,使學生的計算過程變得簡單而輕松,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促進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同時更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也自然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 融入教學課堂,培養想象能力
數學學科知識是抽象的,想要學好數學必須要有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具體思維階段,空間想象力不足,很難適應數學學習。而珠心算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利用,讓學生在計算學習時變得輕松、容易。珠心算讓學生在大腦中“打算盤”,有效鍛煉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加深了學生對數字的理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有效地融入珠心算,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習的效率,養成學生數學思維的嚴密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空間想象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時,教師可提前準備一些小棒、三角尺或是正方塊等教學用具,以此來輔助教學。因為學生在學習珠心算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空間想象力,所以,教師可利用事先準備好的教學用具對學生進行訓練。依據真實的物體,讓學生在頭腦中想象出這些物體的形狀,并將物體堆疊在一起形成一定空間結構的圖形,再親自動手操作,將頭腦中想象出來的圖形用真實的材料擺出來。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訓練,還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想象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缺乏想象能力的個體是可怕的,而那些天馬行空任思緒遨游的學生,他們更具有創新的意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樣,教學中,教師利用學生珠心算學習中積攢的空間想象力進行教學,使珠心算與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優化了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學生的計算和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率,深化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
四、 降低學習難度,發展思維能力
珠心算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工具和手段,影響著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小學生學習能力較低,獲取知識途徑也較為單一,主要是通過數學教材的瀏覽及教師的講解,如此方式雖可讓學生的學習簡單而順暢,但卻禁錮了學生發散、創新性思維的發展,學生很難超脫教材學會思考。而教學中珠心算的有效融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運算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多方位的思考,在確保計算無誤的基礎上,促進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全面掌握,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小學數學“8的進位加法”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一定的情境展開教學:超市里,小明發現了兩款自己喜歡的文具,一件是玩具賽車,標價為8元,一件是喜羊羊貼紙標價位2元,小明需要多少錢才能將兩款玩具都買下來?同學們能不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珠心算知識幫小明計算一下呢?學生在之前已經掌握了加7進位的珠心算方法,但加8進位還未接觸,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加8進位與加7進位的異同點。這樣學生在分析比較中獲得了計算能力的提升,又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將數學新知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能夠賦予數學以鮮活的生命活力。案例中,教師將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創設了思考的情境,促進了學生采用多角度思維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養成了學生全面思考的意識,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教學重難點,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五、 融合有效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也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珠心算的有效融入,亦可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及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等。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采用的多為口頭講解,讓學生感覺的學習是枯燥而乏味的,致使學生無法深入地掌握所學知識,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而現代教學手段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及感染力,借助動態、形象的知識展示,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多媒體技術與珠心算地有效融合,使珠心算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促進了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小學數學“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向學生出示題目:437×6=?,并讓學生自主思考,如何進行題目的計算并演算結果。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計算后,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將此題的解答過程以“珠像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并讓學生在觀察珠像圖的同時對比自己的計算過程。如此一來,在學生的大腦中就會將抽象的計算與形象的珠算過程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形成具體的概念,對珠心算產生探究的欲望,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科學高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更能激活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整合教學資源,有效利用教學手段,使珠心算與數學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枯燥、抽象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六、 注重層次推進,提高數學素養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同一個知識不同的學生接受起來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珠心算融入小學數學課堂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分層次推進的形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產生學習珠心算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以全新的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的事物,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珠心算能力,進而提高課堂計算的正確率,縮短計算的時間,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時,按照常規的教學,一般采用“湊十法”進行計算。而實際上教師可將珠心算引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撥珠來進行心算。如,8+9-17。首先讓學生想9和10之間的差為1,這樣在撥珠的過程中就可以變換為8+10-1=17。這樣,學生就可以直觀地理解數學珠心算的計算原理。在學生熟練之后,教師可向學生出示多道不同層次的珠心算題目,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逐個計算,看誰能夠計算得最快,計算的準確率最高,不僅激發了學生計算的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學生由于學習能力和認知基礎的不同,水平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才能讓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教師將珠心算有效地融入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快速掌握計算原理,在學生基本掌握方法后,要采用分層訓練的形式展開教學,讓學生依據自己真實水平展開訓練,強化了學生計算的意識,促進了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水平。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將珠心算融入數學教學中,使之與數學學習融合在一起,可以激發學生計算的積極性,簡化計算過程,降低計算的難度,促進學生左右腦及手、眼、腦的協調發展,形成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增強學習計算的自信心,使之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提高學生計算的時效性,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夕蘭.借助珠心算,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6):102.
[2]藺黎明.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合珠心算教學的實踐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20(3):95-96.
[3]王羽菲.珠心算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之初探[J].吉林教育,2015(34):117.
作者簡介:
張春玲,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蘭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