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林
【摘要】? ? 現如今是信息時代,利用利息技術進行工作和學習,已經是大勢所趨。針對幼師而言,未來需要借助更多的信息技術,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而根據對目前幼師專業計算機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作為教師,需要通過新型的雨課堂教學平臺,大幅度的更新和改善原有的教學模式,由此更好地實現智慧課堂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 ? 雨課堂? ? 幼師? ? 計算機應用基礎? ? 創新能力? ? 教學平臺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學習計算機技術的入門課,也是一門公共基礎課。開設此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育綜合型人才。鑒于此,本文以幼師專業學生為著眼點,致力于通過雨課堂教學平臺,實現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儲備的不斷增加,同時不斷地促進其實際操作能力的顯著提升。
一、雨課堂的內涵及優勢
1.1雨課堂
所謂雨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主要致力于加強“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具有很強大的交互性[1]。具體來說,雨課堂借助一定的網絡信息技術手段,促使其自身能夠以PowerPoint為載體,或者是微信軟件,進而促使學生和教師可以不受課堂教學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實現實時互動和無障礙溝通。與此同時,使用雨課堂授課,需要教師先進行課程和班級的創建,然后,學生根據顯示的二維碼,通過掃碼進入課程。
1.2雨課堂的優勢
1.完整立體數據支持的教學平臺。無論是在課前、課堂進行中,還是在課后,都可以進行雨課堂教學,同時,通過雨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一切數據,都可以得到準確、有效地收集,經過一定的整理、歸納以及分析,能夠得到教師所需要的相關數據,而通過數據,教師也能夠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課堂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比如,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收集的學生簽到時間,來認知學生的實際學習動態。也可以通過學生觀看課前推送的相關預習資料的時間,來了解學生的實際預習情況。更可以通過雨課堂推送的相關試題,收集學生做題的時間和準確率,來認知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并且能夠知道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欠缺之處[2]。
2.教與學交互性的教學平臺。根據對雨課堂的認真分析和研究,可以發現,其實際的操作步驟和操作流程非常簡單,而且快捷,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教學時間的浪費,教師的教學壓力也可以得到適當地減輕。并且,雨課堂的出現,與傳統課堂教學并不沖突,教師可以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充分實現教學的實效性。尤其是對于課前預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雨課堂,在課前進行相關教學微視頻或者是一些相關的網絡教學視頻以及慕課視頻的推送,促使學生進行觀看,并且也可以推送一些有助于預習的小題目,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回到課堂以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答疑,或者是面對學生的疑問點,對學生進行相應引導,并通過學生的相互探究,最終得出相應結論。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次數和溝通頻率開始不斷增加,而通過不斷地合作分析和相互探究,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針對課堂過程中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雨課堂,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進行全面講解,實現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顯著增強。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雨課堂,將相應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和整理,并且以多種方式,如發送彈幕等,促使學生更好的完成課中知識測試[3]。在知識測試期間,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做題數據放在公屏上,由此能夠促使教師更好地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生也能夠更為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從而實現學習效果的顯著提升。針對課后復習,教師可以借助雨課堂,通過微視頻等方式,促使學生進行知識的復習,以此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并且,依托于雨課堂之下,學生能夠實現差異化學習,對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復習內容,由此促使學生穩步地提升,同時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適應當下的教學理念。根據我國素質教育的最新要求和具體規定,其對于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進行了重點關注,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其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同時,需要始終圍繞著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教學,而雨課堂的出現和發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更加清晰、直觀地認識和了解相關知識,由此激發出無數的學習動力,并且增加更多的探究熱情。在學習期間,學生遇到的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這主要是得益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同時還可以利用合作學習的模式,促使學生進行問題的激烈討論和相互研究,由此碰撞出無數的新思想和新思路[4]。與此同時,這樣形式下的課堂,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能夠更好地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引導者出現。而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也會越來越強,由此能夠促使整個課堂氣氛從沉悶轉為活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擴散。
二、高專幼師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現狀
1.課堂教學模式方面。根據對高專計算機教學現狀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發現,大部分教師還在沿用傳統式教學,具體表現為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知識方面,而嚴重忽略實踐方面的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效果難以提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之間沒有進行良好地銜接,遇到實際問題時,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并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相關計算機知識進行解決[5]。與此同時,教師一味地向學生教授相關計算機知識,并不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學生是否能很好地接受這些知識,而是強制性地進行計算機知識的灌輸。長此以往,學生就會一味地學,但這不是主動性的學習,而是充滿被動性的學習,并且學生不會去問為什么,對于知識的來源一無所知,也不會思考這些知識將來可以用在何處。除此之外,教師并沒有形成與時俱進的思想,長時間未改變和更新教學模式,基于老舊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消失。而想要促使學生學好計算機知識,需要學生能夠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和創新的意識,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2.教學效果方面。當前很多學校在進行不同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性課程教學時,其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設定都是一致的,這不僅沒有意識到網絡信息技術和各個專業之間的融合點和交叉點,也沒有意識到在不同的專業中,對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技術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很多學生只是“學會”,而不是“會用”。對于幼師專業的教師來說,并沒有根據幼師專業的實際情況,對計算機課程內容進行相應變更,從而難以實現幼師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能力水平提升[6]。
3.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雖然當前的計算機教學,都開始重視對學生在動手操作方面的能力培養,但是從計算機的實踐教學效果來看,是不盡人意的。學生們在動手操作方面的能力較弱,一般都是按照教師的實際要求,學生去進行相應操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沒有創新的意識和行為。同時,不僅嚴重抑制著學生在計算機方面學習的積極性,還會阻礙學生運用計算機知識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得創新意識難以得到良好的激發。
三、雨課堂在高專幼師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合理設計教學內容,課中教學內容進行適度減法
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可以更好地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還能夠為課堂教學做適當的加減法,具體來說,加法是通過預習,促進“教”與“學”效果的顯著增加,減法是通過預習,能夠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在課堂中有效減少部分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教師將一些相關教學內容,以微視頻或者是試題的形式,在課前或者是課后,通過雨課堂教學平臺,推送給學生,促使學生進行相應的預習,并且針對這些教學內容,與教師進行實時互動,或者是與其他同學進行相互溝通,由此更好地實現自主學習。與此同時,通過雨課堂教學,有利于突破重難點知識,學生能夠將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帶回到課堂中,然后,經過教師的適時指導,促使學生能夠化繁為簡、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和解析,并且有助于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和學生之間的親密溝通。例如,在進行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推送相關視頻,促使學生更好地預習相關知識,由此能夠初步地認識和明確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的用途以及特點等。同時,通過視頻中演示的PowerPoint創建過程,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PowerPoint的啟動方法和退出方法,以及PowerPoint的工作窗口、操作特點等[7]。
3.2課中知識結構的改變
依托于新時代的雨課堂教學之下,需要教師對具體的課程結構進行相應改變和重組。以“表格的制作”章節為例,教師可以預先留出10%左右的時間,促使學生將自己預習過后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問,然后教師進行收集和歸納,其次,利用20%的時間,進行問題的解答。接著,利用50%的時間,借助雨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相關知識的教授,其中主要包括創建表格的方法、表格邊框和底紋的使用方法以及表格設置的方法等。最后,利用20%左右的時間,推送相關練習題,促使學生進行相互探討和解答,加強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
3.3課后知識鞏固和拓展模式的改變
以往學生進行課后復習,都是以紙質版作業為主。而基于雨課堂教學平臺,學生能夠通過微信,以網上測試題的方式進行課后復習,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借助雨課堂教學平臺,自由選擇相應的課堂教學視頻,進行回放,或者是根據教師提供的復習資料,進行反復地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能夠更好地鞏固相關知識,并且在進行課后作業時,能夠通過視頻進行復習資料的觀看,由此更好地解決不會的問題[8]。除此之外,在課后復習的同時,還需要進行相應的知識拓展,通過雨課堂,能夠更好地增強知識拓展的實效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積極主動地更新和優化其自身的傳統教學手段,并且充分地明確雨課堂的基本內涵,深刻認知雨課堂的實際意義和顯著作用,努力凸顯它的教育價值。與此同時,教師需要依托于雨課堂之下,進行計算機教育的具體實施,由此更好地促進幼師專業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高效學習,進而提升其在計算機方面學習的綜合能力。
參? 考? 文? 獻
[1]張其亮,杜曉明.雨課堂在計算機軟件類實驗課程翻轉教學中的運用[J].實驗科學與技術,2020,18(06):51-55.
[2]張麗英,龔斌,龍曉燕.“雨課堂”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辦公自動化,2020,25(22):26-27.
[3]解慧園.問題導向的“雨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9.
[4]楊陳.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智慧教學創新實踐——以“雨課堂”為例[J].數碼世界,2020(08):152-153.
[5]孫瑋銘.基于雨課堂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學習模式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7):109-110.
[6]周桂鳳.“互聯網+”背景下管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以雨課堂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17):187-188.
[7]張仲強,易秀金.基于“雨課堂”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24):125-126.
[8]曾鈺軒.基于雨課堂的中職生項目化教學行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