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佳 張超 郭蒙
【摘要】? ? 大數據是人們認知世界的一種新型的工具和方法,高校在推動學生管理工作量化研究、整體性分析、個性化與智慧教育等轉型工作時,應該充分發揮大數據時代的優勢,提高高校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必須緊跟大數據時代發展的腳步,充分重視自身學識養成,滿足大數據時代高校輔導員創新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 ? 大數據? ?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 ? 輔導員
一、大數據時代高校輔導員所具備的素養分析
1.1數據分析素養
作為大數據時代的高校輔導員來說,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首先,努力提高自身數據敏感性。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以及參加網絡活動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所以高校輔導員必須時刻保持對數據信息的敏感性,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其次,增強自身數據挖掘能力。高校輔導員應該從海量數據信息中存在規律,才能及時的發現數據下隱藏的各種未知關系。再次,提高自身數據分析能力。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信息具有容量大、種類多的特點,輔導員必須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最優價值的數據信息,才能確保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最后,提升數據總結能力。高校輔導員必須將海量數據中最具價值的數據信息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積極的幫助。
1.2道德管理素養
大數據雖然在提高學生教育管理精準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與此同時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高校輔導員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了實時動態追蹤監控學生的目的,但是由于學生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個人隱私暴露出來。特別是利用數據之間存在的關聯性特點,輔導員獲取的學生生活習性、人際網絡、行蹤位置等隱私信息,對輔導員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一旦學生的個人隱私信息發生了泄漏或者被濫用的問題,不但會侵害學生的合法權益,嚴重的還會威脅到學生的人身安全。
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數據信息最主要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必須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提高自身的數據管理水平。
1.嚴格按照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法規的要求,使用和管理學生個人數據信息。
2.準確把握、合理采集數據與不窺探學生個人隱私之間的邊界,確保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3.努力提高個人頻道修養,充分發揮教師的道德化教育優勢,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
1.3思維分析素養
首先,相關性思維。所謂相關性思維,實際上就是充分重視事物之間存在的相互關聯性。教師在運用大數據技術采集不同類型的數據時,必須深度的分析和挖掘學生思想行為中的內在規律和發展趨勢,為后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最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其次,整體性思維。在深度剖析學生思想行為數據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數據聚合效應的積極作用,建立整體性的數據庫與數據鏈,從不同的房屋了解每一名學生,推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創新與改革。
最后,動態性思維。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種動態化的實踐活動,由于傳統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下,輔導員只能簡單的掌握學生某一個時間點的靜態狀況和信息,這就導致輔導員經常出現學生思想行為判斷出現偏差的情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輔導員可以全過程、全方位的詳細記錄和分析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社交活動,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動態化的數據鏈,準確掌握了學生思想行為動態變化的趨勢,提高了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4知識創新素養
教育活動是以傳遞知識為最終目標的,網絡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和書本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增長見識唯一的途徑,特別是在線教育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都通過開設網絡課程的方式,為學生隨時隨地的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提供便利。這些網絡經典課程資源已經逐漸的成為了學生最主要的學習資源。作為高校輔導員來說,應該深刻認識到大數據時代發展的特點和趨勢,提高自身知識創新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大數據時代對高校輔導員創新發展提出的要求。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輔導員發展創新的路徑
2.1提高人格修養,引導學生堅定立場
人格是體現個人精神修養的重要指標,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時,不僅要有大境界、大胸懷、大格局,而且還應在每一個重要環節保持正確的立場,才能保證新時期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高校輔導員在強化自身人格修養的過程中,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了,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磨礪、參悟,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培養和鍛煉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做自己的立場,才能形成符合新時期學生發展需求的人格。
此外,高校輔導員因為自身工作崗位與學生的接觸非常的密切,其年齡與學生非常的接近,再加上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的言行舉止都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引領學生,照亮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道路。
2.2注重學識構成,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知識
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我國教育形態、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作為高校輔導員來說,必須與時俱進升級自己的學識構成,才能充分發揮出其作為學生引路人的重要作用。
1.輔導員應成為新的信息技術應用的引領者。新時期的大學生不僅是各種新型電子產品的助力消費群體,同時也是應用網絡技術的生力軍。所以高校輔導員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己成為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敏感者,才能成為學生的同行者,與學生共同探索大數據時代的奧秘。
2,站在學科知識的頂端。輔導員學識的養成,并不是其在特定學科或專業上取得了多深的造詣,而是應該在關注多學科、準確把握多維度的同時,提高自身綜合層面的學識素養。
3.成為學生選擇和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教育主體多元化、教育形態多樣化發展趨勢的來臨,要求高校輔導員不僅要在專業方面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知識過程中面臨的困惑,同時還應從思想層面上幫助學生解決選擇知識過程中的迷茫,在向學生傳輸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理念時,引導學生在選擇知識的過程中領悟其中的道理。
2.3創新教育管理,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創新
高校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陣地,必須通過開展深層次的探究,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傳統灌輸式的教育模式不僅無法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壓制了學生的個性,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散,對學生創設素質的培養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輔導員作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主導者,應該緊跟大數據技術與數字媒體發展的步伐,改變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選擇更加符合學生選擇和接收信息信管的沉浸式教育方式,通過為學生創設創新性學習情境的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導思想和行為,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內心追求真善美的正能量。
另外,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時,應該充分重視實踐教育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通過增加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實踐教育比重的方式,創新學生考核評價體系,從知識、素質、能力、實踐以及創新等各個方面優化和完善現有考核評價體系,推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工作的有序開展。
2.4弘揚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堅定信念
我國綜合國力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西方反華勢力也在試圖利用不斷的手段阻止中國的和平崛起和發展。特別是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來練,很多西方媒體都采取了通過網絡媒體編造謠言,制造反體制、仇恨政府的輿論氛圍,這些遏制中國和平發展與崛起的行為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也呈現出日趨加劇的發展趨勢。高校輔導員應該充分發揮其弘揚家國情懷引領者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風險祖國的思想意識,鼓勵學生在自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的同時,合理運用大數據時代提供的內容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對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融入到教育體系中,滋養大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大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提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優秀接班人。
2.5依據大數據分析,提供個性指導
大數據主要是借助云計算分析、預測并釋放海量數據中隱藏的具有參考價值的數據,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數據依據和支持。這就要求,各個高校應該順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求,通過建立學生管理服務平臺的方式,存儲、分析并利用學生數據信息,才能在準確預測學生行為的同時,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專業指導策略。輔導員在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時,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管理服務平臺,在保護學生隱私信息的同時,完成學生數據信息的采集和共享。比如,通過學生持有的校園一卡通,輔導員可以準確的掌握學生食堂用餐消費情況、宿舍樓宇出入時間、圖書館借閱時間、頻率等相關數據信息,然后通過對學生數據信息的分析精準掌握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詳細情況,以便于對學生的行為狀況作出最有效的反應。此外,輔導員應該在認清大數據具有的工具性特點的同時,做好學生隱私保護的工作,嚴格的按照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和要求,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和預測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數據信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為新時期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保駕護航。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高校應該建立以學生數據為核心的信息化網絡服務平臺,實時動態的追蹤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娛樂等各方面數據信息,然后通過對數據信息的深度分析,掌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手信息資料,才能及時的發現和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充分發揮大數據時代的優勢,引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李麗鵬,卞都成.大數據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新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8:58-60.
[2]饒德江.大數據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挑戰與機遇[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04:240-241.
[3]李正軍.大數據時代高校輔導員本領提升的三重維度[J].高校輔導員,2020,01:44-47.
[4]宋怡.大數據時代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策略[J].廣東蠶業, 2019,5311:130+132.